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跟腱术后运用运动疗法的组织形态学和力学特性改变,为跟腱术后运动疗法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制动组、运动组,在距跟腱止点2.0cm处切断跟腱,然后用4-0肌腱缝合线Kessler法吻合断端,然后用8-0的无创缝合线缝合腱周组织,制动组使用石膏绷带进行传统的重力垂足位长腿石膏固定,取膝关节屈曲75°,踝关节跖曲90°位超踝膝固定3周后拆除石膏;运动组不予石膏固定处理。术后7天,14天,21天分别取出跟腱标本,观察肌腱粘连情况,最大断裂应力。结果通过检测和结果统计,2组指标均有一定的差异,制动组肌腱粘连较运动组明显(P<0.05)。正常运动组跟腱的最大断裂应力明显高于制动组(P<0.05)。结论在肌腱愈合的过程中,早期给予动态应力刺激,对促进组织的愈合、减少后遗症等十分有利。

  • 标签: 跟腱损伤 运动疗法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以及防范对策。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实施安全隐患防范,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小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护理中进行有效的安全隐患防范,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安全隐患事件 相关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鹿生骨丸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0年8月-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ARCOIV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组35例42髋,对照组35例44髋。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给予自制中药鹿生骨丸口服治疗,对照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别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X线片,对患者进行Harris评分,并检测患者术后血脂水平,比较术后骨质疏松、空骨陷窝及骨小梁密度降低发生率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前、术后Harris评分分别进行比较,两组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发生骨质疏松、空骨陷窝及骨小梁密度降低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治疗组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X线表现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联合鹿生骨丸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水平,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Harris评分 鹿龟生骨丸 全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心脑血脉宁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斑块内血肿、斑块内新生血管成熟的影响状况。方法采用主动脉球囊中皮拉伤术和高脂饲料喂养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把实验中所纳入的90只分模型组30只,心脑血脉宁组30只,假手术组30只,时间为15周,处死后,在其腹主动脉给予苏木精-伊红染色处理,观察其新生血管构成,计算出斑块出血量,检测免疫组方式为源性血小板生长因子表达。结果对比假手术组与模型组PDGFR指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模型组与心脑血脉宁组PDGFR指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脉宁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模型,斑块中血肿得到减少,对新生血管成熟有促进作用,机制可能和PDGFR表达上调存在关系。

  • 标签: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新生血管 心脑血脉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方法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之间,选取60例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6%,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3.3%,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缬沙坦胶囊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缬沙坦 社区老年原发高血压 合并 糖尿病 氨氯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