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踩在最底下的双脚,最容易被我们忽视。事实上,关注双脚的细微改变,可以及时发现身体的健康问题,甚至挽救生命。下面就对双脚中透露出来的健康秘密进行介绍。双脚和脚趾无毛严重的循环障碍。美国加州足病医学会主席卡罗林·麦克伦表示:"双脚是受神经功能影响的首要部位,因为它们位于心脏和脊柱的最远端。"脚趾上的毛发突然变秃,可能说明肢体末梢没有获得充足的血液。

  • 标签: 卡罗林 克伦 循环障碍 循环功能障碍 黑色素瘤 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放大NBI内镜在早期胃癌患者诊断期间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为了分析放大NBI内镜的诊断效果,以本院5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实验,对50例患者均进行电子放大内镜和NBI放大内镜检查,观察对患者采取两种不同检测方式下的检测结果。结果:经诊断后发现,电子放大内镜的诊断灵敏度为83.33%,电子放大内镜的诊断特异度为84.21%,同时电子放大内镜的诊断准确率为84.00%;而NBI放大内镜的诊断灵敏度为80.00%,NBI放大内镜的诊断特异度为88.57%,NBI放大内镜的诊断准确率为86.00%。两种诊断方式下的诊断特异度、诊断灵敏度和诊断准确率之间差异较小,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早期胃癌患者进行诊断时,采取电子内镜进行检查可以取得一定的诊断效果,如疑似病变可以采取NBI技术进行诊断以提升图像的清晰性。

  • 标签: 放大NBI内镜 早期胃癌 诊断
  • 简介:放大内镜(magnifiedendoscope,ME)是一种特点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像素的电子内镜,通过按钮,可将内镜下的物像放大数十倍到上百倍,肉眼可直观到黏膜表面的黏膜组织,有助于观察微细结构的变化;在结构和原理上,ME与普通内镜无本质区别,只是在物镜与导光束或者物镜与微型摄像机问装有不同倍数的放大镜头。

  • 标签: NBI染色 放大内镜 食管疾病 诊断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和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血液样本,分别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TnI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和SIEMENS公司cTnI检测试剂盒进行cTnI定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临床验证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试剂盒的检测值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临床验证分析发现,以对照组试剂盒检测结果为对照,试验组检测试剂盒诊断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均达到100%,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为0%。结论两种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关联性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临床应用性能上等效。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I 胶体金法 双放大系统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放大倍数和包埋介质对睾丸组织体视学研究的影响。方法不同放大倍数(10×、40×物镜和100×油镜)下观察石蜡(7μm)和甲基丙烯酸树脂(25μm)包埋的睾丸切片,利用体视学方法测量睾丸内生精小管、间质及间质内的空隙、生精细胞核的体积分数,以及生精小管和早期圆形精子细胞核的直径。结果不同放大倍数对生精小管体积分数的估计无显著性影响。与树脂切片相比,石蜡切片估计的生精小管的体积分数明显减少了16.9%~17.5%,生精小管直径、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核的体积分数和早期圆形精子细胞核的直径分别明显减少了17.1%、26.6%和10.8%。石蜡切片睾丸内空隙的体积分数为20%~24%,而树脂切片几乎无这种空隙。结论放大倍数对睾丸组织绝大多数体视学参数估计无显著影响,而包埋介质影响较大。石蜡包埋使睾丸内各组织结构明显皱缩,生精小管之间出现明显空隙。

  • 标签: 生精小管 睾丸 石蜡 甲基丙烯酸树脂 放大倍数 体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大镜与显微镜辅助下瓷贴面牙体预备效果。方法:抽选口腔科接受口腔科年轻医师10名参与研究,分别应用2.5倍头戴式放大镜与8倍医用显微镜并以A组与B组进行命名,评估主观疼痛感、操作时间、预备体质量、预备准确度。结果:A组的主观疼痛感(8.15±0.92)高于B组主观疼痛感(5.41±0.95)分,A组的操作时间(393.15±15.15)s短于B组操作时间(442.65±14.58)s,A组的预备体质量(12.85±0.99)分高于B组预备体质量(11.25±0.95)分,两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口腔科年轻医师而言,开展瓷贴面牙体预备时应用放大镜辅助的预备体效率与质量越理想,而显微镜辅助的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接受一段时间学习锻炼方可适应。

  • 标签: 放大镜 显微镜 瓷贴面牙体预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窄带成像+放大肠镜对早期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近年来(2021.6-2022.5)期间在黔江中心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所有需要行肠镜检查的结直肠癌患者8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对患者采取窄带成像+放大肠镜检查,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在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以pit分型判断患者病理形态变化检测的准确性、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分析可见,窄带成像+放大肠镜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特异度及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并无明显差异(P>0.05);分析在不同的检验方式下对患者病理形态变化检测的准确性对比可见,两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对患者用窄带成像+放大肠镜检查则能够帮助临床明确患者病型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病理检查对比并无明显差异,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疗提供可靠检查依据。

  • 标签: 窄带成像 放大肠镜 早期 结直肠癌 癌前病变
  • 作者: 肖娴1 吕广武2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2-05-18
  • 出处:《医师在线》 2022年第6期
  • 机构: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脾胃病科1医学工程科2 北京昌平102200 第一作者:肖娴 女 1981年6月 汉族 副主任医师 籍贯:北京昌平 研究方向: 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普通白光内镜、放大内镜(ME)、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三种方法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诊断中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门诊及病房30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普通白光内镜观察组100例(A组)、放大内镜观察组100例(B组)和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观察组100例(C组),三组经内镜检查后分别取病理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内镜结果及病理结果,对3种方法的准确性进行比较,评价三种方法的优劣。结果:三组检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率依次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诊断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 普通白光内镜 放大内镜
  • 简介:目的探究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就诊的人群的资料,共计243例。经过受试人员同意后对患者行白光胃镜检查,之后再对患者行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查,采集可疑部位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的差异。结果243例受试人员中,行常规白光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内镜下存在有可疑病灶,经胃镜下多点取活检标本病理证实:萎缩性胃炎226例;早期胃癌17例。普通白光胃镜检测显示,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94.7%(214/226),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29.4%(5/17);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测显示,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为99.6%,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为88.2%(15/17),两组检查方法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白光胃镜组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3.2%、53.5%、25.3%、97.4%、54.0%,而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组对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8.2%、99.4%、97.3%、94.3%、97.0%,后者准确性显著高于前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且对早期胃癌患者检测准确率高,操作简便,可执行性强,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诊断工作的进行。

  • 标签: 萎缩性胃炎 早期胃癌 普通白光胃镜 放大内镜 窄带成像技术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