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现代临床检验中便常规的检验。方法选取了2015年11月-2016年3月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观察和治疗对象,进行便常规检验,观察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通过对80例患者便常规检验观察分析,检验疾病的有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检验结果有重要的影响。结论便常规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为后续医师治疗患者疾病提供了参考的意见,逐渐得到了临床上的重视。

  • 标签: 临床检验 便常规检验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并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检验质量和作用,有效的保证检验前过程质量。方法对该院进行生化临床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进行实验、分析和总结,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结果质量的保证工作不是非工作人员可以控制的,所以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是主要环节,也是影响临床生化治疗结果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从临床医生的申请单、样本的采集、检测仪器的矫正、检测方法的选择、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等这些无不影响着生化治疗,所以分析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步骤也是生化治疗的可靠保障,有利于减少实验误差从而提高检验的质量。

  • 标签: 临床生化 检验前 检验质量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血清学检验的检出效果,了解循证检验医学的优势。方法随机采集相关的梅毒标本71份,采用TRUST、TP—ELISA和PCR进行血清学鉴定。结果使用TRUST、FP-ELISA和PCR3种方法对梅毒检测的灵敏度TRUST最低,PCR最高,特异性TRUST最低,TP-ELISA和TPPA均为100%。。结论采用TP-ELISA和PCR法对于梅毒血清学检验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充分显示了其循证价值高,验证了循证检验医学的优势。

  • 标签: 循证检验医学 临床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医学检验教育是医学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目的是为我国培养优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医院检验科的发展促进着检验教育的不断发展,要发挥两者的协调作用,推动我国检验学的更好发展。

  • 标签: 医学检验教育 检验科 合二为一执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导致生化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结果出现异常的主要原因,并总结在检验前应该实施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体检者及病人300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操作生化检验,观察组患者严格进行检验前后质量控制进行生化检验,记录患者有关生理功能指标,并与临床相比较,比较两组样本采集实效性、重现性及误差值。结果观察组与临床不符例数误差值明显小于对照组,重现性及有效性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检测前后的质量控制不但可以提高检测的实效性还能减小误差值,提高重现性,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

  • 标签: 质量控制 检验前 临床检验 生化标本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液生化检验期间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我院的综合检验水平。方法回顾本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随机收集的5000份血液生化检验样本,从采样方式、存放方法和促凝剂使用量3个方面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5000份血液样本中,不合格样本共337份,占6.74%(337/5000),其中样本采集不当是其首要影响因素,共193份(57.27%),其次是样本未合理存放和促凝剂相对使用不足,分别有95份(28.19%)和49份(14.54%)。结论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与采样不当、样本未合理存放和促凝剂使用不足等因素相关,临床应加强重视和避免,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 检验结果 因素 检验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检验科接收的尿液样本130例,将所有尿液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观察组采用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分析比较两组检验阳性率及在两种检验方法下阳性符合率。结果观察组检验阳性率为30.77%,对照组检验阳性率为27.69%,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以尿液分析仪检验结果为标准,使用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中假阳性率5.56%,假阴性率4.62%;以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结果为标准,使用尿液分析仪检查中假阳性率15.00%,假阴性率1.54%。结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可以联合使用,对减少检验误差、提高检验阳性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法 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 尿液潜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来院体检的60名检验者作为研究对象,取0.6mL血清,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对比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H)非溶血与溶血值。结果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糖(GLU)、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值,非溶血与溶血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越多对检验项目造成干扰与影响越大,明确溶血检验临床作用与影响,可将检验误差减少,将检验结果准确性提高。

