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托酯和戊酸钠预防偏头痛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将收治的84例偏头痛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戊酸钠治疗,而研究组给予托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天数及头痛程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而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则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5、3.92、3.28,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头痛频率减少和头痛减轻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9、3.68,P<0.05)。研究组患者中发生头晕3例,乏力2例,食欲减退2例;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头晕2例,乏力1例,恶心呕吐2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98,P>0.05)。结论托酯和戊酸钠均可以有效预防偏头痛发作,但是相比较而言,托酯在减少头痛频率和头痛程度方面明显优于戊酸钠,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托吡酯 丙戊酸钠 偏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泊酚靶控输注与七氟吸入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七氟吸入麻醉,观察组给予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麻醉用药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麻醉时间的增长,两组患者手术10min、手术30min、手术结束前30min以及手术结束后的平均动脉压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安全有效,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较快,对患者早日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 七氟醚吸入麻醉 腹腔镜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异酚与异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来我院自愿接受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60例观察组和60例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异酚静注,观察组使用异酚复合芬太尼静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用药总量、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诱导期异酚用量较对照组少;观察组术中、术后的镇痛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安全有效,术中、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芬太尼 异丙酚 无痛 人工流产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七氟麻醉诱导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需进行全身麻醉的65例患儿进行分组,观察组患儿应用七氟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患儿应用泊酚,对比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全身麻醉中应用七氟麻醉诱导,不良反应少、起效快、效果好。

  • 标签: 七氟醚 麻醉诱导 小儿 全身麻醉 应用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预防小儿七氟麻醉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取80例七氟麻醉手术患儿进行研究,实验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采用氯胺酮,比较两组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躁动评分的躁动评分(1.2±0.4)分、躁动发生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2.1±0.5)分、17.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麻醉术后躁动临床效果显著优于氯胺酮。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小儿 七氟醚 预防术后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牙龈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西氯胺含漱液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牙科接受治疗的牙龈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眼结合搜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定为对照组,双号设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结合复方氯已定含漱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结合西氯铵含漱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以及龈沟出血指数和口臭指数和牙龈炎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菌斑指数、牙龈指数以及龈沟出血指数和口臭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牙龈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西氯铵含漱液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优化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以及龈沟出血指数和口臭指数,值得在牙龈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西吡氯铵函数也 牙龈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唑坦在治疗失眠症时对多导睡眠图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弥勒市中医医院在2015年8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对于失眠症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进行持续3晚的多导睡眠图描记,在第三晚给予患者服用唑坦,剂量为10mg,记录30例患者在用药之后的多导睡眠图改变情况,同期选取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为期1夜适应以及1夜基础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和基线睡眠对比,患者在服用唑坦之后的睡眠效果显著提升,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觉醒时间显著降低,S1降低,S2提升,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失眠症患者给予口服唑坦,对其夜间多导睡眠图存在影响。

  • 标签: 多导睡眠图 失眠症 唑吡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在七氟吸入麻醉诱导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外科手术全麻的病人16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右旋美托咪啶剂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为低剂量右旋美托咪啶组,C组为中等剂量组,D组为高剂量组,比较四组患者的入睡时间、镇静评分及苏醒时间。结果B、C、D组患者的入睡时间明显短于A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A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C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好于其他三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可以产生明显的镇静效果,中等剂量的右旋美托咪啶镇静效果最为理想,但应注意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的长短及嗜睡的发生情况。

  • 标签: 右旋美托咪啶 七氟醚 麻醉诱导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治疗脑梗塞中行氯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疗法的护理效果。方法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我院自2016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39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19)与实验组(n=20),参照组与实验组均实行阿司匹林联合氯格雷疗法,参照组给予我院常规护理,实验组加用阶段性对症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行不同护理后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在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后,实验组住院时间、满意度均著优于参照组,P<0.05且差异相对显著,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氯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方式对脑梗塞患者治疗后,实行阶段性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塞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帕他莫在骨科疼痛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骨折术后疼痛患者5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曲马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帕他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疼痛程度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无痛率20%、轻度疼痛率60%、中度疼痛率32%以及重度疼痛率为0,对照组的无痛率4%、轻度疼痛率20%、中度疼痛率60%以及重度疼痛率为16,总体来说,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眼花、过度嗜睡、恶心呕吐以及呼吸不畅等不良反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急性骨折术后疼痛的治疗中,盐酸帕他莫能够明显增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盐酸丙帕他莫 骨科 疼痛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酚对人工流产手术中起到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人工手术患者32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名。对照组自愿采用无麻醉人工流产,而观察组则采用异酚进行无痛人流手术。结果对照组的孕妇,在手术过程中,均有疼痛难忍的状况出现,不仅耽误了手术的质量和进程,术后其中有12名孕妇均因人工流产而患有不同程度流产的综合症、妇科病,发病的概率为75%。观察组的孕妇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整个手术过程进展非常顺利,且术后只有1名孕妇因流产而引发流产的综合症、妇科疾病,发病概率仅为6.25%。两组数据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需要人工流产手术的孕妇注射异酚,不仅能够保证手术顺利的进行,还使孕妇免受人流手术带来的痛苦,减少孕妇术后流产的综合症、妇科疾病的发病率。

  • 标签: 异丙酚 人工流产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的63例老年检查者,中位年龄66岁(60~88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31例。观察记录受检者的反应。结果63例检查者均一次性顺利完成操作,开始泊酚注药至插入胃镜时间2.0~3.0min,胃镜检查时间7~15min;开始注药至唤之睁眼时间5~15min;泊酚总量50~200mg,平均120mg。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时泊酚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是相对安全的,但泊酚的用量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对存在心肺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酌情减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开展。

  • 标签: 丙泊酚 老年患者 无痛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瑞芬太尼联合泊酚在无痛胃镜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进行无痛胃镜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取泊酚麻醉,观察组采取瑞芬太尼联合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13例,良7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优10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为85%;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操作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对比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呕吐、1例呛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患者出现2例呛咳、1例恶心、1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差异明显。结论瑞芬太尼联合泊酚在无痛胃镜的麻醉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无痛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年度收住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氯格雷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总有效(74.29%)明显低于观察组(94.29%),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小板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氯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依托咪酯和异酚对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实施无糖人流术的106例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3例。参照组采取异酚与芬太尼进行麻醉,研究组采取依托咪酯与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停药唤醒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停药唤醒时间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无痛人流术患者用依托咪酯和异酚来实施麻醉能够取得有效的麻醉效果,并且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无痛人流 依托咪酯 异丙酚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均为58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给予氯格雷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其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8%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5.5%予以统计比较,组间存在的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格雷与阿司匹林均能有效治疗冠心病,但氯格的疗效更加显著,且安全性高,临床可将其作为首选药物积极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 简介:摘要目的以12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患者采用氯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2016年6月1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8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受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氯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对比两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共有60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率为93.75%;而对照组仅有46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治疗总有效率为71.88%,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且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采用氯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治疗效果显著以及显著改善患者脑功能的临床优点,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