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是由5型腺病毒载体与人P53基因重组的肿瘤基因治疗制品。P53基因指导合称P53蛋白,P53蛋白的表达量很低,在受到DNA损伤等刺激时,P53蛋白表达量升高,发挥细胞增殖调节的作用,抑制细胞分裂,诱导细胞凋亡,P53基因突变频率可高达50%~70%,因此已成功应用于头颈肿瘤。我科2013年—2015年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进行头颈肿瘤治疗共计24例,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治疗都已顺利完成。

  • 标签: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基因治疗 头颈肿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工作积累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确诊为肺炎患儿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肺炎治疗方案,观察组患儿在同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过相应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而观察组患儿总有率达96.0%,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所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辅助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且患儿症状改善快速,促进患儿身体健康和正常成长,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雾化吸入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1b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探究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收集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比较血清与乳汁中HBV-DNA表达情况及乙型肝炎相关检测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和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要根据静脉血中HBV-DNA载量的表达量来选择是否采用母乳哺育婴儿。

  • 标签: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携带者 乳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根据本研究的具体的选入标准随机采用在我院进行治疗病毒性肠炎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并且60例患儿进行平均分组管理,即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的患者使用的护理方案为临床护理路径,而对照组的患者则是选用常规护理作为其首选的护理计划。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一般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止泻、止吐、退热、住院等方面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此法值得在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病毒性肠炎 儿童 临床护理路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常用抗病毒中药的复习,总结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系统复习常用抗病毒中药的临床特点。结果通过对常用抗病毒中药的临床特点的复习,总结临床经验,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结论熟悉常用抗病毒中药的临床特点,可明显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 标签: 抗病毒药物 中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老年压疮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共36例老年压疮溃疡期(Ⅲ期)创面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均采用创面清创换药,适宜的压疮护理以及必要的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以及蛋白质代谢情况。结果用药第15d、30d观察组患者血浆总蛋白浓度、白蛋白浓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5d、30d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老年压疮创面愈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值得临床上加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组人生长激素 压疮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期抗病毒宫内阻断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收集我院于2015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携带HBV的孕妇12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60例。两组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给予新生儿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给予治疗组孕妇在妊娠28周时服用替比夫定,连续服用至患者分娩后1月后停止服用,对照组患者不服用任何药物。并对治疗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进行新生儿HBsAg阳性率。结果治疗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期抗病毒宫内阻断的方式对携带HBV的孕妇进行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新生儿感染HBV的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 孕期 抗病毒宫内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基因突变。方法收集100例接受过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3年后的患者血清,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对扩增产物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100例患者中拉米夫定耐药67例,占67.00%;阿德福韦酯耐药22例,占22.00%;替比夫定耐药10例,占10.00%;恩替卡韦耐药2例,占2.00%,替诺福韦0例,占0.00%。结论慢性乙肝患者接受过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后,替诺福韦、恩替韦卡有较强抗病毒活性。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HBV) 耐药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轮状病毒腹泻并惊厥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轮状病毒腹泻并惊厥患者2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探讨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儿临床表现为轮状病毒肠炎的典型症状,所有患者均存在呕吐、腹泻的临床症状,23例患者存在惊厥的典型症状;此外,10例患者为热性惊厥,6例患者为无热惊厥;对患者及时行抗病毒治疗,保护患者胃肠粘膜,调节肠道菌群,调整饮食等,所有患者均康复,无复发。结论对轮状病毒腹泻并惊厥患者的诊断,要结合患者的消化道表现、神经系统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在确诊后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抗病毒治疗结合胃肠调理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轮状病毒腹泻 惊厥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因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科54例患有急性白血病、侵袭性淋巴瘤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在化疗结束骨髓抑制期仅给予预防出血、输注血小板的为对照组;化疗结束24小时开始予重组人白介素-111.5~3mg/d(40μg/kg)皮下注射治疗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及出血并发症等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14d,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程度要高于对照组,并且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中,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状,减少化疗后出血并发症,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药物。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血小板减少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CR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38例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8例受检宫颈分泌物检测,其中检测出HPV阳性34例,其中低危亚型10株,高危亚型24株。其中高危亚型HPV16型16例,HPV18型2例,HPV33型2例,HPV58型2例,HPV52型1例,HPV66型1例。低危亚型主要以HPV6和HPV11型为主。结论PCR技术操作简便、出结果快、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强,已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在卫生检验中主要用于病原体的快速检验或不易培养的微生物的检测。

