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氨酸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 2015 年 7 月至 2017 年 7 月 我院急诊科收治的 112 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各组 56 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纳洛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纳洛酮及门冬氨酸氨酸联合治疗,对比 2 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中毒清醒时间。 结果 经对比可知,对照组治疗前后 ALT 及 AST 各项指标均远远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对比较为明显, 2 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经对比可知,对照组中毒清醒时间远远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对比较为明显, 2 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急性酒精中毒实行纳洛酮及门冬氨酸氨酸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快速恢复肝功能损伤缩短中毒清醒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纳洛酮 门冬氨酸鸟氨酸 急性酒精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室性早搏患者治疗中通过辅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的治疗价值 。 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美托洛尔治疗, 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 对照组则改为氯化钾缓释片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7.50% ,对照组为 90.00% ( P < 0.05 );两组治疗前 PR 间期、 QT 间期、心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同时 PR 间期和 QT 间期显著长于对照组 ( P < 0.05 );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 7.50% ,对照组为 10.00% ( P > 0.05 )。 结论:在室性早搏患者治疗中通过辅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 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电图及心率等指标,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

  • 标签: 室性早搏 美托洛尔 门冬氨酸钾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开展研究的时间段是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选取该时间段内在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时间段在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根据高血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3级高血压组。经检测发现,3级高血压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2级高血压组和1级高血压组患者,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3级高血压组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占比显著高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借助观察小儿肺炎患者在通过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的治疗效果,以期探讨出更为适合小儿肺炎的临床雾化治疗方法,并使其在今后的临床雾化治疗中得以推广。方法:本实验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于本人所实习的医院中,儿科就诊的小儿肺炎患者共64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取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对照组采取一般药物雾化治疗,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结果:治疗后,采取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患者疗效,明显高于一般药物雾化治疗的患者。结论:小儿肺炎作为呼吸内科急诊,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儿肺炎患者的疗效,让患者早日康复,并减缓医患关系。

  • 标签: 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 小儿肺炎 临床治疗 疗效
  • 简介:摘 要 :目 的 :对神经内科患脑梗死的病人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及其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为该类型病例的诊断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以过去两年间来我院诊治的罹患脑梗死的病人 520名和健康正常人 520名作为这次调查分析研究的对象,采取随机的原则,把参与对象分为了 2个小组,第一小组为健康正常 520人构成的对照组 ,第二组为患脑梗死的病人患者 520人构成的研究组,对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前后的数据及对比情况,通过荧光偏振免疫的方法进行分析检查和汇总整理 ,在各项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形成最后的报告。结果 :从上述诊治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可得出,第二组即研究组病人的血液里,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是符合统计学规定的意义的 (P< 0.5)。比 较所有数据和信息可知 ,第二组的患者血液里同型半胱氨酸与第一组实验对象的相比,含量数值要明显偏高,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是符合统计学规定的意义的 (P< 0.5)。结论 :经过相关诊治后,神经内科脑梗死病人血液里,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发生的变化及其存在的意义显著 ,这种发现和结论可以作为该类型病例诊治的参考和首选。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健康人红细胞左旋精氨酸L-arg)转运的影响。方法用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分别孵育正常人红细胞后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组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以^3H标记的L-arg(^3HL-arg)来测定红细胞的L-arg转运。结果低密度脂蛋白对红细胞L-arg转运无明显影响(P〉0.05)。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抑制红细胞L-arg转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25、50、100mg/L3个浓度总摄入的最大转运速率(Vmax)值分别较对照组降低33%、27%、30%(P均〈0.05),亲和力明显减小(米氏常数值增大,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未见明显的浓度-效应依赖关系;与对照组相比,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25、50、100mg/L3个浓度y+载体介导的L~arg转运的最大转运速率值明显降低,分别降低43%、48%、45%(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亲和力明显减小(米氏常数值增大);与对照组相比,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组通过y+L载体介导的L-arg转运(最大转运速率值及米氏常数值)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后抑制红细胞L-arg的跨膜转运,推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是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L-arg/一氧化氮途径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脂蛋白类 LDL 动脉粥样硬化 红细胞 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时将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进行应用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工作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人数为200例,并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展开研究,对比不同方法对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FEV1,FVC和FEV1/FVC肺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而且各项数据与对照组差异均相对较大,P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 间质性肺疾病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用心血管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120 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心脑血管疾病分型分为a组 60 例(心血管疾病)与b组 60 例(脑血管疾病),并以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1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HCY及血脂水平进行对比。结果:a组与b组患者治疗前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a组与b组患者治疗后的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与b组患者治疗前的TG、TC、HDL-C及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a组与b组患者治疗后的TG、TC、HDL-C及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标签: 心血管患者 同型半胱氨酸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L形皮肤切除法治疗儿童特发性下睑内翻倒睫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特发性下睑内翻倒睫患儿35例,采取L形皮肤切除法手术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35例特发性下睑内翻倒睫患儿接受L形皮肤切除法治疗后,其中显效16例(45.71%),有效18例(51.43%),无效1例(2.86%),治疗总有效率97.14%。 结论:对特发性下睑内翻倒睫患儿采取L形皮肤切除法,能够显著改善内翻倒睫症状,具有较高的治愈率。

  • 标签: 特发性下睑内翻倒睫 L形皮肤切除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囊状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一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囊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比较治疗差异。结果:在mMRC、(SGRQ)以及(LCQ调查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囊状支气管扩张症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雾化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 雾化治疗囊状支气管扩张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正骨调脊手法[1]治疗L3错位致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到2020年4月在门诊运用正骨调脊手法[1]治疗L3错位致膝关节疼痛48例,观察疗效。结果 运用正骨调脊手法[1]治疗L3错位致膝关节疼痛48例,有效率达91.7%。结论 正骨调脊手法[1]治疗L3错位致膝关节疼痛48例,疗效满意。

  • 标签: []正骨调脊手法 L3错位 膝关节疼痛 治疗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140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5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70例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 7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71%远远高于对照组 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所有患者中没有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的皮疹、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 门冬氨酸钾镁 胺碘酮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