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哮喘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16例病人均采取常规治疗结合糖皮质激素静脉给药,合并有严重呼吸衰竭者加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16例患者当中,15例完全缓解,1例死亡,死亡率为6.25%,其中10例药物保守治疗完全缓解,机械通气6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重症哮喘患者早期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静脉静脉治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如症状不能缓解应尽早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综合治疗明显提高成功率,保证最佳治疗效。

  • 标签: 重症哮喘治疗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其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儿科16例极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结果16例患儿经相关的处理及干预后,死亡2例,转院2例,其余12例患儿均顺利渡过危险期并康复出院。结论针对极低体重儿,高度的责任心和优质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成活率及生存质量。

  • 标签: 极低体重儿 护理 成活率
  • 简介:摘要Rs3pe综合征发病率较低,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总结近4年我科收治的16例病例,根据疾病特点,运用护理程序,提出护理诊断,实施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评估,达到了预期目标。将相关护理经验进行总结。

  • 标签: Rrs3pe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畸形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CA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畸形患者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观察术中平均失血量及与颈外动脉结扎法的疗效比较。结果术中平均失血量较颈外动脉结扎法相比减少65%~75%,输血量减少65%。结论采用TCAE止血效果显著。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颈外动脉结扎术 颌面部畸形 口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16例产后出血患者通过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产后出血均得到了控制,顺利治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的预防很重要,做好产前检测,产时预防,产后观察,对产后出血患者给与针对性临床护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系统一类特殊的间叶性肿瘤,主要发生部位为胃肠,极少数发生在胃肠以外。肿瘤主要细胞有两类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束状排列。病理诊断危险性高的病例,肿瘤常出现出血坏死,部分病例可出现囊性变。免疫组化检查在该病诊断中起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KIT(CD117),及DOG-1.病理医生在诊断这类肿瘤时要求从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综合性诊断,并合理进行肿瘤危险度评判,以引导临床更好地治疗。

  • 标签: 小肠 GIST 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CD117,DOG-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蒙、汉中师生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为民族个性心理的研究及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纯自然屯出生和生活的中师一年级蒙、汉族学生为研究对象,用DXC-ⅡB型心理测评仪和电脑MicrosoftExcel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24个因素(含8个次级因素)中,蒙、汉族中师生之间比较有8个因素存在显着性差异,蒙、汉族中师生男女之间比较,女生差异明显.结论蒙族中师生较汉族中师生比较具有外向、热情、乐群、聪明、敏捷等个性特征;蒙族中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汉族中师生低,且明显地表现在女生上。

  • 标签: 汉族 测查 蒙族 结果分析 16PF 中师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乳腺癌外科手术后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入16例乳腺癌患者,均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在患者术后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6例患者,经以上系统护理后,术前准备充分,术后恢复好,未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能树立信心,按时接受化疗。结论因地制宜地开展整体护理。基层医院只要加强责任心,认真做好手术患者的各项护理,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是可以保证手术患者顺利康复的,大多数患者是可以在基层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

  • 标签: 乳腺癌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修订能够适用于藏族民众的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研究对本土化汉语16PF人格量表进行充分的藏语翻译回译再翻译再回译,对藏语版的量表进行信度、效度、项目分析,并制定了藏语版量表的成人常模。研究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可应用于藏族民众心理咨询、人员选拔和职业指导,为人事决策和人事诊断提供个人心理素质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 藏语 修订,常模
  • 简介:(云南省曲靖市妇幼医院放射科云南曲靖655000)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关怀对提高CT检查患儿心理行为的效果。方法240名行CT检查的患儿进行分组护理,对观察组120名接受CT检查的患儿实施护理关怀,与对照组120名进行常规护理的患儿护理前后心理行为作比较,探讨护理关怀对患儿检查配合心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93.33%,对照组78.33%),经护理关怀后的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远远高于对照组(观察x2=75.45,p<0.005;对照组x2=19.90,p<0.005),前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护理关怀可以改善CT受检儿童的心理行为状态,通过正面影响,提高一次性顺利完成检查的成功率,减少了镇静剂的使用和重复扫描,从而避免各种不良后果,达到有效制动,保证影像图像的质量。

  • 标签: 儿童 护理关怀 CT检查 心理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用于肋骨骨折病人的诊断作用研究。方法此次研究胸外伤患者为68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对所有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和X线平片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出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对比两种方式检查结果,X线平片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7.92%,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2.45%,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检查在肋骨骨折病人诊断中的应用十分有效,能够获得比较全面的诊断信息,诊断准确性高,能够明显提高诊断检出符合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16层螺旋CT 肋骨骨折 X线平片检查 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诊治的16名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结果通过两组护理结果的比较分析,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失语患者恢复语言功能非常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 失语症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于我院影像中心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31例。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通过工作站对数据进行重建、分析,重点观察肺动脉栓塞的部位、数量、栓子的大小、各级肺动脉的显示及肺野、胸膜及心脏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的肺动脉主干、双侧肺动脉干、肺叶、肺段动脉的均显示,其显示率为100%。多发栓塞19例,单发栓塞12例,均表现为肺动脉内低密度的充盈缺损,其中5例患者存在肺动脉高压,5例患者发现一次或双侧胸腔积液,3例患者并发肺梗死,2例患者显示westemark征。结论16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其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螺旋CT 肺动脉栓塞 栓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为冠心病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6例肺栓塞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漏诊1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因严重的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1例。结论PE合并冠心病病情复杂,易漏诊,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手段可提高诊断率。

  • 标签: 冠心病 肺栓塞 临床特点 诊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高危胸痛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危胸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软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CT检查,研究组接受16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性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诊断高危胸痛,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冠状动脉病变,准确性高,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高危胸痛 临床诊断 常规CT 16排螺旋CT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的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的因手术导致子宫穿孔患者16例,对其诊治情况的资料加以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与评估。结果在子宫穿孔的16例患者中,因人工流产而引发穿孔的有10例(62.5%),因放环导致穿孔的有2例(12.5%),因取环而发生穿孔的有4例(25.0%);经手术治疗,有9例患者治愈,5例采取保守治疗法,另外2例合并脏器损伤。结论子宫穿孔的发生与手术的检查不细致与操作不当引发,而且穿孔的大小、部位都会影响血管与内脏功能,需要加强预防措施,防止穿孔给患者带来不利的影响。

  • 标签: 计划生育手术 子宫穿孔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住院期间感染预防控制和护理工作的相关问题。方法针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到我院ICU接受治疗的16例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以及护理工作路径实施分析总结。结果11例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症状好转后转科治疗,5例患者多重耐药菌症状好转后康复出院。结论针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有效隔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及合理运用抗菌素,能够有效规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产生和蔓延,保障医务工作者和住院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 标签: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 无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