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磺酸氨氯地平、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我卫生所治疗的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用药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磺酸氨氯地平)与研究组(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在血压改善情况与不良反应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磺酸氨氯地平相比,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苯磺酸氨氯地平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磺酸氨氯地平和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高血压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n=55),观察组患者使用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患者动态舒张压、动态收缩压等医学观察数据的对比(P>0.05),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7.3%;对照组患者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16.4%(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在临床治疗高血压患者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应大量推广。

  • 标签: 苯磺酸氨氯地平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 高血压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磺氨氯地平联合二甲胍治疗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2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仅给予磺氨氯地平治疗,5mg/次,每日1次)和观察组(采用磺氨氯地平联合二甲胍治疗,每次给予二甲胍500mg,每日2次),每组60例,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50/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体质指数(B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磺氨氯地平联合二甲胍治疗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肥胖型轻中度高血压 苯磺氨氯地平 二甲双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应用丁酞胶囊、丁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丁酞胶囊,观察组加用丁酞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提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7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高于对照组,但组成差异对比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丁酞胶囊相比,应用丁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更为确切,药物毒副作用轻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工作工人的肝脾B超检查结果。方法在于我门诊部进行B超检查的作业工人中进行选取,选取的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3月,在这期间随机选取一个月来进行分析,此次选取的总数为75人,将其称为作业组,再对我门诊部进行B超检查非作业工人采取同样的方式选取75人,将其称为非组,对所有人进行腹部B超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病患的超声检测发现,作业组的检测出的异常检出率为30.87%,而非组为15.68%,通过对比二者差异明显(P<0.05),对工作组工龄进行区分发现,工作十年以上的异常检出率为37.89%。十年以下的为24.01%,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作业工人的异常检出率与其工作年限有关,工作时间越长异常检出率就越高,通过B超来对工作者进行检查,能够使其早日对病症进行治疗,降低引发疾病的发病率。

  • 标签: B超检查 肝脾损伤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其可致使患者出现脑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并以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表现。本病死亡率约为10%,致残率为50%以上,同时具有较高复发率,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 标签: 脑梗死 脑缺血 丁苯酞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热性惊厥小儿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巴比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儿地西泮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惊厥控制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9例,有效5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儿显效5例,有效6例,好转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68.8%;两组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惊厥控制时间为(12.8±3.5)mnin;对照组患儿惊厥控制时间为(17.3±3.9)min;观察组患儿惊厥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确切,缩短患儿惊厥控制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苯巴比妥 地西泮 热性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有内外科合并症的妇女绝经后取环成功率的有效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绝经后要求取环妇女分为3组,观察3组术中宫颈扩张情况、疼痛反应、取环顺利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宫颈扩张情况、取环顺利率和疼痛反应A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B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药物不良反应A组无任何不适,B组有4例出现轻度恶心、腹泻,2例出现一过性畏寒发热,C组有2例恶心。结论间三酚应用于绝经后取环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尤其适用于有米索前列醇及雌激素使用禁忌症的绝经后妇女。

  • 标签: 间苯三酚,米索前列醇,结合雌激素,绝经后取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丁酞胶囊对症状性脑动脉硬化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症状性脑动脉硬化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观察组共51例,给予丁酞胶囊(恩必普,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1g/粒),空腹口服,一次2粒(0.2g),一日四次,共14天。B组对照共47例,给予复方丹参滴丸一次10粒,一日三次,共14天。比较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对大脑中动脉的检测发现,两组病人都能提高血流的速度,但A组病人效果更显著(P<0.05)。对比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丁酞治疗有症状的脑动脉硬化患者,其血流动力学得到较好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脑动脉硬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巴比妥联合地西泮药物治疗惊厥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期间接收的96例惊厥患儿作为治疗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6例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8例患儿均采用巴比妥、地西泮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48例患儿均给予巴比妥单药治疗方案,综合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观察组48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48例患儿。且两组患儿预后情况比较,观察组48例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48例患儿,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实中,针对惊厥患儿采用巴比妥、地西泮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强化患儿的预后康复水平,值得临床综合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惊厥 苯巴比妥 地西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高血压病患应用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病患78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均为39例。对常规组病患常规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对研究组病患应用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结果研究组病患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常规组病患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患应用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帮助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全面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 高血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复方利血平氨蝶啶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自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复方利血平片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复方利血平氨蝶啶片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轻微不良反应,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复方利血平氨蝶啶片治疗,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效果,降低血压,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 复方利血平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肠痉挛进行硝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200例肠痉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开塞露灌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硝吡啶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儿的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为99%,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68%,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小儿肠痉挛进行硝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对患儿的胃肠功能的改善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肠痉挛 硝苯吡啶 开塞露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科2015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65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接诊顺序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32)患者单纯予以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n=33)患者采用丁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以及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7%,观察组总有效率93.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酞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丁苯酞 尼莫地平 脑梗塞 认知功能
  • 简介:(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葛塘镇长城医院江苏南京211500)摘要目的比较依那普利与那普利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依那普利组)48例和B组(那普利组)48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4周及12周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的4周及12周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那普利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疗效优于依那普利,安全性也高,可在临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

  • 标签: 依那普利 苯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中 疗效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47-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磺酸氨氧地平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高血压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对患者口服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试验组对患者口服磺酸氨氧地平进行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并进行比较。结果分组服药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口服磺酸氨氧地平治疗后,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质量更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之间的纠纷问题。

  • 标签: 临床 苯磺酸氨氧地平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接触苯苯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之间的关联。方法检索国内外各大类型数据库,获得有关职业接触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关系的文献,采用Revman4.2软件对筛选纳入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倒漏斗图法定性评价发表性偏倚。结果共纳入原始文献11篇,累计病例5916例,对照10346例。经Meta分析得出的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合并OR值为1.02,95%可信区间为0.92-1.14。结论的暴露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并不能证明暴露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间三酚应用于急诊胆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8月—2017年8月对来我院进行急救的患者92例,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间三酚抢救组与山莨菪碱抢救组,每组各46例。其中间三酚抢救组患者采取间三酚药物抢救治疗,而山莨菪碱抢救组患者采取山莨菪碱药物抢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抢救后,止痛效果均较好,但是间三酚抢救组患者的止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山莨菪碱抢救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三酚应用于急诊胆绞痛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间苯三酚 急诊胆绞痛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率。方法选我院接收的热性惊厥患儿84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随机抛硬币的方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应用巴比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西泮治疗。对照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9%,与对照组患儿的71.4%相比较,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明显(P<0.05);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控制惊厥的时间,观察组患儿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表明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且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相对比单纯的巴比妥治疗方法,患儿联合使用地西泮效果更显著,更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控制惊厥,同时还可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可推广应用。

  • 标签: 苯巴比妥 地西泮 热性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丁酞注射液在治疗急性期心源性脑梗死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符合急性期心源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酞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ADC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MCA、ACA、PCA三部分血液流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丁酞注射液在治疗急性期心源性脑梗死中疗效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丁苯酞注射液 急性期心源性脑梗死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