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出院后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6个月后调查2组遵医行为与血糖指标。结果干预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遵医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使血糖能够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糖尿病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为干预在先兆流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先兆流产患者的焦虑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先兆流产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1.02±4.75)分,躯体化(1.19±0.33)分、恐惧(1.30±0.13)分、抑郁(1.37±0.14)分、敌对(1.35±0.25)分。结论在先兆流产护理中应用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先兆流产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保胎成功率,研究意义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行为干预 先兆流产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行为护理在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常州市德安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两组给予康复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还实施综合行为护理。比较护理前及护理4周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自评(SRSS)、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PSQI)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RSS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RSS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综合行为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对促进卒中后康复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行为护理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护理对慢性肝炎患者遵医嘱行为的影响。方法抽取30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经过分析,研究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存在对比价值。结论针对慢性肝炎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可以降低SAS以及SDS值,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肝炎 遵医嘱行为 传染病
  • 简介:摘要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1。案例中求助者15岁,由于其认知上存在的错误观念“考不上重点高中就将一事无成”,导致心情压抑、苦闷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良。根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并制定咨询方案。咨询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认知模式为核心,结合行为治疗手段,循序渐进地矫正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经过四次的心理咨询后,求助者焦虑情绪缓解,自卑心理明显改善。

  • 标签: 自卑 一般心理问题 不良认知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行为管理应用于儿童口腔门诊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200例在本院口腔门诊进行医治的儿童口腔疾病患者,并且将所有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管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行为分级和对照组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更加配合治疗,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的总有效率,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管理应用于儿童口腔门诊中可以明显提高儿童的依从性并且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 标签: 行为管理 儿童 口腔门诊中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住院患儿家属实施护理关怀照护行为对其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儿科陪护家属,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关怀照护行为,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照护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关怀照护行为在住院患儿家属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患儿家属照护能力,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住院 患儿家属 护理关怀 照护行为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心理行为干预方法应用在鼻出血患者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4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鼻出血患者,按随机将86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平均每组患者为43例,两组患者配合相对应的护理,评价,并比较不同护理所取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干预以后,鼻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止血有效率方面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护理组为34.88%(15/43),心理护理组为9.30%(4/43),P<0.05表示差异明显,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之后的心理情况进行比较,心理护理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都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心理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鼻出血患者配合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为患者提供良好护理体验,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心理质量的缓解,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行为干预 鼻出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早期评估与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5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危险行为分为对照组39例(未发生)与发生组18例(发生),对比两组患者SDSS评分、PANSS评分及量子共振检测评分。结果发生组SDSS评分、PANSS评分及量子共振检测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严重,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早期识别意义重大,根据早期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

  • 标签: 精神疾病 危险行为 评估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口服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使用HAMD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使用不良反应量表TFSS评价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HAMD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更好(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TE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ESS评分明显更好(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米氮平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米氮平 脑卒中后抑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低保住院免费政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组群调查,比较本院重症精神科男女病区享受桐乡市低保住院免费政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对照组为同期桐乡市户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调查分析两者在院前症状明显持续的时间、住院床日方面、人均日费用、人均住院次数、症状缓解程度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前症状明显持续的时间、住院床日方面差异有显著性,人均日费用、人均住院次数无差异,症状缓解程度(PANS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保住院免费政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政府应该扩大覆盖面,使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低保免费政策 精神分裂症 住院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对拟行MECT治疗的精神科住院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术前护理干预,研究组一次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在干预前、后各进行一次心理评估。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量表评分、状态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降低MECT患者术前焦虑水平。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焦虑 认知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针对现在自尊研究存在的理论研究较多、零散、应用研究缺乏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总结了精神动力学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这两种使用较广泛的心理疗法中改善自尊的具体方法,得出了修复潜意识创伤情结、平衡人格结构、改变核心信念,学习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等方法,为精神病学、心理学相关领域同行做自尊的应用研究提供更多方向和参考。

  • 标签: 精神动力学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自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宫颈癌手术中,明确通过行为护理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2016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80例,采取分组对照的方法,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40例观察组患者行为护理。至患者出院为止,统计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从而判定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有2.5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中,有15.0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95.00%,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75.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采取行为护理的方法,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宫颈癌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行为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认知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常州市德安医院老年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病人64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强化认知护理。比较护理4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疾病认知情况。结果护理4周后研究组病人对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知识掌握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正确用药、合理膳食、科学运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实施强化认知护理,可有效提高病人对两种疾病的认知度,促进自我管理行为的提高,对控制疾病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2型糖尿病 护理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恐怖、敌对、偏执、焦虑、抑郁、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等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能有效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泌尿外科手术 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