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的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与评估,探讨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的改进措施。方法2017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我院保存的医学检验报告共191616例,其中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共3200例,将这部分危急值报告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发生的时间、处理措施以及效果、危机的情况、何种原因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多方面的原因分析与综合,探讨危急值报告对临床疗效的作用,并研究如何对危急值报告进行改进优化。结果本院的医学检验危急值共有18项,危急值报告共3200例,医学检验报告共191616例,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共占总医学检验报告的1.67%。最多的危急值报告项目是电解质钾,在危急值报告中约为13.4%,危急值报告发生的高峰时期是每天的1000—300,危急值报告出现最多的部门是急救科,约为危急值报告的30%。结论危急值报告可以有效的缓解因医院流量大,多种检验报告数量多,导致情况危急的患者耽误治疗的情况发生。对危急值范围应该不断的总结与整理,探讨危急值报告的改进措施,提高医学检验的满意度与危急值报告应用价值。

  • 标签: 医学检验 危急值报告 评估分析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危急值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评价。方法我院2013年3月~2016年2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中,符合本次实验要求的患者取120例进行研究分析,分析患者的危急值报告,分析患者出现危急值的原因后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结果120例患者危急值报告共120例次,其中有68例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情况,其他危急值患者有52例,而患者出现危急值都得到妥善处理。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出现危急值是,要分析患者出现危急值的原因,根据引发的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手段,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保持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得到护理人员的信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效果。

  • 标签: 临床危急值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评价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和短消息服务(SMS)的整合。在信息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重要的预警报告跟踪预警系统,以提高报告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提高关键价值报告效率的相关数据,分析关键价值报告。结果信息技术平台应用于临界值报告,提高了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医生处理危重病人提供了宝贵的时间,进一步建立了关键价值报告跟踪预警机制。结论应对关键价值报告进行检验,以实现信息管理和关键价值报告跟踪建立预警机制,加强临床试验危急值报告的预警功能,提高临床医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处理能力。预防率和相关医疗风险对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检验危急值报告 信息化技术 追踪预警
  • 简介:摘要由各种原因导致自主呼吸障碍,及时行气管切开术的是目前重症监护室较为常见的手术。现临床上主要对有人工气道患者使用雾化吸入方式,以湿化呼吸道与降低痰液黏稠性,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一项好的雾化吸入技术需一项好的雾化吸入装置作辅助,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效果。本综述主要根据最新研究及相关文献阐述改良后的雾化吸入装置对人工气道的应用。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自行研制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在门诊输液室肥胖输液患者手背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10月~ 2016年 4月在我院进行输液的 550名肥胖输液患者,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应用组, 275例)和对照组(非装置组, 2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疼痛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实验组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实验组静脉穿刺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静脉穿刺辅助装置能够在显示屏上实时动态显示静脉走形,有助于护士快速找寻适合穿刺的静脉,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肥胖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 静脉输液 肥胖患者 护理 静脉穿刺 设备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便携式电子视频气管插管装置在野战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野战急救中应用便携式电子视频气管插管装置急救的30例患者,成功率为96.7%。结果便携式电子视频器官插管装置应用成功率为96.7%,有29例患者均抢救成功。结论便携式电子视频装置在野战急救中情况下行气管插管,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而且插管速度快,并且具有安全性,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 标签: 气管插管装置 便携式 电子视频
  • 简介:自20世纪80年代机械性减容装置用于外周血管疾病治疗以来,逐渐形成了以经皮抽吸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aspirationthrombectomy,PA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ercutaneousmechanicalthrombectomy,PMT)及经皮斑块旋切术为主,药物溶栓、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等为辅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方法。机械性减容装置为一系列可抽吸、切碎、溶解及去除血栓与斑块的自动机械装置,能快速清除或减少血栓、斑块等栓塞物负荷,具有手术时间短、疗效快、溶栓剂用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外周血管疾病 机械装置 机械性 减容 血栓清除术 斑块旋切术
  • 简介:目的总结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装置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下肢深静脉血栓于复兴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术中造影结果、术后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术后患肢的腿围变化来评估下肢静脉的再通情况。随访包括症状的缓解程度、下肢静脉彩超来评估吸栓后血管的通畅程度。结果32例患者均完成了吸栓/喷药-吸栓,吸栓术后行球囊扩张成形术者19例,12例行支架植入,所有患者术后即刻症状缓解明显。AngioJet血栓抽吸术联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的技术成功率为100%(32/32),患肢腿围由术前(49±0.4)cm下降至术后(38±0.6)cm(P<0.05)。平均手术时间(1.2±0.3)小时,尿激酶平均剂量(16.1±2.2)万U。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经下肢静脉彩超及下肢腿围检查均超过3个月,经评估后下肢静脉通畅。结论AngioJet是一种将药物溶栓和机械吸栓相结合的清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非常有效的系统,具有微创、高效、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球囊扩张作为补充治疗,近期疗效满意,但是需要严格选择适应证,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下肢静脉 血栓 吸栓 急性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战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在创伤性血气胸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抚顺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野战胸腔闭式引流)和对照组(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各4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3.48%>78.26%)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4.35%<10.87%)相对更低(P<0.05),而置管时间(5.92±1.43)min<(13.25±2.74)min、肺复张时间(6.54±2.18)d<(7.75±2.33)d和住院时间(18.34±3.16)d<(22.51±4.55)d相对更短(P<0.05)。结论在创伤性血气胸救治中,野战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应用,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救治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野战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创伤性血气胸 临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植入式给药装置与外周静脉穿刺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乳腺癌化疗患者 62例,其中实验组实施植入式给药装置行化疗 42例,对照组经外周静脉穿刺行化疗 20例,分别统计两组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实验组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4.8%,明 显低于对照组30%,实验组置管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植入式给药装置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静脉通路的安全性,降低化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置管后生活质量,是乳腺癌患者进行化疗的理想同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癌化疗 植入式给药装置(静脉输液港) 外周穿刺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上肢军事训练伤患者采取新型上肢贴胸固定悬吊装置固定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8年1月~2018年8月接收的48例上肢军事训练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固定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分别为24例。参照组采取三角巾的固定方式,研究组采取新型上肢贴胸固定悬吊装置的固定方式,收集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参照组和研究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固定操作时间、固定后疼痛评分以及肌肉组织损伤的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的佩戴舒适度21例(87.50%)显著高于参照组15例(62.50%),P<0.05则表示对照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上肢军事训练伤患者采取新型上肢贴胸固定悬吊装置固的固定方式,能够达到理想的固定效果。

  • 标签: 新型 上肢贴胸固定悬吊装置 上肢军事训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