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手助腹腔镜与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5例行传统切除术(组),15例行手助腹腔镜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腹腔镜组)。结果: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组,但手术时间长于组(P〈0.05);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4/15),腹腔镜组为13.3%(2/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6,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增加了手术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近期效果满意,安全、可行,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脾切除术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Conchrane图书馆、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筛选比较腹腔镜与开放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和临床对照研究(CCT)。从文献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1.7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967例和23篇CCT3106例直肠癌。腹腔镜与开放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RCT:RR=0.72,95%CI:0.37~1.37;CCT:OR=0.81,95%C1:0.61-1.08)。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不会增加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

  • 标签: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吻合口漏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差异,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将8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48例和术组4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比例、术后3d引流量、瘢痕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异常发生率、住院天数,进行两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3d引流量、住院时间、瘢痕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异常发生率、术后使用镇痛药比例分别为13.6±3.6ml比28.7±5.4ml,33.1±1.4d比82.2±2.6d,1.9±1.5ml比1.9±1.5ml,6.4±2.3d比10.6±3.4d,1.7±0.3cm比11.9±3.2cm,14.3±1.3h比46.8±6.6h,3/6.25%比15/37.5%,2/4.17%比2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手术比较,腹腔镜微创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能够减小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加快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感染几率、促进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美容效果,是一种更安全可靠、更有优越性、更值得推广的理想治疗方法。

  • 标签: 胃十二指肠穿孔 腹腔镜 疗效
  • 简介: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评价胃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切除手术切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5年1月至2013年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LAP组)和胃间质瘤切除术(OPEN组)的对比性文献。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临床效应指标,并进行文献质量评分,采用RevMan5.1软件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相关文献共169篇,最终纳入19个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LAP组与OPEN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5.17,95%CI为-16.59~6.26,P>0.05),但LAP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OPEN组(WMD=-58.93,95%CI为-82.51~-35.34,P<0.05)。术后恢复方面,与OPEN组比较,LAP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WMD=-0.70,95%CI为-0.96~-0.45,P<0.05);进食时间早(WMD=-1.33,95%CI:-1.82~-0.83,P<0.05);总体并发症少(RR=0.40,95%CI为0.24~0.66,P<0.05);住院时间短(WMD=-3.21,95%CI为-3.90~-2.52,P<0.05)。结论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可行,与手术比较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胃间质瘤 胃切除术 腹腔镜 并发症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经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疗效。方法用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7例。结果16例均手术均成功。其余1例因大出血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150分钟(平均100分钟),术中出血量30~320m1(平均130m1)。住院时间范围7~12天(平均8天),随访5~30个月(平均16个月),除1例需口服降压药外,血压均恢复正常,B超复查无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经腹腔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中解剖标志清楚,手术安全性高,效果满意,可作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腹腔镜手术与手术疗效对比分析,并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0月6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对照组34例行穿孔修补,两组术后均行正规抗溃疡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28例手术成功,2例因缝合困难中转完成修补,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7%(5/34),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26.5±7.8)h,显著短于对照组(61.6±10.8)h(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6.5±1.8)d显著短于对照组(10.6±2.6)d(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比传统修补术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进行合适处理,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开腹手术 腹腔镜 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胃穿孔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医护人员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修补术,对对治疗组患者进行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清胃泌素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修补术,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被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 标签: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微创疗法(以下简称为微创手术)和手术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选取176例于我院治疗该病的病患作为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实施分组,即微创组和组两组,每组88人。对比两组术中情况以及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为3.24±0.23cm,手术用时为36.24±8.25min,术中流血量为30.62±9.40ml,均显著少于组的10.52±3.53cm,48.89±6.74min,75.54±14.8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创组肠鸣音的恢复时间为23.32±4.55h,用药止痛剂比例为19.77%,术后活动时间为24.07±9.25h,住院时间为4.10±2.82d,均显著少于组的45.20±9.23h,44.20%,48.80±10.55h以及10.92±5.5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手术对该病实施治疗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可作为可靠的临床术式而推广。

