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民航飞行人员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近年的演变趋势,为制定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1996-2000年全民航60岁以下飞行人员各年度心脑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检出构成比作出总体及年度间变化趋势比较;列出其在相应年度疾病检出率前20位中的排序;对2000年部分高血脂作统计分类;统计学采用χ^2趋势(P值)检验。结果:近年来,高血脂(2000年高甘油三酯血症占70.28%),吸烟,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心电异常,心电次极量运动试验(TET)阳性的检出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P值均<0.01),冠心病(CHD)2000年比1998年和1996年患病明显增多(P<0.01);糖尿病和急性脑血管病的总体患病率无明显变化(P>0.05);高血脂,吸烟,超重,高血压,眼底动脉硬化和心电异常的检出率排序在2-12位,TET阳性检出率排序2000年升至第18位。结论:近年来民航飞行人员心脑血管病总体患病率不高,但其危险因素问题突出,如不予以重视,后果不容乐观。

  • 标签: 心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民航飞行人民
  • 简介:目的:探讨民航飞行人员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暴露与心率变异性(HRV)及压力反射敏感(BRS)之间的联系。方法在参加年度大体检的450名血压正常的民航飞行人员中,根据有无危险因素暴露将其分为年龄≥40岁组、体重超重组、血脂异常组、吸烟组、饮酒组及相应对照组。采用常规自回归谱分析方法对各组飞行人员的短时程HRV信号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序贯法计算其BR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年龄≥40岁的飞行人员HRV明显降低,表现为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及归一化高频成分(HFn)显著降低(P<0.01),而归一化低频成分(LFn)与LF/HF则显著增加(P<0.05);其BRS亦显著降低(P<0.01)。其他危险因素暴露时,HRV的TP、LF及HF均显著降低(P<0.05),而LFn、HFn、HFn及LF/HF则无明显变化,BRS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民航飞行人员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暴露与HRV及BRS的降低密切联系;提示在高血压病发病之前,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即已发生异常。在对飞行人员进行高血压病的早期危险性预报时应重视对其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评价。

  • 标签: 民航飞行人员 高血压 危险因素 心率变异性 压力反射敏感度 H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