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生物活性和骨传导能力的高强度高韧性复合材料.目的:分析转染LIM矿化蛋白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治疗犬股骨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收集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LIM矿化蛋白1转染后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复合制备新型生物活性接骨.48只杂交犬建立右侧股骨中段横形骨折模型,分别用转染/未转染LIM矿化蛋白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接骨和钢板螺钉进行修复.结果与结论:修复后8周及修复后12周转染组内固定失败率均低于未转染组和单纯接骨组(P〈0.05),与钢板螺钉修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染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修复后12周转染组接骨与犬股骨外侧皮质完全融合,骨干间有明显新骨生成.未转染组和单纯接骨组未见或少量骨组织生成.说明新型生物活性接骨能促进骨折愈合并与自体骨融合,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但该新型接骨的强度有一定的局限性,用于犬股骨骨折的治疗时必须辅加外固定.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 腺病毒 骨折 LIM矿化蛋白1
  • 简介:背景:胸骨肿瘤一旦扩大切除,会导致巨大胸骨壁缺损,若不进行修复,正常胸廓的稳定性和胸腔的密闭性不能保持,常会引起严重的反常呼吸运动。组织工程材料在胸骨肿瘤中的应用是现在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探讨组织工程学用于胸骨切除后胸廓重建的方法和临床效果,综述其修复过程中组织工程化材料的研究成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1-02PubMed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有关组织工程学在胸骨切除术后胸廓重建中的应用的生物力学分析、组织工程材料在胸骨重建中应用及胸骨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组织材料在其中的应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stemaltumors,reconstruction",中文检索为"胸骨肿瘤,胸廓重建,钛",检索文献量总计100篇。结果与结论:目前胸廓重建材料分为生物材料和人工材料两大类,包括自体移植的骨、心包、筋膜和异体的牛筋膜、心包等。钛能够保证有效手术后胸廓的稳定性,并且钛具有不易发生排异反应,可在体内长期存留,便于消毒灭菌,不影响CT检查,便于塑型及固定,方便、安全性高,而且修复、整形的效果好,但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胸廓重建 胸骨肿瘤 钛板 生物相容性 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半月损伤部位与专有体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以评价专有体征体对半月损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3月,通过临床查体诊断以及关节镜检确诊半月损伤的114例(123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半月损伤的各专有体征对不同部位半月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各项半月损伤的专有体征对诊断半月损伤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并与半月损伤的部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多个相关专有体征相结合的临床查体可提高半月损伤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半月板损伤 损伤部位 相关性 体征 临床查体 2009年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应用二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磁力导航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钛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共88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髓内钉组(A组)45例,锁定加压钛组(B组)43例。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6—24月,平均20.5月。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B组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愈合:B组骨性愈合时间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A组比B组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组骨性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多,出血量多及手术时间长,手术损伤大,锁定组骨性愈合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及术中出血量少。对单处骨折可选择锁定组,对多处骨折选择髓内钉组。

  • 标签: 胫骨骨折 有限切口 髓内钉 锁定加压钛板
  • 简介: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半月损伤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1337例髌骨骨折患者资料,男974例,女363例;年龄8-98岁,平均45.2岁。以临床体征、X线、磁共振成像(MRI)检杏及手术结果筛选出合并膝关节韧带、半月损伤的患者进行分析,计算髌骨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半月损伤的发病率,统计各种韧带、半月损伤的发病率在不同髌骨骨折类型及致伤原因中的差异。结果髌骨骨折合并膝关节韧带、半月损伤的发病率为2.1%(28/1337)。致伤原因:交通伤13例,摔伤10例,运动损伤3例,坠落伤2例。髌骨骨折按Regazzoni分型:A型2例,B型17例,C型9例。52处合并伤中,交叉韧带损伤15处,侧副切带损伤14处,半月损伤23处。髌骨骨折Regazzoni分型中,A型和C型骨折患者与B型骨折患者各种合并伤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尤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致伤原因中,运动损伤和坠落伤患者的内侧副韧带损伤发病率(100%)与摔伤患者(10.0%)、交通伤患者(23.1%)比较,以及交通伤患者后交叉韧带损伤发病率(70.0%)与摔伤患者(1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种类型髌骨骨折均可合并膝关节交叉韧带、侧副韧带或半月损伤,应予高度警惕,并在麻醉前、后做膝关节的相应体格检查,必要时行MRI检查。

  • 标签: 髌骨 骨折 膝关节 韧带 关节 创伤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半月不同部位及不同程度切除后对膝关节胫骨旋转角度的影响。方法取6具新鲜尸体共12个膝关节标本,分为对照组(完整膝关节标本)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半月部分切除组(内侧半月前角切除组、内侧半月后切除组、外侧半月前角切除组)和半月全切除组(内侧半月全切除组、外侧半月全切除组),每组测量4个标本,标本重复使用。应用Staubli机器人模拟生理状态下膝关节站立至下蹲屈膝过程,采用日本Nenicon角度测量仪测量各组标本在膝关节屈曲0~90°过程中胫骨旋转角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完整膝关节标本)在膝关节屈曲0、10°、20°、30°、60°、90°时胫骨旋转角度平均分别为4.9°±0.8°、9.2°±0.8°、11.4°±0.8°、12.1°±0.5°、12.4°±0.5°。在膝关节屈曲0~90°过程中,半月部分切除组与对照组、半月部分切除组之间胫骨旋转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月全切除组与半月部分切除组及半月金切除组之间胫骨旋转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月全切除组与对照组在膝关节屈曲0—30°时胫骨旋转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膝关节屈曲30°~9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月部分切除对伴随屈曲运动的胫骨旋转运动形式无明显影响。但膝关节屈曲0~30°过程中,半月全切除对胫骨旋转角度有明显影响。

  • 标签: 膝关节 半月板 胫骨 生物力学 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