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风险管理护理的患者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意识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确保手术患者安全,有效防范风险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风险意识 手术室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样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风险管理。比较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P<0.05)。观察组的风险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中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风险管理 护理满意度 风险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呼吸内科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护理人员21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护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并取同期接收护理的患者84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干预前对照组(n=42)与干预后实验组(n=42),对比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护理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事件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风险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内科护理质量,可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科患者采用风险危机管理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方法自2017年07月—2018年07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抽取106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双盲的原则进行简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53例患者行急诊常规护理,干预组53例患者行风险危机管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01,P<0.05);护理满意度,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8.11%(52/53)、84.91%(45/53),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95,P<0.05)。结论急诊科患者在急诊期间采用风险危机管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风险危机管理 急诊 护理风险事件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胰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到有效的管理途径。方法以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护理工作,肝胆胰外科护理工作人员为研究资料,组织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风险因素和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管理策略,观察实行效果。将新管理策略实行作为实验组,以往护理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管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准确定位肝胆胰外科护理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管理途径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风险因素形成概率。

  • 标签: 肝胆胰外科 护理管理 风险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标识联合在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260例普外科护理人员及患者(对照组),建立护理标识后,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普外科护理人员及患者(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54%,对照组为4.62%,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控平分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护患纠纷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护理中应用护理标识与风险管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 标签: 普外科 护理标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当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和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是98.18%,较对照组的90.91%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可改善护患关系,该护理管理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风险管理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护理部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职能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科室收治的118名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科室的118名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8例。对照组患者入院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实验组护理风险管理。健全医院护理部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各自的风险认识程度以及护理纠纷、投诉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风险认识程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纠纷、投诉事件发生率(10.16%)显著低于对照组(2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医院护理部医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提高医院护理部医务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业务能力,提高护理人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能力,并且有效消除了患者住院期间的各种安全隐患,降低护理纠纷。投诉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医院护理部 护理风险管理 职能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ICU病房内的护理风险,提高整体素质。方法总结分析ICU病房护理风险,并提出整改防范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不安全因素,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ICU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妇产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为了进一步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降低孕妇的护理风险,优化管理体系,本文就探讨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及人性化管理的实用价值展开论述。方法通过对孕妇进行全面的调查,特用本院80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让他们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她们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否有病史。对本院医护人员的护理的态度,医院在妇产科方面的医疗技术是否到位,是否满足孕妇多方面的护理需求。并对本院妇产科护理提出宝贵的意见,就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的探讨。结果调查数据显示,百分之五十的孕妇对医院护士的服务态度不满意,百分之二十的孕妇对妇产科医疗设备不满意,认为不能满足特殊的护理需求。还有百分之三十的孕妇认为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服务质量比较差,服务不周到。结论从医院妇产科护理情况来看,大部分孕妇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不满意,在医院服务过程中要注重护理质量的提高,实行人性化的管理,降低护理风险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风险 人性化管理 实用价值
  • 简介:摘要分析多年产科护理工作中较常出现的护理风险,做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医疗护理风险为目的。

  • 标签: 产科护土护理 风险 风险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风险管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0例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护理质量、护理操作掌握程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患纠纷、不良事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导管患者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质量和操作技术掌握程度,对于减少不良事件和护患之间的纠纷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个性化护理 心血管介入导管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妇产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治疗的124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三个评价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不良问题的发生率为3.22%,显著低于对照组(14.51%),两组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两组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1.61%,显著低于对照组(8.06%),两组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细节护理 妇产科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风险护理。方法将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使用蓝光治疗的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外5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风险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两组患儿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7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实施蓝光治疗的黄疸新生儿,在使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风险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保证治疗质量,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治疗 风险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事件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12月,医院心内科共收治住院患者405例次,纳入对照组,主要通过晨会、月会、季会、年会,进行护理风险事件特别是严重的不良事件进行探讨。2017年1月—12月,医院心内科共收治住院患者422例次,纳入观察组,重新定位风险管理小组的职能,赋予其循证护理职能,进行循证护理培训,针对发现的风险问题,制定落实循证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穿刺点症状发生率、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睡眠障碍发生率、护理不依从行为发生率、皮肤/口腔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率、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整体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获得患者的好评。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安全 护理满意度 循证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计算机断层CT扫描(QCT)数值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9月拟于我院住院的老年(>60岁)骨质疏松症风险患者300例,依据其是否发生腰椎压缩骨折分为发生组(126例)和未发生组(17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应用QCT检查不同部位骨密度与QCT参数,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QCT值预测老年患者术后新发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风险。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在性别、年龄、QCT值、骨密度、VAS评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年龄、QCT值、骨密度、VAS评分是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发生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更大、低骨密度水平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QCT值进行ROC曲线分析,60~69岁男性、70~79岁男性、60~69岁女性、70~79岁女性对应QCT诊断最佳临界值为109.75mg/cm2、72.98mg/cm2、78.02mg/cm2、49.90mg/cm2。结论以QCT数值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具有较好准确性,在该疾病的诊断、预防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 标签: QCT数值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 老年患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优质护理服务在规避神经外科护理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于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护理干预的病患78例进行常规护理,并且选择同期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干预的78例病患,将常规护理时期的病患列为本次研究的参考组,而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干预的病患列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统计各组病患护理感染因素,同时计算护理风险事件产生情况与护理满意情况,并且进行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护理风险情况,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产生要远远少于参考组;而对比两组护理满意情况,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高于参考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增强病患对护理的依从度,降低护理风险事件产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外科 护理风险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DVT形成风险防范过程中应用早期系统训练干预的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参与本实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48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按照双盲法将其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将常规训练方法和早期系统训练干预方法分别应用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对比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七天后患肢肿胀情况、疼痛情况及皮温情况均更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治疗后进行早期系统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及疼痛情况,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情况,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早期系统训练干预 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