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不同阳性检验率发生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以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采集的160份临床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参照组,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采集的160份临床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参照组,比较两组样本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研究组呼吸道标本、血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与参照组对比差异较小,且P>0.05,不存在探析价值,而研究组的痰液标本、尿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参照组,且P<0.05,数据价值存在。结论在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进行检验时,规范检验操作步骤是检验水平提升的必要前提,也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 阳性检验率 发生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7年8月我院分娩的9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未采用呼吸方式,观察组于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对照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60.9%,剖宫产率为39.1%;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80.4%,剖宫产率为19.6%;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疼痛程度,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产程阶段采用不同呼吸方式对分娩结局有一定的影响,可有效提升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缓解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产程阶段 呼吸方式 分娩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治疗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157例临床资料,将接受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1例患者纳入A组,将接受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治疗的76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钢板内固定与克氏针髓腔内固定均为锁骨骨折有效治疗方法,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中以解剖钢板内固定术疗效较佳。

  • 标签: 锁骨骨折 解剖钢板内固定 克氏针髓腔内固定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在血常规检测中采用不同的采血方法对于采血的准确性与采血的质量的影响及不同方法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对比试验的方法,选取了100进行常规采血的患者进行观察与统计,这100例患者均属于我院2017年3月到2017年8月这五个月之间进行采血的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50人,采用差异性的采血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末梢血检验,而对照组则采用静脉血检验的方式,统计研究得出两组患者的采血准确率以及采血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得知两组患者所接受的采血方式检验结果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采血效果以及所采用静脉血检验的WBC、RBC、Hb、HCT、PLT五项指标数据均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末梢血检验,并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过程中采用静脉血检验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血常规采血的效果,可以明显提高准确率,对进一步判断患者的病情起到了极大的理论帮助,非常适用于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静脉血 常规检验 采血方法 血液检查
  • 简介:目的改进银黄口服液制备方法,解决制剂中绿原酸含量及药液pH不稳定问题,得到澄清、质量合格的制剂。方法在银黄口服液原制备方法中添加了5g枸橼酸钠、5g枸橼酸、0.5gEDTA做稳定剂,调节pH值至6.0,加适量纯化水至1000ml,滤过,即得银黄口服液成品药液。结果制剂澄清,质量合格,绿原酸含量稳定,药液pH值稳定。结论该制备方法简单,制剂稳定,方法可行,适合大规模生产。

  • 标签: 银黄口服液 绿原酸 枸橼酸钠 稳定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常妊娠妇女血脂变化的特点,为临床孕期保健和膳食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58例不同孕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周期分为三组,早孕期(8~﹤12周)135例、中孕期(13~﹤28周)95例、晚孕期(≧28周)128例;选择同期育龄期妇女健康体检者(备孕组)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人群的血脂含量及变化特点。结果两组相比较发现,总胆固醇与在孕后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在孕中期及孕后期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随着怀孕周期的增加结果增高,但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孕早期变化不大,孕中期增高,孕后期轻度降低。结论妊娠期血脂变化动态监测,并及时予以生活干预,可有助于降低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达到围生期的保健和优生优育的目的。

  • 标签: 妊娠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人乳头瘤病毒不同亚型感染宫颈癌患者采用不同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94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47)和对照组(n=47)两个小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野放射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调强放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放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放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远高于对照组的65.96%,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对人乳头瘤病毒不同亚型感染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不同亚型感染宫颈癌患者 不同放射治疗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和观察不同种植系统口腔种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抽取本人 50例前牙外伤病患作为本次报告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片段弓搭配辅弓修复技术,观察组给予微螺钉种植体修复技术,对比两组病患临床治疗的效果。 结果 观察组病患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对照组,并且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病患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程度更高,其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微螺钉种植体修复技术能够更好地达到正畸种植需求,进一步增强病患对临床治疗的满意程度,有着极强的使用价值。

  • 标签: 种植系统 口腔种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种植系统口腔种植临床病例的探析来对其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从 2014 年到 2017年收治的需要接受口腔种植的患者共 90例,根据患者自主选取的不同口腔种植系统,将其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 30例患者,分别为诺贝尔组、奥齿泰组、 ITI组,选用不同的种植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诺贝尔治疗的有效率为 96.67%,奥齿泰治疗有效率为 93.33%, ITI组的治疗有效率为 90%。结论:相比而言,不同种植系统口腔种植没有显著的治疗差异,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种植系统。

