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蛋白质芯片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组的新技术,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的蛋白质分析技术。该技术在对基因表达、抗原抗体检测、药物开发、疾病诊断等研究方面显示出快速、高效、高通量处理信息的能力。它不仅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也是临床应用中疾病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效果评测的新手段,其研究成果拓展了与人类健康更加贴近的应用领域。本文主要讲述了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制作、蛋白质芯片检测、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蛋白质芯片 疾病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液相芯片一种芯片技术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的新技术。是基于 xMAP( flexible MultiAnalyte Profiling)技术的新型生物芯片技术平台,它是在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上进行抗原 -抗体、酶 -底物、配体 -受体的结合反应及核酸杂交反应,通过红、绿两束激光分别检测微球编码和报告荧光来达到定性和定量的目的,一个反应孔内可以完成多达 100种不同的生物学反应,是继基因芯片、蛋白芯片之后的新一代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平台。在这个灵活和开放的平台中可进行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检测。较传统的固相芯片的优势在于检测准确、信息质量稳定、可重复性好。正在进入了临床诊断领域。

  • 标签: 液相芯片 医学检验诊断 应用
  • 简介:背景: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物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国际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和WebofKnowledge数据库中197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微阵列芯片技术和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microarray,.spinalcordinjury,geneexpres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利用微阵列技术探究脊髓损伤分子机制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较高水平杂志中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了两部中文著作。结果与结论:利用在分子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阵列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从急性损伤期到后期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而能够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该技术不仅对今后的分子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从基因层面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文章分析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提出了实验设计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上的革新、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改进,并评价了微阵列芯片帮助寻找有效治疗靶点的能力。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脊髓损伤 微阵列芯片 基因 表达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芯片封装外观质量检测速度并降低检测成本,基于FPGA开发芯片引脚边缘检测系统。方法根据FPGA并行处理高效率的特点,搭建FPGA+SDRAM高性能硬件处理平台,利用QuartusII软件采用VerilogHDL硬件描述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对芯片引脚进行边缘检测。结果该平台仅使用FPGA少量的逻辑资源实现对芯片引脚进行有效的边缘检测。结论该检测系统提高了工业应用中芯片引脚边缘检测的效率,同时可应用于ARM、DSP芯片封装外观质量检测。

  • 标签: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 集成电路 边缘检测
  • 简介:摘要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恶性肿瘤的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临床90%以上的癌症患者死于肿瘤的转移1.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不明显,但往往诊断时已经到达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2.因此开发推广有效、准确、廉价的肿瘤临床诊断技术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微流控芯片 临床 肿瘤诊断 肿瘤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 简介:目的骨关节炎(OA)是骨科常见疾病,但其致病基因和相关通路尚不清楚。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筛查骨性关节炎发病的核心基因,以揭示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表达谱芯片GSE55235下载自GEO数据库,原始数据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得出差异基因。通过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和通路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共有10例骨性关节炎滑膜组织和10例健康对照组滑膜组织纳入分析。使用P〈0.05和|logFC|〉2作为阈值,我们从表达谱数据芯片GSE55235筛选出差异基因。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我们筛选出骨性关节炎OA的核心基因IL-6和VEGFA。结论IL-6和VEGFA基因可能是骨性关节炎的核心基因,这些基因和其相关通路可能是骨性关节炎分子诊断标志物和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核心基因 蛋白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例疑似Williams综合征患者通过基因芯片进行快速诊断,并探讨基因芯片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AffymetrixcytoscanHD芯片对该病例患者进行全基因组范围的基因组不平衡现象进行检测。结果该患者的染色体7q11.23区域上有一段1473.532kbp的杂合性缺失,该缺失是导致Williams综合征的原因。结论基因芯片是一种协助临床诊断WS的有效方法,借助于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以快速的鉴定多种罕见疾病,并根据已知的疾病特征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

  • 标签: 基因芯片,Williams综合征,主动脉瓣上狭窄
  • 简介:摘要: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恶性肿瘤的转移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临床 90%以上的癌症患者死于肿瘤的转移 [1].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不明显 ,但往往诊断时已经到达中晚期 ,失去手术机会 [2].因此开发推广有效、准确、廉价的肿瘤临床诊断技术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意义 .

