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评价红曲胶囊辅助降血脂功能。方法:以41.67、83.34、166.68mg/kgBW(即人体推荐量的5、10、20倍)剂量连续给大鼠灌胃30d,同时设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评价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降血脂功能实验。结果:在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成立的前提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且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判定受试物辅助降低胆固醇功能动物实验结果显阳性。结论:红曲胶囊具有辅助降低血脂功能。

  • 标签: 红曲粉 降血脂
  • 简介:摘要:男性不育症是指由于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一般把婚后同居1年以上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而女方未怀孕,称为不育症,发生为10%左右。根据临床表现,男性不育症可分为相对不育及绝对不育两种。导致男性不孕的主要因素是精子的异常,精子数量的减少,以及精子活动力低,质量差,精子形态异常畸形;其次生殖器官疾病与性功能障碍等因素也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发生。故精液分析和精子的检查是男性不育症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检查项目。

  • 标签: 男性不育 精子密度 活动率 畸形率 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胶原蛋白维C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16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0.2g/kg、0.4g/kg和1.2g/kg·BW 三个剂量组,剂量组小鼠灌胃给以胶原蛋白,持续30天,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单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断指再植术后改良治疗方案对再植指成活和血管危象发生的影响。方法以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护人员每天要开启成百上千的安瓿药瓶, 随着疲劳度的增加,手指常常很容易被安瓿瓶划伤.同时,根据专业医疗调查研究机构的报告,医院医护人员被尖锐物划伤的事故中有26%是缘于开启安瓿药瓶所致, 而医务麻醉人员所涉及的医护事故中有54%的比例是由于破损安瓿药瓶所造成.

  • 标签: 安瓿 护士 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时,将冠脉造影应用于患者诊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的一般数据,本次研究中调选350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测时,由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冠脉造影检查,在检查完成后,由医务人员判断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度,评估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采用冠脉造影针对冠心病进行诊断,确诊为345(98.57%),诊断质量良好。结论:在对冠心病进行诊断时,选择冠脉造影能够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同时配合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可应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冠脉造影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探讨如何提高基层放射科的诊断准确,对基层放射科提升诊断准确性和专业知识能力进行研究。 方法 通过对医院内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基层放射科诊断准确和从业人员影像学诊断能力进行评分,通过 对影像学检验以及 症状的诊断情况进行测评,将基层放射科从业医技人员平均分为常规组和培训组,常规组通过日常基层放射科影像学诊断知识进行训练,严格要求放射科影像学检查以及诊断的严密性以及精确度,每日进行总结。培训组通过专业团队对组内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常规组训练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临床影像学知识教学和影像诊断学培训,从而提升基层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 诊断准确 。 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常规组在一年的训练后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8. 8 分,而培训组业务能力测评平均分为 9. 5 分,显著高于常规组。 结论 医院基层放射科业务水平以及 诊断准确 的提升,通过专业培训后提升效果明显,影像诊断学内容的学习对于基层放射科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定期对医院内基层放射科从业工作人员进行影像学基础知识培训以及影像诊断学培训,能够显著提升基层放射科专业技术人员的诊断准确

  • 标签: 基层放射科 影像学 业务技术水平 诊断学分析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PDCA质量改进在提高责任护士病情知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 PDCA质量改进对漳州市某三甲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责任护士病情知晓情况进行整改,比较改进前后责任护士病情知晓情况。结果:运用 PDCA质量改进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达到 92.9%(39/42),明显高于应用 PDCA前的 76.2%(32/42) ,改进前后的各条目知晓对比,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 PDCA质量改进能够有效提高责任护士病情知晓,提高分级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PDCA 责任护士 病情 知晓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不孕不育患者应用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中采用宫腔镜辅助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将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间前来我院就诊的 76例 不孕不育症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办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对照组各有38例,患者均行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观察组采取宫腔镜辅助,对照组未用宫腔镜,对比两组输卵管再通、受孕。结果 观察组再通达到 94.74%,对照组为 78.95%,观察组显著更高( P< 0.05);且观察组受孕高于对照组( 73.68%> 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采取宫腔镜辅助输卵管插管通液能够有效提升不孕不育患者的输卵管再通,增强患者受孕几率。

  • 标签: 输卵管插管通液 宫腔镜 不孕不育 输卵管再通率 受孕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对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研究。方法:选取 2016年 5月—— 2017年 9月的慢阻肺患者 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 40例。给予观察徐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方法治疗,对参照组采取多索茶碱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展开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参照组且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运用多索茶碱联合噻托溴铵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治疗,对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高治疗疗效有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多索茶碱 噻托溴铵粉 慢阻肺患者 肺部功能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当前产科中采用产科护理来降低剖宫产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18年9月,结束于2020年9月,研究对象为这一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产妇共88例,为了深入了解产科护理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将两组患者按照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将常规护理方式应用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将产科护理应用在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指标以及剖宫产。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采用产科护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剖宫产,提高产妇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产科护理 自然分娩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提高患儿入院宣教接受的品管圈应用效果。方法:我科利用品管圈手法,对儿科患者家属的入院宣教进行了质量改进;并对比开展活动前后的接受、患者哭闹等情况,分析品管圈应用效果。结果:开展品管活动前( 2017年 1月)与开展品管活动后( 2017年 3月)比较,儿科患者家属对入院宣教的接受率由 6.25%上升至活动后 38%,经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护士宣教后,未掌握 52.5%降低至 27%,患者哭闹以 78.75%降至 57%,家属文化水平低接受差由 91.25%降至 61%,目标达成是 128.02%,进步为 98.08%。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儿科患者家属对入院宣教的完全接受,值得应用。

  • 标签: 患儿 入院宣教 品管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噻托溴铵雾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9月接受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对象,随机实施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的是常规治疗和噻托溴铵雾剂治疗,治疗后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三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是90.25±0.14、95.69±0.14,高于对照组。综合分析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其中观察组的FEV1、FVC、FEV1/ FVC、IC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显著。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案例采取噻托溴铵雾剂治疗,优势相对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实施和借鉴。

  • 标签: 噻托溴铵粉雾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2月至 2018 年 1 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 225例临床标本,将其定义为研究组,并选取 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1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验的 225例临床标本,将其定义为对照组;全部入选的临床标本均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对全部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均完成后显示,研究组 225例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 48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为 21.33%,对照组 225例临床标本中,共检测出 79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为 35.11 %,组间对比,存有明显的差异( p<0.05);且对两组临床标本中不同种类标本的阳性检出观察对比,呼吸道标本及伤口分泌物的阳性检出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标本( p<0.05)。结论:在微生物检验中临床上应将检验科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及能力等提高,并对相关检验操作流程进行规范,以将标本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提高,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同临床标本 阳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