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68岁,机务退休干部,自觉右上腹痛伴右胸痛半年,夜间为剧,近期症状加重,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行B超等检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肋间神经痛”,给予对症治疗无效,于1997年8月21日在广州军区总医院行CT检查示:右有一8.0cm×6.0cm之肿块,

  • 标签: 胸壁结核 右胸 诊断 肋间神经痛 肿块 病例介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 , 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 帮助患者顺利手术 , 尽快康复。方法 通过术后监测、疼痛护理、卧位护理、

  • 标签: [] 胸腰椎结核 不全瘫痪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对成人胸部结核的 CT影像学诊断进行探究,以更好的保障结核病临床诊断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方法实施回顾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把 2017年 12月到 2018年 1月在我院进行确诊的 60例结核患者,当做本次试验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研究。 60例患者均需采用 64排螺旋 CT扫描仪, X线以及侧位胸片的具体影像学检查法。结果:对 60例胸部结核的特征进行详细的总结,最终获得了 CT影像学检查之后的胸部结核患者的主要特征。结论: CT影像学检查对于成人胸部结核的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成人,胸部结核, CT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人肺结核的胸片表现已为人所熟知 ,与之比较 ,CT在许多方面都要优于胸片。如 CT可发现更多的空洞和渗出性病灶 ,判断病变有无活动性 ;CT可发现支气管源性播散病灶及在胸片仅显示为慢性瘢痕性病灶中见到的斑片状肺泡浸润性病灶 ,而提示病变的活动性 ;CT可较胸片发现更多、更明显的肺门或 (和 )纵隔淋巴结肿大 ;发现在胸片分辨阈值下的粟粒性病灶 ;偶尔 CT可在表现正常的胸片中发现范围不小的病灶 ;CT还可在胸片诊断为胸膜肥厚者中证实它是单纯的胸膜肥厚还是慢性包裹性积液等。因此 ,胸片虽然仍是评价肺结核的第一步 ,但 CT和高分辨率 CT(HRCT)在进一步评价已知或疑为肺结核者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痰涂片联合结核杆菌培养在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泉州市永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肺结核病例103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所有疑似病例均接受痰涂片、结核杆菌培养检查,就两者单一与联合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参考,就联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核杆菌培养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痰涂片检查(P<0.05),临床综合诊断结果示肺结核患者94例,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95.15%,特异度为55.56%,灵敏度为98.94%,阳性预测值为95.88%,阴性预测值为83.33%。结论:痰涂片联合结核杆菌培养在肺结核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等均较高,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肺结核 痰涂片 结核杆菌培养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CT与 MRI影像诊断脊柱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 2016年 4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 36例,均施行 CT、 MRI检查,通过诊断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脊柱结核 CT、 MRI影像的诊断价值。结果:在钙化、脊膜强化、韧带扩散、硬膜囊肿的检查方面, CT、 MRI的诊断率分别为 80.6%和 22.2%、 27.8%和 72.2%、 30.6%和 72.2%、 25.0%和 88.9%,二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CT、 MRI检查脊柱结核各有优劣,二者结合互为补充,可以减少漏诊、误诊,进一步提升脊柱结核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CT MRI 脊柱结核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60份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采用涂片抗酸染色、荧光染色法、罗氏培养和DNA环介导恒温扩增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同时比较四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LAMP试验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72.2%,高于罗氏培养法57.8%,也高于荧光染色的60%,显微镜下抗酸染色法的检出率为四种检测方法中最低的一种,为51.7%,显著低于LAMP法。结论:LAMP试验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速度快、敏感度高、便捷、特异性强的特点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当中其作用十分显著。

  • 标签: 抗酸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荧光染色 核酸扩增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60份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采用涂片抗酸染色、荧光染色法、罗氏培养和DNA环介导恒温扩增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同时比较四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LAMP试验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72.2%,高于罗氏培养法57.8%,也高于荧光染色的60%,显微镜下抗酸染色法的检出率为四种检测方法中最低的一种,为51.7%,显著低于LAMP法。结论:LAMP试验检测痰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速度快、敏感度高、便捷、特异性强的特点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当中其作用十分显著。

  • 标签: 抗酸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荧光染色 核酸扩增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核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结核病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组,非结核治疗患者 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结核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在结核诊断方面的不同点及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 TB敏感度及特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预测值及红细胞沉降率也优于对照组,且 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在结核诊断方面,利用结核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诊断率和日后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临床研究,意义重大。

  • 标签: 结核 T细胞酶 免疫斑点试验 结核病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在临床诊断为肺外结核患者中的效果 。 方法: 为了进行本次研究,我院一共选择了 68 例在我院免疫风湿科、消化科、肾内科、普内科、呼吸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并且通过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诊断出 60 例患有肺外结核疾病的患者,主要分析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科室的阳性分布率。 结果: 可以看出男性的阳性分布率要高于女性, 30 岁至 60 岁的患者阳性分布率比较高,相比免疫风湿科、消化科、肾内科、普内科等,呼吸科的患者阳性分布率最高。 结论: 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在临床诊断为肺外结核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以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试验 肺外结核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R以及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与桓台县结核病防治所合作诊治的8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DR检查与CT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结节大小和数目情况,同时对比两组诊断方法的气管病变、支气管病变以及淋巴结肿大病变检出率。结果:CT检查总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R检查,P