  • 标签: PCR检测 人乳头瘤病毒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eAg导致假阳性原因的分析。方法用ELISA法检测42份离心与不离心标本的HBeAg。结果不离心标本的HBeAg单独阳性很高,离心标本无此情况。结论假阳性与不离心有关,因全血中红细胞内有许多与HBeAg有共同抗原颗粒物质及过氧化酶,在用ELISA法检测过程中出现非特异性结合,即与底物发生反应,而造成假阳性,洗板不清,可能也是造成假阳性原因之一。故要求在做两对半时,单独HBeAg阳性标本重进行离心,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ELISA HBeAg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巴韦林与阿糖腺苷临床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用药处理方案及药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因呼吸道感染、生殖器感染、皮肤破损感染造成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者20例,临床经诊断分析采用利巴韦林与阿糖腺苷治疗,总结临床药物治疗资料。结果20经利巴韦林与阿糖腺苷治疗患者临床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紫绀、黄疸、抽搐、昏迷和全身皮肤粘膜疱疹等症状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经治疗的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并出院,提高了患者的自身状态。结论选择适合的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与阿糖腺苷有显著疗效,临床应注意对药理作用及药效的观察。

  • 标签: 利巴韦林 阿糖腺苷 单纯疱疹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的流感病毒检验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实施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和实时荧光RT-PCR两种方法进行相关流感病毒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RT-PCR检测法阳性患者有78例,阳性率为48.75%;GICA检测法阳性患者有73例,阳性率为45.63%。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发现结果一致的患者数为61例,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ICA检测方法操作便捷,检验快速且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流感病毒疫情及临床检验中有价值的筛选方法。

  • 标签: 流感病毒 检验方法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肠道病毒EV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主要病原体,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手足口病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目前疫苗的研发迅速,已有疫苗用于临床实验阶段。本文主要对全病毒灭活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减毒活疫苗的研发进展和存在的优缺点作一综述。

  • 标签: 肠道病毒EV71 手足口病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轮状病毒肠炎应用锌剂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60例来我院进行轮状病毒肠炎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待患者疾病确诊为后给予所有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之后分组对于其中的观察组再次应用锌剂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例数,评价治疗疗效。结果经过常规药物+锌剂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多,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后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锌剂用于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理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止泻迅速。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锌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的有效策略。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择的基本对象为2011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士,共300例,将病患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体检人员给予乙型肝炎预防的常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体检人员给予乙型肝炎预防的系统的综合性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病患一年内以及四年内的病例数。结果观察两组体检人员在一年内以及四年内的乙型肝炎病患例数,观察组体检人员在一年内以及四年内的乙型肝炎病患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一年内乙型肝炎病患有0例,对照组有6例,观察组四年内乙型肝炎病患例数有12例,对照组仅有2例,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乙型肝炎预防控制的过程中选择系统的综合性健康教育,对于乙型肝炎的防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预防措施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治疗手足口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患手足口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60例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效率和对照组效率分别为93.3%和70.0%,且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以及治愈时间都较对照组时间短,观察组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手足口病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可提高疗效,且病情短,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干扰素 雾化吸入 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32例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进行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32例,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15例,丙型病毒性肝炎7例,戊型病毒性肝炎10例,对临床治疗和护理及健康教育,痊愈20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8%。结论对病毒性肝炎病患的临床护理当中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提升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护理体会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