  • 标签: 微流控芯片 临床 肿瘤诊断 肿瘤转移 循环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菌阴肺结核患者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芯片来进行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痰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30例病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肺结核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使用蛋白芯片技术来对结核杆菌里的CFP10、ESAT-6和LAM并38KD以及16KDa五种成分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结果结核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73.3%,非结核组阳性检出率是1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菌阴性非结核患者采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芯片进行诊断较为方便有效,而且特异性较好,能够对快速诊断结核病起到辅助的作用。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检测芯片 菌阴肺结核 结核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过程中相关基因群的表达和初步功能.方法按一步法抽提人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的RNA,将2000条人类基因PCR产物按微矩阵排列于化学涂层的载玻片上,制成基因芯片;将等量的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组织总RNA分别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掺入的cDNA-链做探针,混合后与上述基因芯片杂交,经严格洗片后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2000条基因中,直肠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共43条(2.1%),其中上调11条(0.5%),下调32条(1.6%).表达异常的基因与细胞周期调节、细胞骨架与运动、细胞凋亡、细胞内信号传递、DNA的合成与修复、DNA的结合与转录、蛋白质的翻译合成及免疫功能相关.结论微矩阵基因芯片在筛选直肠癌转移时,相关基因的改变具有快速、高通量、高敏度等特点,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谱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直肠癌的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线索.

  • 标签: 基因表达谱芯片 筛选 直肠癌 转移相关基因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流控多重PCR芯片快速监测多种重要病原菌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患者200例,采集标本,选择微流控多重PCR芯片技术开展临床微生物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次共收集粪便标本120例,分别检出41株沙门菌,25株副溶血性弧菌,11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检出率分别为34.17%、20.83%、9.17%。本次共收集脓液标本80例,分别检出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化脓性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8.75%、13.75%。微流控多重PCR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的特异性、敏感度较好。结论:在对多种重要病原菌进行检测时,采用微流控多重PCR芯片快速检测能进行精确定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微流控 多重PCR 芯片 快速监测 病原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基因芯片检测应用在分枝杆菌菌种的鉴定以及结核耐药基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我院采集的158例痰涂片检测为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将采集的患者痰液标本进行基因芯片检测鉴定以及使用全自动分枝杆菌检测系统(BD BACTEC MGIT 960,以下简称“MGIT-960”)培养,并实施耐药性检测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一致性。 结果:RFP检测中,124例患者样本内通过基因芯片法与培养法结果相同均为115例:以MGIT-960培养为参考,基因芯片法准确定为92.7%、灵敏度为79.3%、特异性为96.8%、Kappa为0.790;INH的检测中,124例患者样本内通过基因芯片法与培养法结果相同均为98例,基因芯片法准确定为88.3%、灵敏度为78.1%、特异性为92.4%、Kappa为0.71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 结论:利用基因芯片检测能够精准地鉴定出菌种类型以及耐药基因检测,且与MGIT-960培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基因芯片 分枝杆菌 菌种鉴定 耐药基因 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芯片在胃癌及肿瘤球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有血清培养液的条件下、无血清培养液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人胃癌细胞HCG-27的培养,进行总RNA的提取、纯化、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处理,采集芯片图像,读取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应用DMEM培养基,在有血清培养液培养的过程中,可见胃癌细胞HCG-27均匀生长。应用DMEM/F12培养基,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过程中,可见致密状态肿瘤球形成。在总RNA提取后,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试验。经过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采集芯片图像以及读取、校正和数据,对照胃癌细胞HCG-27和肿瘤球细胞,存在差异表达基因 924条。

