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题为“活得乐”小组心理干预在住院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抑郁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宣教和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主题为“活得乐”的心理干预,分别于入组及心理干预8w结束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17)对两组患者进行调卷效果评价,并对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HRSD-1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HRSD-17)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住院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抑郁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 干预
  • 简介:摘要建立品管圈(QCC)首先能提高工作士气和员工的知识与技能,其次能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领导干部统御人才,再次能提高机构形象、节省机构成本,最后能提高病员对医院的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QCC)等级医院评审质量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CC在降低ICU环境噪音影响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由品管圈小组,采用现状调查方法对162名住院患者进行病房噪音主观评价的调查,分析影响患者休息的声音来源,制定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改善环境噪音。结果应用品管圈的流程,有效地降低了ICU环境噪音的影响率,提高了ICU环境的舒适度、患者的满意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 噪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CC活动在提高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的效果。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定以“提高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为主题,对科室内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经QCC活动的良性干预,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由42%提升到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在提高内镜下治疗患者饮食管理达标率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内镜下治疗患者的安全及舒适度,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内镜下治疗患者 饮食管理 QCC
  • 简介:摘要目的完善优化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单,减少护士护理书写的压力,提高急诊护理抢救记录质量。方法运用QCC工具,重新设计优化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单,并与旧版抢救记录单对比。结果实施QCC活动6个月后,新旧两种护理记录单在书写及时性、记录差错率、及差错项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工具的运用,优化了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单,规范抢救记录,减轻急诊护士书写压力,也提高了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单书写的质量,避免和减少因护理记录缺陷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 标签: QCC 急诊危重抢救护理记录单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QCC方法提高门诊病理组织标本合格率。方法成立QCC小组,培训QCC圈员,选定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门诊病理组织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制订相应对策,实施10个月并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门诊病理组织标本合格率由原来的89.33%提高到100.00%。结论QCC活动能明显提高门诊病理组织标本合格率,为病理医生提供可靠的检查材料,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

  • 标签: QCC 病理标本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心外ICU护士在心脏术后患者未能正确泵入血管活性药的原因。探讨应用品管圈(QCC)提高其正确执行率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组建品管圈小组,以提高护士在心脏术后患者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正确执行率为选题,采用头脑风暴及柏拉图等科学方法,分析实施前后正确执行率的变化。结果通过QCC的应用,执行率由实施品管圈前的56.1%提高到实施后的91.7%。同时圈员的工作积极性、成就感、凝聚力、改善意识、综合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8项能力得到了提升。结论QCC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心外ICU护士的临床操作技能、改善护理质量,减少心脏直视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增加了科室成员的凝聚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得到医师和患者的认可及一致好评,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血管活性药物 心脏术后 正确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褥疮护理小组在治疗褥疮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褥疮患者108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54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实施褥疮护理小组护理,观察组两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30%与对照组79.63%比较明显更高,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褥疮患者实施组建褥疮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可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褥疮护理小组 褥疮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在我院的实践经验,探讨其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2589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3105例需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营养支持护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由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采用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成立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小组运作与管理、开展专业化营养支持护理与管理。比较两组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我院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成立以来各种营养相关的小组活动、质量督查、全院年会诊量等开展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为4.3%,对照组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为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开展营养专题学术报告和讲座10次、营养主题护理查房5次、典型个案护理讨论8次、营养相关操作竞赛2次;制订了护理标准2项,技术操作规范4项;开展肠内营养督查80例次,肠外营养督查55例次;在全院年会诊量增长了39.2%。结论成立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采用专业化营养支持管理,可减少营养支持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营养支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营养支持护理专科小组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疗小组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2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将其分为观察组(静疗小组)和对照组(常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静脉输液,观察组在实施静脉滴液过程中采用静疗小组。结果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护理总满意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时成立静疗小组,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对于临床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 标签: 静疗小组 临床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可是成立静疗小组对静脉治疗的作用。方法将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常规培训管理模式下于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50例患者及2例护士纳为对照组,将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静疗小组成立的培训管理模式下于我院接受静脉治疗的50例患者及2例护士纳为研究组。将两组在治疗期间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护患纠纷的概率为28%,显著高于研究组的6%(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对于参与静脉治疗的护士人员的培训管理来说,成立静脉小组的方法比常规方法更为有效,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而且对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也有着更加显著的积极意义,因此,有着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意义。

  • 标签: 科室 静疗小组 静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组心理干预对低视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低视力患者81例,所有患者进行小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后抑郁、焦虑评分。结果干预前8.65%的低视力患者有焦虑的情绪,抑郁检出率为21.00%;干预后低视力患者无焦虑检出,抑郁检出率为14.82%,干预前后焦虑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视力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常见小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焦虑情绪。

  • 标签: 干预性研究 低视力患者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组心理护理对酒依赖患者戒断症状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之间176例我院酒精依赖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小组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效果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小组心理护理应用于酒精依赖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戒断性精神症状与心理渴求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小组心理护理 酒依赖 戒断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方法40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随机分组,每组20例;实验组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片,4mg,每日1片,睡前口服”;对照组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片,2mg,每日1次;甲磺酸多沙唑嗪片,4mg,每日1片,睡前口服”。均口服药物8周。期间无因服药不适导致停药患者。治疗8周后,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组织评分(IPSS),尿急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残余尿等,来对比分析二者差别。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用药不但能改善IPSS,尿急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而且具有较好安全性。结论M受体阻滞剂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标签: 托特罗定 甲磺酸多沙唑嗪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
  • 简介:本文从心理健康发展的视角,分析了音乐活动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具体论述了3个问题:音乐欣赏是音乐活动的普遍形式,歌唱是音乐活动最直接、最主动的形式;因人而异的音乐活动

  • 标签: 音乐活动 心理健康 心理发展 因人而异 形式 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善肝胆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2月-7月我院收治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共256例,随机分为品管圈组和常规护理组,进行护理方法干预。找出影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并发症和早期下床活动情况。结果品管圈组在术后首次排便、排气、进食和下床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均短于常规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而早期下床活动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帮助提高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增加早期下床活动率,帮助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肝胆术后患者 早期下床活动率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前行PICC患者50例为参照组,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后行PICC患者50例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质量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应用于PICC护理持续改进中,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还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基层中医院建立中医护理小组的意义。方法成立中医护理小组,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建立中医护理质量监督体系,在全院范围内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新项目,学习并实施辨证施护;进行中医护理理论与技能培训;开设中医护理门诊及社区宣讲活动。结果全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氛围浓厚,中医养生知识得到推广,有效提升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护士的中医理论及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讨论基层中医医院构建中医护理小组可以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护理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小组 构建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抢救脑卒中的过程中应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提供相关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2例脑卒中的患者作为此次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8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1人。对照组常用常规的急救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由三级护士构成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抢救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完成时间、接诊所用时间、专科治疗所用时间,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并统计两组患者以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护理完成时间、接诊所用时间、专科治疗所用时间较短,致残率、死亡率较对照组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抢救脑卒中的过程中应用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能够明显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更高,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三级护士构成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 常规急救护理模式 脑卒中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对其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进行医治的脑卒中患者126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个。A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急救护理,B组的患者则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护理,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和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为3例和7例,B组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为1例和4例;经过对两组患者的调查发现,A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为81.67%;B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为为95.93%,大大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救治比起传统的急救护理更加有效,能够促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显著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如果能够大大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 标签: 脑卒中 急救护理小组模式 抢救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