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市某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30例,对其输血检验中使用凝聚胺技术和传统技术,并对检验结果出分析对照。结果与盐水介质、木瓜醇等传统的配血试验技术相比,凝聚胺技术灵敏度相对较高,并能迅速检测出血液中的IgG抗体。结论凝聚胺技术与常规的配血技术相比,其灵敏度更高,反应速度更快,操作程序更简便,为临床输血中出现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作出更有效地预防,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输血检验 凝聚胺技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生物检验检测应用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一组接受微生物检验检测(观察组70例),另一组不接受任何检验措施(对照组7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及感染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的患者的感染率(14.3%)比较,观察组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感染率(4.3%)明显降低,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平均感染评分为(12.1±4.5)分;对照组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平均感染评分为(22.1±3.2)分。两者对比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检测可以有效地降低地医院感染率,促进医院感染的控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生物检验与检测 医院感染 感染率 感染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检验心肌酶谱阳性的影响因素,评价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诊科采样进行心肌酶谱检测10987例次。回顾性分析,将心肌酶谱检验结果阳性者纳入阳性组,余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阳性2586例、阴性8401例。冠脉综合征OR=11.55,95%CI(1.8612~68.237)、慢性心力衰竭OR=1.765,95%CI(1.975~2.476)、水电解质紊乱OR=1.307,95%CI(1.486~3.576)、呼吸困难OR=1.196,95%CI(1.259~2.421)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检验心肌酶谱检测可作为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但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干扰因素。

  • 标签: 心肌酶谱 急诊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相关指标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份—2014年4月份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相比,差别不大,两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心肌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cTn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结果与健康者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在于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和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为疾病的诊断、心肌损害程度以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液检验 指标 C-反应蛋白 血小板 红细胞 心肌肌钙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应用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采集的396例血液样本,分别采取凝聚胺技术与常规技术检验,并对检验结果予以对比,同时检测80例疑难标本。结果凝聚胺技术与常规技术相比,其灵敏度更强,可以对IgG抗体进行快速检测。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工作中,凝聚胺技术比常规技术更有优越性,其灵敏度更高,反应速度明显,操作简单,可以对临床输血中溶血反应进行有效预防。

  • 标签: 凝聚胺技术 输血检验 应用优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检验方法对梅毒血清学检验的检出效果,了解循证检验医学的优势。方法随机采集相关的梅毒标本71份,采用TRUST、TP—ELISA和PCR进行血清学鉴定。结果使用TRUST、FP-ELISA和PCR3种方法对梅毒检测的灵敏度TRUST最低,PCR最高,特异性TRUST最低,TP-ELISA和TPPA均为100%。。结论采用TP-ELISA和PCR法对于梅毒血清学检验有很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充分显示了其循证价值高,验证了循证检验医学的优势。

  • 标签: 循证检验医学 临床检验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菌落计数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价值。方法选取食品检测样品30份,药品检测样品30份,对照样评为纯净水,采用BCC-50菌落计数器,抽取专业人员对已知菌落皿采用菌落计数器测读,并且选取5个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判读,采用人工法和仪器法分别对纯净水、食品(牛奶)、药品进行检测,对比各自变异系数。结果标准板与仪器测读结果显示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标准板,仪器检出误差变小;选取5人进行专业的检验,结果显示纯净水变异系数(人工为40.29%、菌落计数器为1.75%)、奶粉(人工为23.02%、菌落计数器为0.39%)、药物中(人工为24.82%、菌落计数器为0.62%)菌落计数器变异系数均小于人工检验变异系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菌落计数器可以明显提高食品药品中菌落的检验检测效率,可推荐使用。

  • 标签: 菌落计数器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在医院感染检测中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方法和作用。方法随机选择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所有66例患者中共有87株细菌,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伤口分泌物,其次为呼吸道、血液、尿道、胆汁和腹腔引流液等部位。而所有87株细菌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雷菌属,在分离菌株中所占据的比例分别为21.4%、16.4%、14.6%、10.3%。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后,有62例(93.94%)患者治愈出院,另外4例患者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结论在进行医院感染检测过程中,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的了解和掌握感染微生物种类,然后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医院感染检测 临床微生物检验 作用
  • 简介:摘要检验医学在医学领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门科学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检验医学在医疗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十分巨大,这种中药的作用近年来逐渐受到多数人的广泛关注,在实际的临床上要求检验结果的绝对准确性与及时性,以便医生准确及时为患者诊断疾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不断提升治疗效果。本文就对检验医学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发展进行分析。

  • 标签: 检验医学 发展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学检测中痰培养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呼吸感染患者36例痰直接涂片和常规培养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感染患者36例痰标本检出菌株数31株,病原菌分离阳性率86.11%。结论按照正确、标准的操作方式采集标本可提高痰标本中病原菌的阳性检出率,临床检验痰标本主要是采用病原菌进行检查,而使用其方法进行检查结果有较高的效果,但检查结果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实现诊断治疗的效果。

