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学校呼吸传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效果。方法中心对我县两所小学学校一年级各抽一个班共抽取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新民小学按照常规开展学校控制措施,设为对照组,西关小学能严格落实学校呼吸传染疾病各项预防措施,设为研究组。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所学校学生的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学生发生传染疾病的有7例,占14%,对照组学生发生传染疾病的有16例,占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真落实好学校传染病各项防控措施能有效减少学校传染病的发病水平。

  • 标签: 学校 呼吸道 传染性疾病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传染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进行探讨。方法纳入未行护理防治措施前(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本院接收的呼吸感染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此阶段已经实施防治护理措施)我院20例呼吸感染患者为实验组,对比实施防治护理措施后的效果。结果通过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出现80例呼吸感染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呼吸传染的患者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医院内的积极采取防控护理工作,对预防及降低呼吸传染疾病的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呼吸道传染疾病 预防 护控制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呼吸传染病管理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以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本院儿科共30例呼吸传染病患儿为研究主体。为其实施小儿呼吸传染病管理与预防控制措施,分析感染疾病类型、患儿家属的疾病自我管控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30例小儿呼吸传染病患儿中,猩红热发生5例,水痘11例,腮腺炎10例,流行性感冒4例。患儿家属的疾病自我管控能力优良率为83.33%;患儿家属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总评分为(89.32±3.27)分;患儿家属对管控措施的实施满意度为96.67%。结论患儿家属对小儿呼吸传染病管理和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满意度较高,患儿家属的疾病自我管控能力及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好,有助于患儿的治疗与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小儿呼吸道传染病 管理 预防控制
  • 简介:(湖北省罗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罗田)摘要目的结合我地区实际情况,把急性呼吸传染疾病的控制工作进行更好的开展,并研究我地区急性呼吸传染疾病的控制。方法对我地区近年来爆发11起急性呼吸传染疾病进行统计学的资料汇总和分析。结论结合我地区疫情暴发的实际情况,对呼吸系统传播疾病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教学区(尤其是教室)通风采光条件的改善是减少大面积爆发的最有效措施。对学校和工厂的发病情况达到一些医疗法律和规定的要求时,要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条例,规范、及时、准确、完整、真实、客观的对发病情况进行上报,为各级预防机构提供第一手数据,以指导相关急性传染病的控制工作。

  • 标签: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控工作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社区居民400例,调查其对慢性病知识的认知和不良生活习惯,并对慢性病的认知程度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加强健康教育。分别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居民对于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教育前比较,进行健康教育后可提高居民对于慢性病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对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防控能力,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防控,并实现其应用价值,应加强在社区里健康教育的推广。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健康教育 防控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小儿反复呼吸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0例小儿反复呼吸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乐儿康颗粒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回访半年,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G、IgA、IgM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观察组治疗后IgG水平(7.51±0.44)g/L明显高于对照组(5.63±0.25)g/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贞芪扶正颗粒联合抗感染药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安全性高,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 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感染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反复呼吸感染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热、咳嗽、扁桃体充血指标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3.74±2.69)分,高于对照组的(81.45±3.74)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反复呼吸感染中综合护理应用,具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急性上呼吸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感染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利巴韦林颗粒;对照组100例给予小儿利巴韦林颗粒,均每日三次,疗程3~5d,比较两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情况及病程。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病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感染效果较好