  • 标签: 基因芯片 胃癌 肿瘤球细胞 基因表达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核酸检测方法对G6PD缺乏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接收的100份血样(阴性标本和阳性标本各50份),分别使用基因芯片核酸检测(观察组)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法(对照组)对血样进行检 测,最终用Sanger测序法评判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特异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基因芯片 G6PD缺乏症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法 Sanger测序法
  • 简介:目的:研究PRAM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中的临床表型及其预后价值。方法:以48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基因表达芯片为研究平台,结合临床资料总结PRAM1基因在多种AML亚型中的表达特征。利用正常人干细胞表达芯片,研究PRAM1基因在各阶段血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通过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验证临床样本表达芯片结果,并找到可以上调PRAM1基因的药物。结果:首先发现PRAM1基因在inv(16)AML中表达最高,在t(15;17)M3中表达最低,在其他类型中表达基本一致。依据美国NCCN指南,利用基因突变分类,PRAM1基因在伴发CEBPAdm突变的AML(cytogeneticallynormalAML,CN-AML)中高表达,而且PRAM1基因的高低表达可以对CN-AML进一步分层,且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survival,EFS)有统计学意义;其次PRAM1基因在成熟细胞和粒单祖细胞中表达较高。地西他滨和西达本胺可以上调PRAM1基因,其中西达本胺的效果较好。结论:PRAM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有一定表达规律,在t(15;17)M3中表达最低,PRAM1基因高表达是CN-AML预后较好的标志。PRAM1基因在成熟粒细胞中表达较高,而且西达本胺可以上调该基因的表达,因而可作为治疗靶点。

  • 标签: PRAM1 急性髓系白血病 t(15 17)M3 西达本胺
  • 简介:目的分析人不同发育阶段表皮干细胞基因表达变化特征,探讨其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胎龄28~32周胎儿、4~12岁少儿、35~55岁成人3组正常皮肤组织标本,每组10例。采用胰蛋白酶和乙二胺四乙酸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离、纯化表皮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行整合素β1、角蛋白19单克隆抗体检测鉴定。Trizol一步法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RNA,琼脂糖甲醛变性凝胶电泳质检。制备探针并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对芯片图像进行分析,以2倍差异表达值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选择明显上调或下调的基因,用实时RT—PCR技术进一步验证相关基因。结果与少儿组比较,成人组差异表达基因1808个,其中上调的基因1089个、下调的基因719个,已知基因1462个、未知基因346个。少儿组样本与胎儿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4534个,其中上调的基因1783个、下调的基因2751个,已知基因3577个、未知基因957个。根据基因功能分类,成人组与少儿组差异表达基因可分为128类,少儿组与胎儿组差异表达基因可分为216类。1104个基因在胎儿组、少儿组与成人组样本中呈持续差异表达,根据基因功能分为32类。实验检测到持续差异表达基因中,有94个差异表达基因呈持续上调状,75个差异表达基因呈持续下调趋势。实时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筛选结果一致。结论体外培养的胎儿、少儿与成人表皮干细胞基因表达谱有明显不同,其差异可能与不同发育阶段人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及皮肤创伤修复能力不同密切相关。

  • 标签: 表皮 干细胞 基因 芯片分析技术 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微生物芯片技术应用在阴道分泌物念珠菌检测中的操作方式及其效果。方法:特选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中心机构接受妇科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的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采用阴道微生物芯片技术开展检测,基于甲酚蓝试剂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判断阴道微生物芯片技术的检验结果准确性。结果:阴道微生物芯片技术与甲酚蓝检测结果高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微生物芯片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阴道分泌物念球菌的检测,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阴道分泌物检测 念球菌检测 阴道微生物芯片技术
  • 简介:目的研究组织芯片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筛选中的价值。方法将22例HNPCC家系中结直肠癌患者和1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蜡块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MLH1、hMSH2蛋白表达。结果常规免疫组化检测HNPCC组hMLH1或hMSH2阴性68.2%(15/22);散发性结直肠癌组hMLH1阳性14例、阴性1例(6.7%),hMSH2全部阳性。组织芯片检测HNPCC组hMLH1或hMSH2阴性77.2%(17/22);散发性结直肠癌组hMLH1阳性13例、阴性2例(13.3%);hMSH2全部阳性。应用常规免疫组化和组织芯片方法检测hMSH2其结果一致。对hMLH1常规免疫组化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进行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组织芯片检测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筛选方法,适合于回顾性HNPCC家系筛选。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性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家系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