  • 标签: 腹腔微创手术 开腹手术疗法 疗效分析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
  • 简介:胰头癌的手术治疗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艰苦探索,早期认为肿瘤侵犯血管为手术的禁忌证。但随着外科治疗理念的发展,目前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的患者可以实施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这使胰头癌的手术的切除率和五年生存率大大提高。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门静脉
  • 简介:目的针对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生存率进行调查分析,探究胰腺癌患者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97例行联合血管切除重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将患者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血管重建方式、有无术后并发症发生、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作为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7例联合血管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1.9个月,1、2、3年存活率分别为30.3%、14.1%、8.1%。联合血管切除患者术后30d内有8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8.2%(8/9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6%(20/97),其中以腹腔内出血为主要术后并发症。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是患者能否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两个独立因素分别是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术后有无并发症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血管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在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中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重症胰腺炎术后形成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疼痛、伤口愈合等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85~120min,平均(110±4)min,术中失血量105~170ml,平均(150±5)ml.创口及腹壁无剧烈灼痛等并发症发生,伤口甲级愈合;术后5个月门诊随访,无复发,无其他不适症状.结论本研究实践证明,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理想和经济的方法.

  • 标签: 切口疝 腹壁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肌后置入补片修补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经直肌后置入人工补片手术修复腹壁切口疝患者59例。结果本组59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80±10)min。术后住院时间6~8d。术后发生皮下积液3例,穿刺抽液后好转;术后慢性疼痛1例,3个月后自行好转;血肿2例,穿刺引流后好转;血清肿1例;随访3个月至5年,复发1例。结论采用直肌后腹膜前置入人工补片治疗腹壁切口疝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外科手术 腹直肌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横筋膜织网修补术对治疗缺损较大的儿童腹股沟疝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2年8月,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腹腔镜下对缺损较大儿童腹股沟斜疝施行横筋膜织网修补+高位结扎术(观察组)92例,同期施行腹腔镜下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作为对照(对照组)89例,比较二者在手术时间、镇痛药使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复发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在镇痛药使用、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稍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P<0.001);住院费用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P<0.01);术后复发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腹腔镜下治疗缺损较大的儿童腹股沟斜疝,横筋膜织网修补+疝囊高位结扎术在预防手术后复发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疝修补术 腹腔镜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的患者68例,按照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行常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2例行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未出现甲状腺危象及死亡。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持续时间、术后3个月抬头视物受限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且在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低位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具有手术切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保证医疗效果的同时,兼具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位小切口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何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24例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的原因主要为胎盘因素、迟缓性子宫收缩乏力;阴道分娩致产后出血子宫切除与剖宫产出血致子宫切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切除术是抢救产后大出血,挽救孕妇生命最有效的措施,因此要做好产妇监测工作,提高产科专业技术水平,正确掌握子宫切除术指征,有效地减少产科子宫切除发生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壶腹部肿瘤局部切除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壶周围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经十二指肠切除18例,经胆总管下端切除2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3/20),3例患者分别为:1例胆漏,1例胰瘘,1例切口感染,均对证处理治愈。良性肿瘤患者随访率60.0%(3/5),其中1例17个月因其它疾病死亡,2例患者术后67个月后仍健康存活。恶性肿瘤患者随访率80.0%(12/15)例。其中生存1年为6例患者(40.0%),生存2年为4例患者(26.6%),生存5年为2例患者(13.3%)。结论局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适用于非胰头起源的壶周围肿瘤或高度怀疑恶变的病例。

  • 标签: 肝胰管 壶腹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以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5例资料,其中保留脾脏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3例,切断(或切除)脾脏血管的保脾胰体尾切除术1例,腔镜下保脾胰体尾部切除术1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未发生胰瘘、脾梗死、脾脓肿及脾出血等。随访3~6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胰体尾部良性肿瘤,应首选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方法,手术安全,效果好,且避免了脾脏的不必要切除

  • 标签: 胰腺肿瘤 保留脾脏 胰腺切除术
  • 简介:1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与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CochraneLibrary及Webof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1980年1月至2011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胃上部癌手术治疗的英文及中文文献。根据所行手术不同将患者分为近端胃切除术组和全胃切除术组。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优势比(OR)合并值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2622例胃上部癌患者,其中全胃切除术组1464例,近端胃切除术组1158例。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3,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1.74,1.45,P〈0.05);按TNM分期对5年生存率进行分层分析,两组TNMⅠ、Ⅱ、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4,1.31,2.03,P〉0.05);但TNMHI期患者中,全胃切除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2.29,P〈0.05)。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总体复发率略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4,P〉0.05);其中,全胃切除术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低于近端胃切除术组(OR=0.29,P〈0.05);两组患者的远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0,P〉0.05)。结论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的中、远期疗效均优于近端胃切除术;应按照肿瘤的分期个体化地评估手术的价值,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 标签: 胃肿瘤 全胃切除术 近端胃切除术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