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对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4例行永久心脏起搏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卧床24h指导患者下床运动,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卧床12h指导患者下床运动,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6%,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的发生率(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当缩短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手术术后卧床时间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卧床时间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方法回顾分析针对21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结果21例接受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护理和适当的健康教育,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术的健康教育,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3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植入临时起搏的有效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股静脉穿刺成功后,植入血管鞘,采用床旁或在X线介导下沿鞘送入起搏电极至右心室,术后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起搏情况、穿刺口,同时给患者于健康教育指导。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安装临时起搏,未见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进展快,合并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同时与手术人员的配合度、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支持护理、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缓慢型心律失常 临时起搏器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中加强沟通及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于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患者患者进行研究,共34例均实施有效沟通和优质护理,观察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及护理效果。结果34例患者中1例术中发生电极断裂。护理后患者心理状态明显改善,基本消除焦虑和抑郁情绪,与护理前比较,P<0.05。结论针对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老年患者加强有效沟通和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确保缓解症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 沟通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在本院植入DDD起搏以后,分析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在(2015—2018年6月)期间,到院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130例,把其中患有传导阻滞的65例患者选为研究一组,把其中患有窦房结功能异常的65例患者选为研究二组,观察两组患者佩戴起搏以后的各项表现。结果两组患者的起搏比例在60%或以上的发生率要远远高于起搏比例在60%以下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在本院植入DDD起搏以后,根据观察患者的起搏状态,能够更好监测患者的病情,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病 DDD起搏器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起搏所致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观察。方法本文主要选择自2013年7月—2016年7月的100例进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植入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然后对其进行分组治疗。其中,观察组50例,对其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对照组50例,对其采用动态心电力进行诊断,对比分别诊断后所得到的因搏所致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再心电图检测的检测率,选择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对照组检测率显著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起搏所引发的患者心律失常诊断时,利用动态心电图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具有非常优异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起搏器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诊断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弹力胶布应用于起搏植入术后伤口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105例起搏植入术后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分为实验组(n=53)和参照组(n=52)。实验组实行弹力胶布+沙袋交替压迫伤口护理,参照组实行沙袋压迫伤口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明显低于参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7.31%,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起搏植入术后患者接受弹力胶布+沙袋交替压迫伤口护理,可保障护理效果和安全,适用于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弹力胶布 起搏器植入术 伤口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护理干预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护理组跟常规组,护理组实施自我管理行为干预,主要包括很多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构建随访档案,同时完成复诊计划的制定等;常规组不实施自我管理行为。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完成效果对比。结果参照组干预之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相比护理组干预之后改善程度较低,两组患者的人生存质量平均评分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完成分析之后,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患者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措施,促使起搏治疗实现进一步规范化,进而促使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 标签: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 自我管理行为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质化管理在起搏植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来我院开展起搏植入手术的患者中选出64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同质化管理围术期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情绪、并发症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比组75.00%(24/32);干预后研究组血压异常发生率为12.50%(4/32),明显低于对比组37.50%(12/32);干预后研究组中中度焦虑患者比例为25.00%(8/32),明显低于对比组62.5%(20/32),干预后研究组中无重度焦虑患者,明显低于对比组(15.62%)5/32。三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质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起搏植入手术患者术后的满意度,同时降低并发症率,改善焦虑心理。

  • 标签: 起搏器植入手术 同质化管理 围术期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DDD起搏植入后不同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通道(MV1、MV3、MV5)监测180例患者,按照起搏治疗适应症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90例,均表现为传到阻滞;研究组90例,表现为窦房结功能异常;观察统计两组患者DDD起搏的DCG表现、工作模式、感知起搏功能障碍、与起搏相关的心律失常情况和自身心率失常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中起搏比例为60%或以上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起搏比例在60%以下的发生率,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主要工作模式一次排列为VDD/VAT、DDI,研究组依次为DDI、AAI和VDD/VAT;其中对照组患者工作模式AAI和VDD/VAT的发生率与研究组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PMT)及感知房性心动过速(AT)触发快速心室起搏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频发房早和AT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DCG表现可判断不同患者DDD起搏植入后的工作模式,全方位掌握起搏的工作情况,为起搏的正确程控和治疗自身心律失常等环节做铺垫。

