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人,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复方丹参静脉滴注,用药15d后观察临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银杏达莫 奥扎格雷钠
  • 简介:【摘要】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指基底动脉顶端及分出的两对动脉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中典型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比较少见,现针对 3例典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师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典型病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根据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治疗水平。 方法 从我院 2000年到 2016年期间接诊的 200位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皮肤基底细胞癌在人体上最常见的患病部位是眼眶周围和鼻翼,通常情况下发病的高峰年龄为 41岁到 50岁,较为常见的是实体性皮肤基底细胞癌,在病情诊断的过程当中, 29.64%的患者会被误诊成色素痣、恶性黑素瘤等病症,通过对皮肤基底细胞癌的分析情况得出阳光照射和皮肤组织的损伤是引发皮肤基底细胞癌的重要因素,并且皮肤基底细胞癌还能够在色素痣的基础之上引发。 结论 由于皮肤基底细胞癌和一些其他的皮肤肿瘤临床表现比较相似,很容易发生误诊的现象,因此要及时的进行病例检查,方便进行病情种类的诊断以及治疗工作。

  • 标签: 皮肤基底细胞癌 临床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入我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共有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伴有眩晕等症状。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长春西汀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长春西汀联合血栓通、倍他司汀等药物治疗,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中患者治疗效果较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VA、BA、PCA的血液流速增加,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下降,其患者及家属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使用通血栓、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态,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整体护理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3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均给予整体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2例患者中,13例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恢复,14例需由他人帮助进行自理,3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结论临床整体护理措施应用于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护理中,可帮助提高治疗效果,且改善预后,应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整体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根据致伤机制和作用方式,对手指中节指骨基底部骨折进行分类并复述治疗方法及远期结果。方法对68例手指中节指骨基底部骨折患者的病因、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手术效果进行随访评价。结果Ia骨折占50%,保守治疗结果良好;ⅠbⅠc、ⅡbⅡc、Ⅲ、Ⅳ型骨折,手术治疗结果不一,优良率66%。结论致伤力大小、方向、部位、近指关节位置,内在的张力和外在肌肉的力量,决定着中节指骨基底部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迅速和准确的骨折复位会产生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指骨 基底部 骨折分类 远期疗效分析 手指 骨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5月-2020年8月接诊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至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医护理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皮肤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类型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皮肤基底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经检查,所选98例患者均已通过手术切除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结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97例患者中女性63例,男性34例.年龄34~79岁,平均50.78岁.分别进行椎动脉MRA及TCD检查.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结果97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61例(占62.88%),TCD异常83例(占85.56%).结论椎动脉本身退变因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个主要因素.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MRA表现 诊断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眩晕
  • 简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响到脑干、小脑、间脑、大脑枕叶、内耳等部位的供血.最常见的症状有头昏,眩晕,耳鸣,耳聋等.我们采用赛莱乐(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赛莱乐
  • 简介:背景: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容易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多数学者推荐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有多种方法,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是一种新的内固定方式。目的:探讨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22-70岁,平均(43.2±20.1)岁;跌倒摔伤17例,交通伤7例,运动扭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9d,平均(3.1±1.8)d。按照Lawrence-Botte分类法:Ⅰ区21例,Ⅱ区11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评估伤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采用VAS疼痛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功能进行评估。结果:3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5.3±3.9)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再移位、接骨板松动或断裂、骨折畸形愈合等发生。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2±1.8)周,其中2例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经保守治疗后逐渐愈合,其余30例患者骨折顺利愈合。完全下地负重时间平均(6.7±1.5)周,12周VAS评分平均(0.6±0.3)分,末次随访AOFAS中足评分平均(94.2±3.6)分。结论:应用解剖型锁定加压钩接骨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的骨折端固定可靠,术后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内固定方式,但应根据骨折类型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 标签: 锁定加压接骨板 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