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时间分布现状。方法研究者根据调查问卷进行访谈和观察,共收集50例急性心肌梗死且行PCI术救治的患者。结果本研究对象的求治延迟时间为39.14(32.00),转运延迟时间为59.62(19.45),院前延迟时间为98.11(37.30)。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迟 时间 分布 分析
  • 简介:摘要延迟满足是指个体为了在日后某个时间里获得更大的回报而甘愿放弃当下较小的回报,并通过自我控制来坚守这种选择的能力。大量研究发现,儿童期的延迟满足能力是成年早期学习成绩,危险性性行为,成年期的健康状态,成年后期的学术成就等的重要预测因子。本文梳理了近一年来延迟满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果发现了普遍信任这一新的影响因素,注意训练和仪式能有效提升延迟满足,纯粹等待这一新的延迟满足范式。

  • 标签: 延迟满足 影响因素 最新进展
  • 简介:摘要药物成瘾者具有高冲动性和高延迟折扣率的行为特点。前人研究发现,经过长期戒断,药物成瘾者的决策冲动性逐渐降低,脑结构和功能损伤也会逐渐恢复。但与健康被试相比,药物成瘾者脑结构和功能仍存在异常,这也提示未来研究中亟需在药物成瘾的行为与脑机制的基础之上去探索有效干预方法。

  • 标签: 延迟折扣 冲动性 跨期决策 物质成瘾 戒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例双胎妊娠产妇第二胎延迟分娩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2月收治的1例双胎妊娠第2胎延迟分娩15d的产妇,并给予围产期的综合护理模式。结果本例双胎妊娠中第一胎胎膜早破后分娩,第二个胎儿延迟14d分娩,通过精心护理产妇与两个新生儿健康出院。结论双胎妊娠中产妇第一个胎儿娩出后,根据产妇自身情况给予保胎治疗和围产期的综合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第2胎的存活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双胎妊娠 延迟分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全身麻醉后出现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9月之间收治的31例全身麻醉后出现苏醒延迟的患者,对其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1例全身麻醉患者苏醒延迟的原因是年龄原因3例,麻醉吸入时间长7例,出现并发症13例,给药剂量过大3例,体质较差4例,肝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患者全身麻醉后出现苏醒延迟,需及时找出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避免苏醒延迟时间过长,而最终导致患者进一步加重的情况。

  • 标签: 麻醉 苏醒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指征剖宫产对泌乳二期延迟的影响。方法以40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阴道分娩组)以及400例非指征剖宫产产妇(剖宫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对产妇产前及产后24h、48h、96h的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产后乳母泌乳始动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在产前以及产后96h的血清PRL水平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产后24h以及48h阴道分娩组产妇的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剖宫产组,且其泌乳始动时间显著短于剖宫产组,P均<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非指征剖宫产可对产妇分娩后泌乳二期产生显著的延迟作用,临床应积极倡导自然分娩方式,以保证新生儿的母乳喂养。

  • 标签: 非指征剖宫产 泌乳二期 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全麻手术中有无采取保温措施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阐明采取保温措施的优势。方法目标性选择本院拟行全子宫切除术20例,10例为对照组,10例观察组随机分配;重点考察患者手术结束后至意识恢复清醒的时间和手术后患者发生寒战的几率。结果从患者清醒时间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8.12±2.1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0.38±3.45)min,从寒战反应发生情况来看,两组发生几率均为20%。结论在全身麻醉手术中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对于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手术效果,加强了疾病预后;值得在大范围内广泛推行。

  • 标签: 全身麻醉 术中保温 苏醒延迟 成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吸引技术在外科延迟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后伤口延迟愈合的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自制的负压吸引装置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湿性换药方法处理伤口,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换药频率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伤口均全部愈合,观察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换药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负压吸引技术在外壳延迟愈合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外科 延迟愈合伤口 护理 负压吸引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超出急诊介入时间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每组患者例数各36例,予以常规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参照组,予以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最后治疗后均进行超声检查,最后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理想,其心脏超声指标可以明显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早期手术与延迟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超早期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延迟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术后1个月的致残率和意识恢复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意识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延迟手术相比,超早期手术可以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并提高意识恢复率。

  • 标签: 超早期手术 延迟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导尿管的留置时间。方法对100例剖宫产术后导尿管的留置时间进行临床观察。结果55%(55/100)的产妇对留置导尿管感到不适,术后留置导尿管24h者,拔管后第一次排尿顺利占92.0%(46/50),14%(7/50)拔管后出现膀胱刺激征。术后留置尿管12h者,拔管后第一次排尿顺利占98.0%(49/50),无1例出现膀胱刺激征。结论缩短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能减轻产妇的不适,利于膀胱尽早恢复充盈及排空功能。

  • 标签: 剖宫产 留置尿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和延迟治疗在COPD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A组进行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B组进行无创呼吸机延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PaO2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他指标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O2明显高于B组,HR、RR、MBP、PaCO2明显低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无创呼吸机用于COPD急性发作早期治疗中,效果明显好于延迟治疗,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早期治疗 延迟治疗 COPD急性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和延迟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所收治的86例COPD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早期组,43例)与无创呼吸机延迟治疗(延迟组,43例)的各项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在对本次研究所选取的86例患者均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同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改善幅度更加优于延迟组,并且在好转率方面早期组为86.05%;延迟组为67.44%,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治疗COPD时可在早期便可对患者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各项临床指标,并提高好转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 无创呼吸机 早期治疗 延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延迟引流与持续引流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引流量情况。方法52例患者均进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处理,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52例患者为对照组(26例)与实验组(26例)。其中我院医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持续引流法,而医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延迟引流法;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段及术后总引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后髌上周径差值、术后关节活动度以及吸收热之间等数据差异不显著,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取延迟引流法进行引流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引流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全膝关节 术后医护 引流术
  • 简介:摘要随着电子游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人们的行为和人格特点也慢慢受到电子游戏的影响。研究结合国内外对电子游戏的成果,考察电子游戏玩家是否具有冲动性人格与行为特征,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结合的形式,测量了电子游戏玩家的冲动性人格特质和延迟折扣程度。结果发现游戏时长和游戏暴力程度均与冲动性的子因素有显著性正相关,游戏时间长的大学生与接触暴力游戏多的大学生有更高的运动冲动性和认知冲动性。

  • 标签: 电子游戏 大学生 冲动性
  • 简介:摘要时间生物医学又称生物钟医学(chronobiologicalmedicine),是时间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它与祖国医学的子午流注有异曲同工之妙。近几年,随着时间生物学的兴起,国内外对时间生物学与时间医学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主要从中医时间医学相关资料,对时间生物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时间生物医学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卧床24h指导患者下床运动,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卧床12h指导患者下床运动,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6%,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缩短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术后卧床时间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卧床时间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到2016年9月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在标本采集后1h、2h与24h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血糖(GLU)、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等。结果标本放置2h后,GLU、BUN结果变化较大;放置24h后,测试GLU、BUN、TP、ALT与AST都变化较大,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可导致检测误差,为此要积极缩短从采集到检测的时间

  • 标签: 标本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 血糖 尿素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简介:摘要阐述静脉留置针使用现状,归纳了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的影响因素,指出了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研究的不同方法及护理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信息。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留置时间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