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稳定系统、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收取例数和收取时间分别为——100例;2016年5.25日至2017年6.28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解剖钢板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稳定系统治疗,每组患者各50例,比较2组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结论采用微创稳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还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值得研究。

  • 标签: 微创稳定系统 解剖钢板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
  • 简介:自1963年陈中伟首次报道断臂再植成功后,我国断指再植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断指再植技术日臻成熟,再植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宽。在我院所进行的4342例5716指断指再植术中,属于复杂疑难断指再植836例1012指,成活906指,成活率90%。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断指再植术 断臂再植 首次 术中 适应证 成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稳定系统和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胫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稳定系统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89.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解剖钢板固定治疗,对胫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采取微创稳定系统固定治疗,疗效显著,且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微创稳定系统 解剖钢板 胫骨近端复杂骨折
  • 简介:【目的】目前医疗患者转运车虽结构各异、使用便捷,但不具备温度调节功能。针对该问题,研究了用于医疗患者转运车的温控系统,利用温度传感器感知温度并进行调节,使得与患者接触的床体温度适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方法】考虑到转运车系统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控制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在控制器算法设计中,将神经网络与传统PID控制器相结合,采用了基于单神经元PID的控制系统,从理论上设计了控制系统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采用的方法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验证所设计系统的实用性,基于嵌入式单片机系统行了软件和硬件设计,实现了升温、降温及恒温等温度控制功能。【结论】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医疗患者转运车温度的稳定控制,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 标签: 医疗病人转运车 温控控制系统 单神经元 PID
  • 简介:摘要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是骨科临床中的一种慢性难治疾病。目前对其定义为机体在各种损伤后产生的慢性神经性病理改变,突出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区域性疼痛,感觉改变,温度异常,汗液分泌异常,皮肤颜色改变和水肿。根据其有无明确外周神经损伤病史我们将其分为I型与II型。目前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本文中,我们主要对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标准、治疗、预防等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神经 病因 治疗 进展
  • 简介:二○○四年,军队的精简整编工作进一步展开,我院帮带的部队有较大调整.参与"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挂钩帮带工作"的各基层卫生单位均有较大变动,在编制结构和人员配备上发生了一定变化.作为与结对单位建立了长期"帮带协议"的体系医院(即"帮带医院"),我们认为:今后应进一步针对结对单位的实际保障任务,重点完成七项帮带工作(即提高诊治水平、控制驻地疫情、坚持驻训保障、开展体格检查、保证预防工作、强化健康教育和搞好药材保障).

