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从而为政府在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改善方面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目前本地区约有 156 所中小学校,在 2019 年期间抽取 81 所学校进行了教学环境卫生监测,监测覆盖率为 51.92 %,依据相关监测方法对该 81 所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等进行监测,主要包括教室人均面积、桌椅配置、前排课桌与黑板间距、采光系数(室内照度 / 室外照度)、黑板照度、课桌照度等项目。结果: 2019 年共监测 81 所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系数达相关标准,而教室人均面积、课桌配置、椅子配置、前排课桌与黑板间距、黑板照度及课桌照度等项目均未达相关标准,除教室采光系数外,城区学校各项目监测结果达标率与农村学校存在显著( P < 0.05 )。结论:本地区中小学校在教室人均面积、桌椅配置、前排课桌与黑板间距、黑板照度、课桌照度等指标达标率较低,且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政府须结合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改进工作,从而为学校师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 标签: 学校 教学环境 卫生 监测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血液透析技术不断提高,我国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起血液透析室,而血液透析室医学装备的建设及质量管理十分关键,其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诊治质量水平及效益,所以要重视透析室医学装备的建设及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笔者根据自身相关从业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就透析室医学装备的建设与管理展开了相关的探讨,望能提供借鉴。

  • 标签: 透析室 医学装备 管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现如今,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乃至整个世界十分重视。微生物降解被认为是清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方式。近些年,有关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纯培养单菌株。然而,单个降解菌株的生物强化修复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效果不佳。实际上,自然界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大多数是由微生物菌群介导,而不是由单个微生物菌株独立完成的。与单个降解菌株相比,微生物菌群具有更强的代谢互补性和互营作用,其在有机物污染的修复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具有有机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不同微生物菌群以及菌群高效代谢有机污染物的机制,概述了菌群代谢互作的最新研究方法,并强调基于菌群代谢互作设计合理菌群结构在微生物强化修复应用中的重要性,重点讨论了基于菌群代谢模型的计算机模拟在研究复杂微生物菌群代谢互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指导最佳功能菌群的人工设计和构建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修复污染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决方案。

  • 标签: 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菌群 菌群代谢模型 生物修复 微生物代谢
  • 简介:摘要: 近年来在新军事 改革 的背景之下,联勤一体化的卫生保障体制受到广泛重视,是提升军医卫生保障能力与水平的保障。在联勤体制的背景之下,基层航医室建设十分重要,应结合实际情况,正确的开展相关的建设工作,编制出完善的计划方案,统一基层航医室的建设标准,满足联勤体制所提出的要求,有效的提升整体基层航医室的建设效果与水平,为其后续的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 标签: 联勤体制 基层航医室 建设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本辖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配备和相关工作开展情况,为相应工作开展 提出意见 。方法采用填写问卷调查的形式,对 143所中小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开展 统计分析。结果 143所中小学校中开展卫生健康相关课程或讲座的学校为 95.80%,配备卫生保健人员的中小学校为 72.73%, 66.43%学校卫生保健人员与学生配备比例超过 1:600,配备校医的中小学校为 33.57%, 4.90%的学校配有卫生室, 73.43%的学校配有保健室。结论永春县中小学校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有逐步提升,但与《学校卫生管理条例》中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须加强相关建设工作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外科护理专科化建设中的全面综合性管理与成效。方法:将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血管外科工作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和全面综合性管理模式,判断不同模式下护理管理工作成效。结果:全面综合管理阶段,护理人员的护理素养、护理过程和护理质量评分分别提升到( 94.65±0.17)分、( 95.62±1.35)分和( 95.25±1.08)分,患者总满意度达到 97.0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管外科护理专科化建设中,全面护理综合管理模式应用成效显著,能提升总体护理水平,同时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 标签: 血管外科 综合性管控 专科化建设
  • 简介:摘要: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是全球普遍流行的疾病,且发病率不断上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精神上的损害,而且给患者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依托社区开展防治工作,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最好选择。应用在医联体框架下的糖尿病基地建设,从而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控制效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