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大多数医院的电子系统可以进行心电图图形的实时传输,几乎每个科室均配备有心电遥测系统,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会做心电图,正确采集心电图形并上传至医院电子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新条件下基本的要求。早期的心电图机是单导联的,后来有3导联同步、12导联同步,同时心电图机的体积也越来越小,检查的成本也越来越低,时至今日成为临床上最方便、最有价值、最常规的检查之一。心电图机有一些小技巧我们用起来很简单,这些方法可能给以后心电图的分析带来很多方便,因此我们不要忽略这些小细节,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

  • 标签: 心电图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络病理论越来越受到中医界的重视,许多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疑难病运用各种通络之法。往往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络”的概念,并奠定了络脉与络病的理论基础。张师认为络脉是从经脉中分出的支络部分,在功能上,各种络脉组成的络系统是在人体营卫、气血、津液等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环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篇》则进一步明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故也。”即明确指出血脉瘀阻之先导是阳气不足,阴邪乘虚占居阳位。胸络痹阻。闭塞不通,不通则痛。而成胸痹。故络病是指各种因素导致络中营卫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及生化失常,最终出现络脉瘀滞,痹阻不通的一类病证。络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状态,既是内外各种因素而导致的病理变化,又是促使疾病发展加重的致病因素。具体说来包括了许多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出现的络脉瘀阻、脉络绌急、络虚不荣等病理变化的范畴。笔者有幸随师学习,现就张师辨治络病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 标签: 络病 名老中医经验 张国伦
  • 简介:摘要: 宫廷筋术,宫廷筋术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中医院采用的传承字清朝宫廷的一门独特的治疗筋伤科疾病的手法。宫廷筋术的手法特点有二,及治筋喜柔不喜刚和动静结合。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而发生无菌性炎症、水肿、渗出继发粘连引起肩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障碍没临床表现的疾病。笔者曾经跟随北京东直门中医院,推拿疼痛科主任医师,宫廷筋术第三代传人刘焰刚教授学习宫廷筋术,以宫廷筋术治疗肩周炎,取得良好疗效,现详述如下。

  • 标签: ,宫廷理筋术,肩周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药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药品生产过程中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药品的安全与疗效。因此制药企业环境检测对于保证药品质量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QA人员的角度出发,对药厂环境检测中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并提出策略,旨在提高药厂生产的质量。

  • 标签: QA 药厂环境检测 应用
  • 简介:目的建立和中脾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对7味中药材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Extend-C18(250mm×4.6mm,5μm)分析柱;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39:61);检测波长:222nm;流速:1.0ml/min;柱温:40℃。结果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分别在0.0770-0.770、0.0352-0.352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97.6%,RSD分别为1.2%,0.8%(n=6),结论本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胜、定量、可用于控制和中脾丸的质量。

  • 标签: 和中理脾丸 厚朴酚 和厚朴酚 HPLC TLC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肩周炎属本虚标实,患者多肝肾亏虚,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群体,加之六淫邪气侵袭,故邪难去正亦难复,致邪气留恋经脉不通,气血瘀滞,筋脉凝滞厚重。现代医学普遍认为炎症、纤维化为病理变化,多与长时间劳损等原因有密切关系。①:发病以阳气内虚为主,致病以寒邪多见;②法:以通经活络、温阳散寒为基本治疗大法,辨证辅以活血化瘀、止痛等法;③方穴:取"肩三针"穴位即痛的肩髃、肩前、肩贞穴位作为主穴。辨证配合循经取穴;④术:初期轻泻为主,中期平补平泻,末期补法为主。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腰肌劳损临床治疗中筋复位法的效果。方法:40例就诊于本院的腰肌劳损患者作为试验对象,2021.5至2022.5为收集病例样本的时间,均分为两组,20例命名为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推拿治疗,20例命名为研究组的患者给予筋复位法治疗,对比两组在腰痛症状改善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进行两组VAS评分、ODI评分的比较,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两项评分均降低,其中研究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筋复位法在腰肌劳损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体现了中医学筋骨并重的学术思想,既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又可促进腰部功能改善,值得临床借鉴并作为理想治疗方案全面推广。

  • 标签: 腰肌劳损 理筋复位法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