  • 标签: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过敏因素引起小儿呼吸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诊的102例过敏所致小儿呼吸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抽取其中的51例设为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余下51例设为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特异性免疫疗法,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另外,记录两组患儿咽痛、咳嗽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2.3%,P<0.05;治疗组咽痛及咳嗽消失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P<0.05。结论过敏因素引起小儿呼吸感染,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不仅疗效显著,并且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过敏因素 小儿呼吸道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感染采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6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呼吸反复感染患儿9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小儿肺咳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有效性。结果经1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喘息、咳嗽、湿罗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呼吸感染患儿采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可快速缓解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呼吸感染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之间收治300例小儿呼吸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98.7%,且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呼吸感染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护理干预,有助于其临床症状的控制,以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小儿呼吸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抢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将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小儿呼吸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分为44例观察组和44例对照组,在抢救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惊厥复发率以及优良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2%)高于对照组(77.3%),而退热时间(2.2±1.3)d、住院时间(3.9±1.3)d短于对照组(4.36±1.23)d、(6.7±2.9)d,惊厥复发率(6.82%)低于对照组(22.73%),且P<0.05。结论针对小儿呼吸感染致高热惊厥,在抢救成功后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疗效显著,退热快,惊厥复发率少,值得在临床上作推广。

  • 标签: 小儿 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 抢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呼吸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诊抢救及护理干预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72例小儿呼吸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均给予两组患儿急诊抢救措施,其中采用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采用针对性护理的是观察组。在结束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儿惊厥复发率、住院时间、退热时间。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惊厥复发率显著性较低,而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显著性更快更短,因此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呼吸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可加快患儿康复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可预防惊厥复发,住院及退热时间较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诊抢救 护理干预 小儿呼吸道感染 高热惊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呼吸感染的护理,分析和探究临床护理在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儿科2015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上呼吸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两组上呼吸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论小儿呼吸感染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护理的重视和推广。

  • 标签: 小儿 上呼吸道 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临床呼吸感染性疾病小儿患者诊断准确度,探究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超敏CRP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4~2016.4期间48例经诊断为呼吸感染性疾病小儿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48例入院健康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抽取静脉血,对血液中超敏CRP、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进行检测。结果未治疗时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比率、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水平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指标水平比较差别无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呼吸感染性疾病小儿患者诊断中,对患者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超敏CRP水平进行检查,能有效诊断患者疾病情况,同时反映反映患者恢复情况。

  • 标签: 疾病诊断 呼吸道感染 小儿 血常规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小儿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发热的护理,皮疹的护理,积极的心理护理,合理的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结果通过配合积极治疗,控制住了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得到有效缓解和控制。60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通过积极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的饮食等护理,提高了治疗效果,减轻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住院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小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反复呼吸感染患者接受槐杞黄颗粒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小儿反复呼吸感染患者78例,时间为2013年1月—2016年1月,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对症治疗,实验组加用槐杞黄颗粒治疗,对比2组小儿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疗效、治疗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小儿反复性呼吸感染患者接受槐杞黄颗粒治疗,利于免疫功能的提高以及复发几率的降低。

  • 标签: 槐杞黄颗粒 小儿患者 反复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复呼吸感染小儿的体质类型与心理压力特征评价。方法选取自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的50例反复呼吸感染小儿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间段来院作常规检查的小儿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不同体质类型与心理压力特征。结果研究组的平和质压力评分(50.65±16.50分)、气虚质压力评分(67.90±19.35分)、阳虚质压力评分(64.35±17.50分)、阴虚质压力评分(67.70±18.25分)、痰湿质压力评分(65.35±19.35分)、湿热质压力评分(65.25±19.75分)、瘀血质压力评分(66.25±18.05分)、气郁质压力评分(70.15±20.65分)、特禀质压力评分(63.35±17.9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1.4995,13.5123,14.5250,14.5050,14.3692,12.8137,14.4615,12.9354,14.3553,P<0.05)。结论反复呼吸感染小儿的体质类型与心理压力特征表现为正相关性,且小儿反复呼吸感染的体质不同,均与心理压力存有明显正相关性。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 体质类型 心理压力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呼吸感染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oneumonia,MP)检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对患儿血清MP进行IgM特异性检测分析。结果本次共检出MPIgM阳性患儿116名,检出率为43.94%;MPIgM以春冬季为主,检出率分别为51.39%和52.50%;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发生在4~7岁的学龄儿童,检出率为34.33%。结论MP感染的发生有其季节的特异性,一般以冬春季为主,另外以学龄期儿童为主。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IgM特异性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