  • 标签: 军队医院 部队卫生单位 医疗技术帮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微创内固定系统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 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4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 (16.5±3.6)周,治疗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 (14.2±1.7)周。治疗组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的膝关节活动度评价优良率为 95.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 80.0%。结论 应用微创 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近端复杂性具有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内固定系统 传统手术 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改良双钢板法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2004年11月间应用改良双钢板法(48例)及LISS(36例)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4例(SchatzkerⅤ型24例,SchatzkerⅥ型60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关节功能、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变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6.2个月(12~23个月)随访。改良双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143min,术中失血量320mL,9例发生并发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5.1周(11~23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6.8周(12~25周),术后1年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63~98分,平均87.4分。LISS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127min,术中失血量290mL,6例发生并发症,X线愈合时间平均为13.8周(9~17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4.1周(11~18周)。术后1年膝关节HSS评分65~97分,平均89.6分。两组间上述内容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3个月及1年的TPA和PA度数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部分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单侧LISS固定可以起到与改良双钢板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需要加用内侧辅助钢板固定。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微创内固定系统 钢板 骨折固定术 力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罗伊适应模式与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对脑梗塞病区护患关系建立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脑梗塞病区住院的脑梗塞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为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住院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护理办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罗伊适应模式与纽曼保健系统模式执行护理.比较两组护患关系的建立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护理后(2周)观察组护患关系的建立向正方向发展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罗伊适应模式与纽曼保健系统模式的实施能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康复水平,使患者在精神、心理和社会上的再适应,并能恢复自主活动和人际间的交往,恢复日常活动能力,并预防其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关键词罗伊适应模式;纽曼保健系统模式;脑梗塞;护患关系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601-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8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Ⅲ型12例,Ⅳ型9例,Ⅴ型14例,Ⅵ型13例,均经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48例中46例获1~4年随访,优良率77%.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宜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而异.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治疗 临床分型 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 骨缺损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并探讨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27 例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复位 + 自体骨植骨 + 双钢板固定的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这 27 例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 27 例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患者实施 3 个月 ~2 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切口一期愈合 27 例,其中出现切口红肿 2 例,切口皮缘坏死 1 例,经换药后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 18 例、良 7 例、可 2 例、差 0 例,治疗优良率为 92.59% ;对患膝、健膝的胫骨平台最大横径、关节面塌陷程度、胫骨平台后倾角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双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钢板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固定
  • 简介:目的回顾复杂中足损伤的临床治疗,评价其临床治疗的特点及要点。方法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间收治22例复杂中足损伤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8例,伴有软组织缺损者5例。急诊收治患者13例,另9例为外院已处理的患者。急诊患者中仅1例行舟骨和中间、外侧楔骨的关节融合,其余均行复位和内固定。转诊患者:2例行距舟关节融合,3例行Lisfrane关节融合伴1例行跨趾近节截除,1例行舟楔关节融合,1例行跗横关节融合,1例行内侧柱截除,1例行外侧柱重建。5例伴软组织缺损的患者,4例行游离前锯肌移植,1例行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5~44个月,平均17.5个月。急诊患者随访时的主要后遗症状为长时间行走后疼痛,2例患者经应用局部封闭及非甾体类镇痛药治疗后症状缓解。转诊患者中,2例行走时易疲劳、酸痛;2例外侧第4、5跖骨头跖侧胼胝伴疼痛;1例前、中、后足僵硬,同时存在足内肌较广泛的萎缩,有较重的行走疼痛;内侧柱截除的患者有足弓塌陷、后足外翻的表现,使用特制鞋行走。急诊收治患者AOFAS评分为(80.3±8.7)分,转诊患者为(60.1±16.3)分。结论复杂的中足损伤应在充分了解功能解剖、创伤病理的基础上早期手术,解剖复位和牢靠固定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足损伤 治疗 治疗结果
  • 简介:造口旁疝是指与肠造口有关的腹壁切口疝,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现报道2例。1病例介绍患者女,60岁。因直肠癌术后3年余,造瘘口周围可复性肿物2年余入院。患者3年前因直肠癌于我科行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半年左右于造口处突出一肿物,质软,平躺可消失。

  • 标签: 腹部 肠造口术
  • 简介:目的:探讨跟骨解剖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11月-2009年1月,对有完整资料的27例32足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采用扩大的外侧“L”形入路行切开复位植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anders分类:Ⅱ型4足,Ⅲ型22足,Ⅳ型6足。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48个月(平均22.9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20足,良7足,可5足,优良率84%。术后并发切口延迟愈合1例,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发生。结论:一期植骨,开放复位可塑形跟骨钛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是治疗严重粉碎性骨折的良好方法。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植骨: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 2015年 1月 ~2016年 1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 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分型将其分为复杂性阑尾炎(观察组)和非复杂性阑尾炎(对照组),每组 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腹腔脓液量、肛门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感染率、肠梗阻的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腹腔脓液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感染率以及肠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方面都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复杂性 非复杂性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0例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划分为复杂组与非复杂组组,全部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感染率、肠梗塞率以及腹腔脓肿率都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组患者的引流率以及冲洗率分别为75.71%、72.86%,要明显高于非复杂组(44.29%、18.57%),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杂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腹腔脓液量均明显大于非复杂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在阑尾炎疾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阑尾炎 复杂性 非复杂性 腹腔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040-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各40例进行研究讨论,分为观察组(非复杂性)和对照组(复杂性),两组都是40例患者,均采取腹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手术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0%,观察组的有效率和对照组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住院时、手术时间等明显比非复杂性患者的要高,两组比较,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性和非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都可以采取腹腔镜治疗,两组的治疗有效率都较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都比较少,不同的是,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明显的比非复杂性患者的要长一些,但是两者治疗起来都是安全有效,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复杂性 非复杂性 阑尾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