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子宫内膜异位药物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结论应用雌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已有多年历史。孕激素用于痛经较明显而病变轻微的无生育要求或未婚妇女,以暂时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继续发展,常用的药物有炔诺酮(妇康片)、甲地孕酮(妇宁片)、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或异炔诺酮等。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EMS)的超声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诊治的60例EMS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30例。A组给予经阴道超声诊断,B组给予经腹部超声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A组对于各疾病类型的检出率接近B组,对比无差异(P>0.05)。A组的诊断敏感性为92.59%,准确性为90.00%;B组分别为69.23%和63.33%,对比有差异(P<0.05),A组的诊断特异性为66.67%,B组为25.00%,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为EMS患者行经阴道超声诊断的效果更佳,其敏感性与准确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经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指的是有活性的内膜细胞种植于子宫外的部位,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异位结节。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具有多种诊疗手段,其中,腹腔镜是非常科学、准确的诊疗手段之一,但是其价格昂贵、创伤性大等明显缺点成为该方法广泛使用的障碍,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生育指数(EFI)在子宫内膜异位(EMT)合并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EMT合并不孕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并展开EFI评分,探讨术后妊娠状况。结果经3年随访,患者妊娠率为57.5%;EFI评分为8-10分者妊娠率最高,为83.3%,而评分5~7分、4分及以下者妊娠率分别为59.3%、28.6%,差异显著(P<0.05)。患者妊娠多出现于术后第1年,占比37.5%,术后第2年及第3年妊娠率为17.5%、2.5%,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EFI评分能够用于EMT合并不孕患者生育能力的评估,对患者个体化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腹腔镜 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剖宫产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足月妊娠,2例早产,均有继发性切口疼痛,疼痛频率与月经有关,疼痛部位可触及有触痛结节或包块。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以及B超检查能够确诊。所有患者均采用病灶切除术,随访1年无发现复发者。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是剖宫产常见并发,根据患者的体征、病史以及B超检查能够确诊,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需尽快手术治疗。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用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以及单纯用孕三烯酮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用孕三烯酮治疗,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改善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6例,改善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可有效减少月经量、减轻痛经,不良反应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物治疗 米非司酮 孕三烯酮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30例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药物治疗27例,手术治疗3例,经药物治疗,疼痛减轻17例,消失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手术治疗随方1年无复发。结论在于减灭和祛除病灶和恢复解剖减轻和消除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预防复发。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B超影像指标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临床有效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其B超影像诊断,将手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同诊断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①通过B超诊断,80例患者中总计诊断出76例子宫内膜异位,对比术后病理结果,B超诊断准确率在95%;②B超显示患者的声像图为实质型、囊性型与囊实型三种,后两种类型为主要类型;③月经前后通过B超诊断得出,内部回声和包块的形状等变化显著。结论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可经B超进行诊断,观察患者的各项影像指标,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与病史可对其病情进行准确诊断。

  • 标签: B超 子宫内膜异位症 影像指标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是一类常见的妇科疾病,它是由于具有生长能力的子宫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该疾病经保守性手术治疗后其复发率较高,因此,进行药物性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子宫内膜异位保守性手术后药物治疗进展。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药物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特点,探讨治疗方法及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例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均达到Ⅰ期愈合标准。术后检查发现,子宫腺体及间质出现异位,腺体分化良好、组织纤维化,病灶出现周期性出血,经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3年内无复发、恶变病例。结论对于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可通过查体、典型病史予以确诊,早期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首选治疗途径为手术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 手术治疗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子宫样癌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卵巢子宫样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按照患者的病理特征,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原发卵巢子宫样癌组(简称原发组)25例与子宫内膜异位恶变组(简称恶变组)27例,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18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特征。结果①恶变组患者的特征主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腹部胀痛;原发组特征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盆腔包块;恶变组、原发组的阴道不规则流血率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②在所选取的52例病患中,有21例(43.75%)患者为双侧性质,患者的肿瘤形状为圆形或者椭圆形。③子宫内膜异位恶变患者的肿瘤切面性质为囊实性。利用显微镜检查,发现有2例(8.00%)患者存在宫内间质肉瘤。结论合并子宫内膜异位恶变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小,腹部胀痛发生率高,临床医师通过了解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利于准确诊断患者病情,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患者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42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性激素水平以及1年妊娠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机体性激素水平,并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子宫内膜异位使用腹腔镜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腹腔镜下治疗,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临床活动和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对该病患者有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恢复快且手术创伤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内膜异位症 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临床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编号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和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不良反应率4.5%,甲组不良反应率9.1%,乙组的优势更为突出。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结论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应用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选取1998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第一组30例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第二组在第一组的基础上加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通过了相应的治疗,第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第一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距,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进行了出院随访,第二组患者并无出现复发迹象,第一组患者复发5例,复发率为16.67%,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率,数据之间具有明显差距,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的手术治疗相比较,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的患者选择手术加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更加有效,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其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 标签: 妇产科 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10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利用手术和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对照组仅利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改善作用。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6.15%、并发发病率5.76%、复发率7.69%,对照组总有效率80.76%、并发发病率15.38%、复发率13.46%,差异明显(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通过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利用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2014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99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8例)和实验组(51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离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肝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94.12%vs.72.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中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使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得到促进,同时对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内膜异位症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产科中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40例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手术疗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1.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现象,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患者推荐手术疗法,不良反应少,效果好,但是要结合患者具体要求、年龄等选取最佳术式,确保手术效果最优,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妇产科 诊治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8月到2017年1月间,在我院选择120例疑似盆腔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经阴道超声诊断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并在检测结束后进行腹腔镜手术,以手术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对比经阴道超声诊断和经腹部超声诊断的效果。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与经腹部超声诊断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