  • 标签: 口腔 种植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麻醉模式在肛肠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科室行肛肠手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一般组,一般组患者术前行肛周浸润麻醉,实验组患者术前行肛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时长及生命体征情况、不良反应出现概率。结果实验组麻醉药用量比一般组少,麻醉起效时间较短,镇痛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出现概率较低,P<0.05,差异明显,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肛肠手术中,采用肛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优,值得作为首选麻醉方法。

  • 标签: 不同麻醉模式 肛肠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不同CT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扫描,对比分析图像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行常规头颅CT检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31例采用探测器160mm轴宽度进行扫描,对照组31例采用探测器40mm轴宽度进行扫描,对比分析二种扫描模式得到的图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脑灰、白质CT值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灰白质对比噪声比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常规头颅CT检查,采用宽体探测器轴160mm扫描方式更为合适,该检查方式适合推广使用。

  • 标签: 头颅CT 宽体探测器 脑灰 白质 CNR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药物口腔护理在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炎患者84例,按照使用药物的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碘甘油进行口腔护理,研究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口腔护理,对两组的口腔护理效果进行深入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临床指标(PLI、AL、PD、SB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牙周炎患者应用不同药物口腔护理中,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的效果较碘甘油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促进疾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牙周炎 不同药物治疗 口腔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不同分娩体位在产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了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它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分娩体位,而实验组产妇给予了自主分娩体位,然后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中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产妇的顺产率(78.33%)高于对照组(60.0%),同时实验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且产后2h和12h下肢酸麻发生概率均低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与传统体位相比,自主分娩体位能够有效缩短各产程时间,改善产后2h出血量及下肢酸麻情况,同时还可以提高顺产的概率。

  • 标签: 不同分娩体位 产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的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6年4月——2017年四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中抽取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护脐帖包扎法进行护理,实验组则采用不用护脐帖包扎法。对两组新生儿的自然脐带脱落率和脐部并发症发生频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患者中,实验组新生儿出现感染的概率为5.0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5.0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新生儿患者中,实验组新生儿出现感染的概率为5.00%,而对照组的发生率为25.00%,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用护脐帖包扎的护理方法,对应的新生而护理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缩短脐带自然脱落的时间,提高自然脱落率,同时降低新生儿出现感染的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脐带 护理效果 自然脱落 脐炎感染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产科因素对产妇产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来本院待产分娩的13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统计产后6周产妇尿失禁发生情况,先后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相关产科因素的影响。结果产后6周,有24例发生尿失禁,发生率为17.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会阴撕裂、产前尿失禁、子宫脱垂及使用雌激素等均是产后尿失禁的风险因素,而阴道分娩、会阴撕裂、产前尿失禁、子宫脱垂及使用雌激素等为产后尿失禁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导致产妇产后尿失禁的产科因素较多,其中独立风险因素也较多,应加强围产期护理以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 标签: 产科因素 尿失禁 发生率 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动脉采血穿刺成功率,以减少患者痛苦。方法采用3种不同部位即股动脉穿刺法、肱动脉穿刺法、挠动脉穿刺法来完成动脉采血。结果3种不同部位的穿刺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选择。结论提高动脉穿刺成功率,操作者实践经验是基础,依患者情况,部位的选择是关键。

  • 标签: 动脉采血 穿刺成功率 部位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断脐时间对新生儿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从去年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婴儿中随机抽取 100名婴儿,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早断脐组而另一组为晚断脐组,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后 2min左右行脐带结扎,早断脐组在正常新生儿出生后 10s内行脐带结扎,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 1h和 24h的血红蛋白( Hb)、血细胞比容( HCT)水平。结果: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 1h和 24h的 Hb、 HCT水平均明显高于早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断脐可提高新生儿的血容量,增加血红蛋白浓度,有效预防新生儿贫血,消除过早断脐对新生儿潜在的不良影响。

  • 标签: 晚断脐 早断脐 新生儿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