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 PDCA循环模式针对静中心感染管理实施改善,进一步优化管理方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静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为调研对象,上半年为对照组,其采用常规管理措施,下半年为观察组,即 PDCA循环模式管理,共计 15名护理工作人员,对比两组细菌培养合格率等关键指标,以及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文书书写和病区管理的整体评分更高,分别为( 95.3±2.2)分、( 96.1±2.3)分和( 91.5±3.5)分,对照组为( 88.5±2.8)分、( 89.6±2.7)分和( 84.9±3.3)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细菌培养合格率和空气沉降生成率上,观察组分别为 100%和 3.4%,对照组则为 71.4%和 1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 PDCA循环模式有助于提升静中心感染管理,更好地实现科室可持续发展,对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保障服务,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静配中心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 PDCA循环模式针对静中心感染管理实施改善,进一步优化管理方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12月静中心工作的护理人员为调研对象,上半年为对照组,其采用常规管理措施,下半年为观察组,即 PDCA循环模式管理,共计 15名护理工作人员,对比两组细菌培养合格率等关键指标,以及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文书书写和病区管理的整体评分更高,分别为( 95.3±2.2)分、( 96.1±2.3)分和( 91.5±3.5)分,对照组为( 88.5±2.8)分、( 89.6±2.7)分和( 84.9±3.3)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此同时,在细菌培养合格率和空气沉降生成率上,观察组分别为 100%和 3.4%,对照组则为 71.4%和 1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 PDCA循环模式有助于提升静中心感染管理,更好地实现科室可持续发展,对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保障服务,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静配中心 感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在交叉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经验工作经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收治的临床确诊肝硬化患者198例,对所有的患者输血前血样检验中分别采用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血的实验,通过实验将检查的结果,认真地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凝聚胺法交叉血实验相合率为84%,微柱凝胶法交叉血相合率为90%,通过结果可以明显的得出,凝聚胺法明显的低于微柱凝胶法,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凝聚胺法而言,采用为主,微柱凝胶法在交叉血中进行实验的敏感性会更加的理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过程中,对于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应该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优先选用或者进行联合应用的方式。

  • 标签: 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科交叉血不符病例的根本原因与处置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出现交叉血不符的病例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集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史、输血史、女性妊娠史、药物过敏史、血液相关疾病史、相关血制品应用情况等与本次研究有关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交叉血不符的根本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结果:在50例交叉血不符的患者中,ABO亚型有12例,占比为24%;自身冷抗体有9例,占比为18%;抗原减弱有11例,占比为22%;抗体减弱有10例,占比为20%;不规则抗体有9例,占比为18%。影响造成原因的还与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有关。结论:造成交叉血不符的因素有多个,其中包括ABO亚型、自身冷抗体、抗原和抗体减弱、不规则抗体等等多种因素,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应该要根据具体原因来在选择相应的血方法,以确保在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 标签: 交叉配血不符 根本原因 处置措施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高效价自身冷抗体致血型鉴定和交叉血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随机挑选8例于2019年2月-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7例患者均为高效价自身冷抗体致血型鉴定和交叉血困难者,通过抗人球蛋白试验、ABO血型鉴定、血清抗体筛查、凝血聚胺与微柱背胶交叉血、搞人球蛋白试验等检测找出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备困难的具体因素,同时提出具体的处理措施。结果:在6例高效价自身冷抗体引发血型鉴定与交叉血困难患者中,其冷抗体效价均在128-256之间,在经过37℃水浴后,血型鉴定无论是正定型还是反定型均为一致,交叉血相合。剩下的1例患者冷抗体效价为1024,在对此病例于37℃加热洗涤与4℃冷吸收后展开血清学试验,血型鉴定下定型与反定型相同,交叉血相合。结论:高效价自身冷抗体致血型鉴定和交叉血困难时,可针对患者自身冷抗体将从是高低与冷凝集强度来选择37℃加热洗涤或37℃水浴,以及4℃冷吸收等不同鉴别方式来加以排除,从而完成正常的血型鉴定,并达到有效的交叉血,确保临床输血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自身冷抗体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困难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儿童混合性散光导致的弱视的治疗方案和镜原则疗效。方法 对 2020年 1月 -2020年 6月我院的儿童混合性散光导致的弱视患儿 30例进行调查研究,将患儿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采用 1%的阿托品散瞳验光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视力训练,治疗 2年后,对患儿视力改善情况进行评价与观察。结果 治疗前, 46只患眼视力中,正常为 0只,轻度为 13只,中度为 22只,重度为 11只,良好率为 76.1%,治疗后, 46只患眼视力中,正常为 19只,轻度为 16只,中度为 8只,重度为 3只,良好率为 93.5%, 46只患眼视力治疗后良好率显著高于治疗前 46只患眼视力,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采用正确的治疗措施与镜原则在儿童混合性散光导致的弱视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眼视力,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同时也进一步保障了患儿视力健康,促进患儿后期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混合性散光 弱视 配镜原则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静中心药物调配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 2018年以来静中心所开展的药物调配工作等临床活动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 2018年以前静中心所开展的药物调配工作等临床活动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其中,针对研究组执行本院的相关提高药物调配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的新方案,与对照组进行对比 ,总结导致药物调配质量低下、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对比药物调配质量以及工作效率的改善情况。结果 经分析,静中心的药物调配工作中,医护人员素质较低、操作不规范和调配技巧不足,是影响调配质量和效率的主要因素。在执行新的管理方案之后,研究组在工作中表现的配置差错率和药物损耗量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导致静中心药物调配质量以及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较多,针对相关原因,应该对静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调配质量,培养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最终提高静中心药物调配质量和工作效率,值得进一步的进行推广与实施。 【关键词】静中心;药物调配;工作效率;质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