  • 标签: 细菌学检验 痰培养 检测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检测尿潜血的准确性,并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进行对比。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的100例尿潜血患者,分别采取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对其进行尿潜血检测,对两种方法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患者采取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检测出95例尿潜血阳性,准确率为95.0%;采取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检测出92例尿潜血阳性,准确率为92.0%,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检测用时明显长于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检测费用高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25元vs.2元)。结论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检测尿潜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方便快捷,但费用较高。

  • 标签: 尿潜血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级检验方法学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68例血脂生化检验标本,分别进行分级检验和传统拉网式检验,对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血脂指标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检验方法的结果。结果分级检验和传统拉网式检验检测的TG、TC、HDL-C的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检测LDL-C、ApoA、ApoB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拉网式检测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检验可提高阳性检测率,操作简便,节约时间和金钱成本,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分级检验 拉网式检验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在病理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来院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的98例患者的切除标本,均取两份,分别应用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及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进行病理检验,比较两组的标本制作时间、脱水透明时间、固定时间,比较两组的浸蜡时间。结果快速组的标本制作时间、脱水透明时间、固定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浸蜡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时间也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快石蜡切片技术进行病理检验,能显著缩短检查时间,且显示效果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与常规检查相接近,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快速石蜡切片技术 常规石蜡切片技术 病理检查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用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本院接诊的糖尿病患者72例,采用数字抽签法将之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予以试验组血糖检验,予以对照组尿糖检验。综合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并对各组的检验准确率作出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检验准确率为100.0%,明显比对照组的91.6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施以血糖检验,可显著提升其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检验 应用效果 尿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细菌培养法、PCR检验应用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在本院确诊的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细菌培养法和PCR检验法完成阴道细菌检验。对比检出率。结果PCR检验法检出率(85.00%)高于细菌培养法(66.00%)(P值<0.05)。结论PCR检验应用在阴道细菌检验中效果更好。

  • 标签: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阴道细菌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我院的一些检验科的检验的工作进行分析,探讨在尿常规检验与生化常规检验中针对糖尿病诊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疑似糖尿病病人100人,针对这100名病人进行尿常规检验与生化常规的检验,并且将检查的结果与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从而判断尿常规检验与生化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与特异度。结果经过尿常规的检验疾病呈现阳性的检出概率明显的低于生化检测的结果。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与特异性比生化检验的结果要低1。结论对常规的尿检验相比,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的准确性、灵敏性与特异度要稍高一些,这一检测方法的使用能够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为我国临床的糖尿病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

  • 标签: 尿液常规检验 生化常规检验 糖尿病诊断 应用
  • 简介:(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喀什844000)摘要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治疗手段的使用,肿瘤化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问题日益突出。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在有效治疗感染的同时,也诱发或导致治疗更加困难的多重耐药和医院的二重感染。医院感染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美国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5%~10%,每年造成的额外的医疗消费约为175~350亿美元。除了经济上的损失以外,更严重的是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危害。医院感染的发生有3个重要的环节,即传染源的存在、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每个环节都和微生物学检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外源性感染(系指由患者本身以外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内源性感染(系指由患者本身携带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要对不同类型的感染作出正确的诊断,必须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因此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在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灭菌效果评价以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几个主要问题作一概述。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医院感染检测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65-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快速血清学检测所有患儿阳性率,观察组采取微生物培养检测,比较阳性检出率,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可知,对照组的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68%,观察组的阳性率为9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物培养检测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检出率较高,相比于快速血清学检验更为灵敏,在临床上更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培养 肺炎支原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肠菌群迅速检查这一技术运用到给营养同食物卫生实施检查期间的成效。方法选择饮料、白糖、果冻、坚果、饼干、蛋糕与矿泉水一类食物内的352个样本,并借助乳糖胆盐型发酵这一方式同最可能数这一方式对大肠菌群加以测算,探究相应的检查成果。结果检查通过的样本一共309个;乳糖胆盐型发酵这一方式同最可能数这一方式对样本实施检查以后的通过率都一致,均即87.78%,二者实施检查以后的通过率都即100%;这之中,借助两类方式对大肠菌群加以检查的成果一致的一共333个,检查一致率即94.60%,没有通过的19个样本内有9个检查成果稍有差别,即占据样本的2.57%。结论大肠菌群迅速检查这一技术相应的检查成效较优,可以检查出食物内的大肠菌群,以更好地对营养同食物卫生加以监管,检查价值极大,成效显著,值得大力推行及应用

  • 标签: 营养与食品卫生检测 大肠菌群快速检测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