  • 标签: 溶血 医学检验 分析仪 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液生化检验期间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我院的综合检验水平。方法回顾本县医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集的104份血液生化检验样本,从采样方式、存放方法和抗凝剂使用量3个方面对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04份血液样本中,不合格样本共7份,占6.73%(7/104),其中样本采集不当是其首要影响因素,共4份(57.14%),其次是样本未合理存放和抗凝剂使用过量,分别有2份(28.57%)和1份(14.29%)。结论影响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主要与采样不当、样本未合理存放和抗凝剂使用过量等因素相关,临床应加强重视和避免,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血液生化检验 检验结果 因素 检验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心病临床检验中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45例作为A组研究对象,同期选取于我院实行健康体检的45名人员作为B组研究对象,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不同血液检验指标检验,对比其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TC)、血小板分布状态(PDW)及红细胞分布状态(RDW)等血液指标。结果两组研究对象PLT、MPV、PDW、PTC等血液指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研究对象RDW指标为(15.02±1.35)%,明显高于B组研究对象的(12.00±0.41)%,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行不同血液检验指标检验,能够有效检测出冠心病患者RDW指标异常的现象,可将该检验方法作为冠心病临床检验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冠心病 临床检验 血液检验指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检验中行血细胞形态检查的必要性。方法择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所在科室80例进行资料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细胞形态检查,观察并对比血细胞形态异常患者与同期选取80例健康人群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以及红细胞体积(MCV)指标之间的差异等。结果对出现发热、贫血以及处于危险范围内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72例患者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90.00%。与健康人群各项指标相比,血细胞形态异常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健康人群。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血细胞形态检查不仅能够为临床医学提供准确的实验室依据,还能够真实反应出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检查手段已经被临床认可和广泛使用。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市某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30例,对其输血检验中使用凝聚胺技术和传统技术,并对检验结果出分析对照。结果与盐水介质、木瓜醇等传统的配血试验技术相比,凝聚胺技术灵敏度相对较高,并能迅速检测出血液中的IgG抗体。结论凝聚胺技术与常规的配血技术相比,其灵敏度更高,反应速度更快,操作程序更简便,为临床输血中出现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作出更有效地预防,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输血检验 凝聚胺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大多数细菌都可用人工方法培养,握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如无菌技术、各种细菌的营养要求和适宜的培养方法及保存、保管等。菌种的保存,特别是标准菌株的保存是细菌学检验,教学科研机构及有关生产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在保存菌种的过程中,除了必须保证菌株的存活外,还应要求在保存过程中,保持其固有的各种生物学性状及抗原特性等。

  • 标签: 细菌检验 细菌培养 保存及保管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临床检验工作也在不断发展,而临床检验工作的核心就是对临床检验指标的规范以及检测问题。随着医疗活动复杂性的加剧,临床检验工作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及干扰。同时,各个临床检验指标也是受到众多干扰因素的作用。其中,药物对常用临床检验指标的影响尤其明显。本文从临床资料以及方法出发,对药物对尿十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药物对生化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指出了减轻或者消除药物对临床检验指标不良影响的相关措施,希望为临床检验的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 标签: 药物 临床检验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到2015年12月85例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并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85例中缺铁性贫血23例(27.1%),地中海贫血19例(22.4%),急性失血性贫血18例(21.2%),慢性感染14例(16.5%),巨幼细胞性贫血11例(12.9%)。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患者的MCV、MCH及MCHC水平降低幅度十分明显,差异显著性(P<0.05);慢性感染患者的MCV、MCH水平降低幅度十分明显,而MCHC、RDW水平增高幅度十分明显,差异显著性(P<0.05);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MCV、MCH及RDW水平增高幅度十分明显,差异显著性(P<0.05);急性失血性贫血各项指标未出现明显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中应深入分析各项检测指标变化,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提高最终的诊断正确率。

  • 标签: 贫血 血液检验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检验措施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80例,根据其疾病类型分为巨幼细胞贫血组及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各40例,均行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等血液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情况。结果巨幼细胞贫血组患者的Hb、MCH水平明显高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幼细胞贫血组患者检测结果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组患者相比未见明显区别(P>0.05)。结论血液检验措施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准确性好,有效区分不同类型贫血,意义重大。

  • 标签: 血液检验 贫血 红细胞 价值
  • 简介:摘要附睾囊肿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致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损伤是其成因之一。本文就此症法医学临床检验鉴定作一浅议。

  • 标签: 法医临床 附睾囊肿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及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检验的35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其中下呼吸道感染19例,泌尿道感染10例,消化道感染4例,血液系统感染2例,对其采集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成功分离真菌菌株72株,其中白色酵母菌36株,热带假丝酵母菌21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0株,克柔念珠菌5株。结论深部真菌感染侵犯的主要是内脏和皮下组织,会引发患者全身性感染的真菌,多数的深部真菌可引起慢性肉芽肿样炎症、溃疡及坏死等病变。

  • 标签: 深部真菌 感染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学检验的方法和结果分析。方法对细菌标本进行采集和送检。结论细菌的检验对细菌的感染控制有很大的帮助。因此,要加大力度,更好地发挥临床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 标签: 细菌学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