  • 标签: 起搏器 动态心电图 表现 工作模式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取我院89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8日直至2016年3月20日,并将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6例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89.45±0.27)分、生活方面(80.41±2.53)分、躯体功能(92.34±0.51)分、心理功能评分(95.01±5.13)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植入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具有十分显著效果。

  • 标签: 延续性护理干预 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置吉妮功能性宫内节育的价值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妇科门诊自愿放置节育的已婚育龄妇女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妇女的选择年份均集中在2013年4月-2017年4月,已婚育龄妇女总计200例。在分组研究中,利用随机数表法完成,将200例已婚育龄妇女,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妇女应用TCu220C节育进行干预,观察组妇女应用吉妮功能性宫内节育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妇女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妇女应用吉妮功能性宫内节育后,24个月连续使用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脱落率、带妊娠率、因症取出率方面,观察组妇女均低于对照组妇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已婚育龄妇女应用吉妮功能性宫内节育,在节育效果方面更加突出,对妇女的身体损伤较小,能够达到持续性节育效果,出现脱落现象的概率低,因症取出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置入 宫内节育器 吉妮 功能性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震荡排痰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60~80岁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肺功能测定,检测指标包括峰流速(PEF)、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干预组予以震荡排痰进行肺康复锻炼,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30d后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肺功能,发热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急性发作例数。结果两组肺功能方面,干预前PEF、PEV1、FVC、PEV1/FVC%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PEF、PEV1、FVC、PEV1/FVC%干预组、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用力肺活量有所增加,FVC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后的差值分别为(0.33±0.30)L(0.20±0.14)L。发热例数、抗生素使用例数和急性发作例数,干预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方面(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减退,采用物理排痰进行肺复锻炼可以改善肺功能,改善肺活量。

  • 标签: COPD 肺功能 排痰器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多功能取环钳和传统取环钩在宫内节育(IUD)取出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宫内节育(IUD)取环手术的230例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取环钩的方式进行节育取出,观察组则采用多功能取环钳进行节育的取出,随后将对比两组患者的取环时间、疼痛度以及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取环时间、疼痛度和出血量方面分别为(2.54±0.56)min、(2.44±0.31)分、(1.67±0.44)mL,对照组则相应为(3.18±0.64)min、(5.88±0.42)分、(3.19±0.65)mL,即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在手术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5.6%,明显由于对照组为85.2%,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功能取环钳对宫内节育进行取出工作能够减少妇女的手术疼痛度,并降低术中出血量,尽快的完成手术内容,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对患者的创伤。

  • 标签: 多功能取环钳 传统取环钩 宫内节育器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应用左炔诺酮宫内节育进行治疗的效果的观察和探讨。方法将我院收治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前者给予诀诺酮治疗,后者给予左炔诺酮宫内节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应用左炔诺酮宫内节育进行治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左炔诺酮宫内节育器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透明压膜保持和Hawley保持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上下颌固定正畸治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透明压膜保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Hawley保持。观察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保持期12个月中,观察组保持成功率为95.0%(38/40),与对照组77.5(31/40)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戴用保持后,其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覆盖、覆合、上、下前牙不齐指数等,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明压膜保持和Hawley保持的联合应用与前者单独使用的保持效果相比较高,但在上下颌牙模型测量指标上大致相同,因而在不同情况下,需根据患者的不同合理选择保持

  • 标签: 透明压膜保持器 Hawley保持器 联合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在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从而探讨超声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从我院2017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治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7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将其作为参照组。采用超声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检测完成后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在左心功能指数方面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对于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超声 左心功能 慢性心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本病的致残率也较高,因此为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我科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的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其中的4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实施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如下。方法将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并采取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包括选择适宜的时机、预防肌肉的萎缩锻炼及预防关节变形、采用Bobath法对肌肉功能进行康复训练、自理生活能力训练、心理护理等,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后将两组的肌力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锻炼后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可自主进食、更衣,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来说,早期的肢体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可以预防偏瘫患者致残或可以帮助其保持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功能锻炼 脑梗死 偏瘫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等分成两组。将其中进行常规患肢功能训练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30例脑卒中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健侧肢体功能训练,并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两组NISS评分、神经电生理测定以及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之前,NISS评分、神经电生理测定以及BI指数评分情况均无明显的差异性,经过治疗后,两组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各项明显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患肢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其健侧肢体功能训练能显著提升其肢体运动功能

  • 标签: 健侧肢体功能训练 脑卒中偏瘫 偏瘫患者 肢体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