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应用抗感染药物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氟康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热以及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比较高,采用氟康唑+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疗效。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医院感染 抗感染药物 氟康唑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青霉素类药物临床用药观察及药学干预。方法 以青霉素类药物患者1000例为对象,分为对照组500例与观察组5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对比管理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处方不合格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药学干预 青霉素类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80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急诊护理,分析治疗效果、心理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

  • 标签: 急诊护理 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DCA循环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PDCA循环实施前的住院患者60例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12月PDCA循环实施后的住院患者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抗菌药物管理,观察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33%、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2.22%,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6.67%、73.68%,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为70.00%,高于对照组的30.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抗菌药物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能够提高病原微生物送检率,降低住院患者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应用效果非常理想。

  • 标签: PDCA循环 抗菌药物管理 合理使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因为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而引起的药源性精神障碍患者。方法:从我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出现药源性精神障碍的患者群体中选取3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针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用药状况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论。结果:从最终统计结果得知,绝大多数患者在4周至8周左右的时间出现药源性精神障碍,且这些患者所服用药物主要以高效价含氟药为主,在抗菌药治疗与对症处理中,患者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状态。结论: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中,需要结合实际状况进行规范服药,以减少药源性精神障碍病例的发生。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选择 用药分析 抗菌药治疗 实际状况
  • 简介:摘要:通过不合理用药病例,分析基层卫生服务站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促进基层社区抗菌药物合理规范化的应用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针对2021年6月-2021年10月社区服务站处方医嘱审核中抗生素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分析。结果:基层卫生服务站抗菌药物用药不合理原因主要有抗生素用药方案不合理、无使用抗生素指征、抗生素遴选药品不适宜等。结论:不断规范基层医疗社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 用药案列分析 整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白癜风患者运用CO2点阵激光联合外用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白癜风患者78例(2019年1月至2020年12 月)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的具体进展,推动临床医药学的可持续发展。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指的是除了表皮、毛发、甲床之外,真菌直接侵犯人类体内的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黏膜所致使的感染。这几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的现象与日俱增,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与21世纪以来,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肿瘤化疗、器官移植等等免疫性缺陷的患者数量愈来愈多,以及一部分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等药物的广泛应用有非常大的关系。根据相关研究报道称:在患者接受心肺移植、肝移植、这类手术后,感染深部真菌的人几率要更大。实际上,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患者较为严重疾病基础的患者身上,并且一旦发生感染,整体的预后性较差、死亡率非常高。

  • 标签: 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 临床应用 实际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过敏反应是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其发生率高、危害性极大。为了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用药前应该详细询问用药史,一旦发生过敏,应立即停药,并及时送医院治疗或抢救。为了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对机体的损害,所以药物过敏反应的防治就显得非常重要。

  • 标签: 药物 过敏反应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物流产患者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内残留物的诊断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中心于2020年1月到2021年2月收治的药物流产患者52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诊断方法不同均分为对照组(n=260,采用HCG诊断方式)与研究组(n=260,采用阴道彩超诊断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束后的宫内残留检出率等。结果:对照组260例患者中,有234例确诊有宫内残留,检测正确率为90.00%,研究组260例患者中,251例确诊有宫内残留,检测正确率为96.67%,研究组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药物流产 宫内残留物 彩色超声 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对肿瘤患者居家口服化疗药物的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90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 居家口服化疗药物,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5例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 后,研究组服药依从66.67%,对照组依从51.11%,研究组服药总依从率95.56%高于对照组77.78%(P %(P

  • 标签: 品管圈 肿瘤 口服化疗药物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带状疱疹(AHZ)才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对于后遗神经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AHZ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皮疹愈合时间(11.53±1.25)d、VAS评分(1.97±1.02)分、镇痛药物用量(961.41±221.14)mg、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2.63%均低于对照组(15.82±1.31)d、(1.97±1.02)分、(1216.52±224.20)mg、28.95%(P

  • 标签: 后遗神经痛 针灸 疼痛评分 急性带状疱疹 皮疹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带状疱疹(AHZ)才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对于后遗神经痛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AHZ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皮疹愈合时间(11.53±1.25)d、VAS评分(1.97±1.02)分、镇痛药物用量(961.41±221.14)mg、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2.63%均低于对照组(15.82±1.31)d、(1.97±1.02)分、(1216.52±224.20)mg、28.95%(P

  • 标签: 后遗神经痛 针灸 疼痛评分 急性带状疱疹 皮疹愈合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破裂率较低,手术治疗可能无法使患者从中获益。近年来研究表明,药物可延缓未破裂动脉瘤发展,减少动脉瘤破裂。本文针对颅内动脉瘤的药物治疗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胰岛素强化与常规降糖药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 方法 选择医院在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肾功能。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ACR、AER、eGFR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对其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早期糖尿病肾病 常规降糖药物 胰岛素强化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