  • 标签: 肺结核合并肺癌 诊断 DR CT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结核诊断中采用 Xpert MTB/RIF检测技术的价值。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 2017.8~2019.8期间我院接收的结核病患者 260例,对患者痰液标本进行收集,利用抗酸染色检测法、罗氏培养检测法和 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对痰标本进行检测,对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金标准为罗氏培养检测法所得结果, 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和罗氏培养检测法检出率比对差异与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不相符( P>0.05);与抗酸染色检测法相比对, Xpert MTB/RIF检测技术检出率获得提升显著的效果,比对差异与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相符合( P<0.05)。结论:在结核诊断中采用 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可获得满意的诊断效果,可对用药进行指导,适合推广。

  • 标签: 结核病 诊断 Xpert MTB/RIF检测技术 罗氏培养检测法 抗酸染色检测法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运动异常中心脏 B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 4月 ~2019年 12月我院接收的冠心病节段性室运动异常者 72例为对象,予以所有病例冠状动脉造影、 B超诊断,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看作金标准,对 B超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检查后不良反应率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00%,高于 B超诊断的 95.83%( P> 0.05)。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患者不良反应率为 5.56%,高于 B超诊断的 0.00%(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肾结核患者临床诊断实践中运用CT与静脉肾盂造影的适用性。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收治的118例肾结核患者,病例选择时间段为2020年9月-2021年11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进行分组,乙组与甲组均包含患者59例。乙组患者运用静脉肾盂造影进行诊断,甲组患者运用CT进行诊断,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分析适宜诊断结核患者的手段。结果:经分组比较研究后发现,甲组患者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乙组患者,示之为P

  • 标签: CT 静脉肾盂造影 肾结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不典型肺结核诊断中实施DR及CT影像检查的效能。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7年0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对其均实施DR诊断以及CT影像诊断,对照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CT诊断方式的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DR诊断方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际诊断中,CT诊断表现更佳,但是DR在一些特殊情况诊断效能也高于CT,因此在实际临床诊断中应当优先选择CT,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实施DR诊断,需要医师进行综合判断。

  • 标签: 不典型肺结核 DR 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检验在结核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我院收治的怀疑为结核病的 76例患者痰液标本开展研究,每例患者采集两份痰液标本, 1份进行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测, 1份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检验,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结核病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结果:实时荧光定量检验诊断结核病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检测,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荧光定量检验用于结核诊断,结果可靠,可有效减少疾病漏诊、误诊。

  • 标签: 实时荧光定量检验 结核病 痰涂片抗酸染色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核诊断中应用不同病原学检查方法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6例确诊结核病患者,每例患者取1份组织标本,其中52份坏死性肉芽肿组织标本为A组,25份非坏死性肉芽肿组织标本为B组,29份普通炎症组织标本为C组,均采用不同病原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A组病理标本在不同病原学检查方法中阳性检出率均高于B组、C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分析了普放检查应用于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的研究样本是选择来我院采取治疗的肺结核患者,样本量抽取50例,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普外检查,并在同期选取为50例经病理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进行对比,并分析通过普放检查患者的诊断结果及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通过调查患者经过普放检查结果可知,肺炎患者1人,肺癌患者1人,误诊率为4.00%;通过普方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的准确率对比,两者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肺结核患者采取普放检查方式之后,可以在检查结果中显示准确的检查结果,误诊率较低,有助于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并且操作比较简单,费用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于后续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普放检查 肺结核 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分析了普放检查应用于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的研究样本是选择来我院采取治疗的肺结核患者,样本量抽取50例,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普外检查,并在同期选取为50例经病理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进行对比,并分析通过普放检查患者的诊断结果及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通过调查患者经过普放检查结果可知,肺炎患者1人,肺癌患者1人,误诊率为4.00%;通过普方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的准确率对比,两者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肺结核患者采取普放检查方式之后,可以在检查结果中显示准确的检查结果,误诊率较低,有助于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并且操作比较简单,费用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于后续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普放检查 肺结核 诊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技术在心肌桥-冠脉(MB-MCA)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经冠脉造影(CAG)确诊的70例MB-MCA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实施CTA检查,分析其对患者血管形态的评估效果。结果 与CAG检查相比,CTA在MB-MCA浅在型、深在型病变检出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TA在深在型MB-MCA MB长度及MCA狭窄程度及浅在型MB-MCA MCA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上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TA检出浅在型MB-MCA MB长度上与CAG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MB-MCA CTA 血管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