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前采用胫骨解剖体表定位法确定下肢力线的精确性.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12月—2017年2月采用OxfordⅢ单髁系统进行初次单侧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UKA)的26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13例采用胫骨解剖体表定位法辅助进行UKA手术.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UKA手术.术后第3天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假体内外翻角(E角)及相对于胫骨轴线的胫骨假体后倾角度(F角).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未发生腓总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第3天复查膝关节正侧位片测量观察组E角绝对值1.25°±0.52°、F角绝对值1.08°±0.51°,对照组E角绝对值4.02°±0.53°、F角绝对值3.88°±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51、13.592,P值均〈0.01).两组力线均良好.结论通过胫骨解剖体表定位法辅助进行UKA的患者假体安放更加精确,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单髁置换 定位标记 胫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CT引导下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均于CT定位下行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结果56例患者32例脑出血显著好转,12例引流不畅及脑出血量未有显著变化,10例转行血肿清除术或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2例患者死亡。患者追踪随访6个月,存活53例,死亡3例。生活能力评估Ⅰ级28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4例,Ⅴ级5例。结论在脑血肿患者的治疗中,于CT引导下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该治疗方案操作便捷、副作用低,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降低患者临床病死率并提升其生存质量,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CT定位 脑内血肿 穿刺引流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定性评估青少年儿童近视的准确性。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眼科门诊收治的青少年儿童1000例,通过对青少年儿童UCVA(裸眼视力)、平均角膜曲率比值与眼等计算出AL/CR(率比)。对两种方式诊断近视(眼数)的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此次研究中,在近视例数诊断比较中,睫状肌麻痹验光诊出例数多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同时将睫状肌麻痹验光作为诊断比金标准,计算数据。其中,灵敏度为0.80,特异度为0.42%,误诊率0.58,漏诊率0.19;准确度为68.6%。阳性预测值0.80,阴性预测值0.81;阳性似然比4.10;阴性似然比0.46。结论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大于3在近视诊断中具有较高定性诊断价值。

  • 标签: 眼轴 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定性 青少年儿童 近视 准确性
  • 简介:摘要医疗氛围轻松化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有助于医务人员间培植团结协作精神和角色定位能力。通过定位医务人员的职业角色,研究医疗氛围轻松化与职业角色道德的关联性,以期为提高医务人员职业角色道德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标签: 医疗氛围 职业角色定位 医务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靶向穿刺技术引导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穿刺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来到我院行腰椎经皮后外侧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64例其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进行随机分组,分组后其中32例患者在靶向穿刺技术辅助下行椎间孔穿刺,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外32例患者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椎间孔穿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统计两种定位策略的穿刺用时、透视次数等评价指标数据。结果观察组穿刺时间要明显比对照组短,且两组透视次数比较差异也存在极大的讨论价值(P<0.05),观察组患者透视次数明显要比对照组少,提示辐射量较少。且两组皆未见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靶向穿刺技术的应用下,能精准、实时引导腰椎经皮后外侧入路内镜下的椎间孔穿刺,有利于缩短穿刺时间,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靶向穿刺技术 C型臂X线机 椎间孔穿刺 定位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定位抢救法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意义。方法从本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护士定位抢救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抢救方式对患者进行抢救,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8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总满意率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88.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抢救法相比于常规抢救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从而使整个急救过程更加高效,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定位抢救法 急诊危重患者 抢救
  • 简介:摘要卫生管理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卫生管理至关重要。但现阶段卫生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传染病预防控制。本文重点分析总结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定位以及干预内容,提高传染病预防效果。

  • 标签: 卫生管理 传染病预防 定位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靶区血管与声成角对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PHIFU)表面消融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获取胸主动脉。采用仿组织蛋清体模,在预定消融靶区埋入兔胸主动脉,根据其与声成角分为0°、45°和90°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10个。在B超监控下采用PHIFU行表面消融,每组治疗参数设置相同。消融过程中对血管面靶区测温,消融后逐层切开体模行肉眼和超声观察,计算每组总体积(V)并进行比较,对辐照区血管行病理检查。结果空白对照组体模边缘为完整强回声带,而0°、45°、90°组血管周围部分呈低回声。空白对照组血管后面最高温度为(98.60±5.76)℃,0°组为(98.90±7.09)℃,45°组为(71.10±13.85)℃,90°组为(70.20±9.14)℃;空白对照组与45°组、9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空白对照组总坏死体积为(40709.70±3193.31)mm3,0°组为(40029.02±3580.17)mm3,45°组为(34562.59±3883.26)mm3,90°组为(36737.01±3278.68)mm3;空白对照组与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理检查示部分弹性纤维断裂,45°和90°组可见碎裂的细胞核。结论当靶区血管与声夹角为0°时,对靶区能量沉积影响最小,夹角为45°、90°时对血管壁破坏作用更强。

  • 标签: 血管 角度 声轴 脉冲高强度聚焦超声 表面消融模式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尿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在血尿定位检验中的应用情况,为以后“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 MCV分别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 MCV测定结果。结果 经过测定和统计,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 MCV的平均值为 65.6fl,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 MCV值为 92.4fl,两组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通过测定患者的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尿 MCV值 [1],可以准确、灵敏地对“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进行鉴别,能作为血尿定位检验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 尿红细胞平均体积;血尿定位;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an volume of urinary red blood cells (MCV) in the localization test of hematuria,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mall kidney ball" and "non renal small ball" hematuria in the future. Methods the full 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urine MCV of the patients with glomerular hematuria and non glomerulosuria, and the results of MCV determin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y measurement and statistics, the average value of urine MCV in patients with glomerular hematuria was 65.6fl, and the urine MCV of the patients with non glomerulosuria was 92.4fl,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by measuring the average volume of urine MCV of urinary red blood cells ([1]), it is accurate and sensitive to identify the "small kidney ball" and "non renal small ball" hematuria. It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localization test of hematuria. It is worth to be popularized and used in clinical.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视频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在诊断定位癫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本院接诊的癫痫病患 90例,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视频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检查。综合分析 90例病患两种方法检查的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本组 90例病患的视频脑电图检测痫性放电检出率为 86.67%,比常规脑电图检测的 55.56%高,组间差异显著( P< 0.05)。通过视频脑电图检测发现的痫样放电同步监测到有临床发作情况的病患有 39例,明显比常规脑电图检查的 10例多,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和常规脑电图相比,视频脑电图在诊断和定位癫痫中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诊断;视频脑电图;定位;癫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定位仪在婴幼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进行静脉穿刺的婴幼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患儿。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定位仪对患儿的静脉进行定位穿刺,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盲探法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对两组患儿的穿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患儿的穿刺时长、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定位仪引导下进行婴幼儿静脉穿刺,具有极高的静脉穿刺成功率,能够减少婴幼儿痛楚,提升治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 标签: 静脉定位仪 婴幼儿 静脉穿刺 盲探法
  • 简介:背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中,假体的选择始终是争论的热点。在众多类型假体中内膝假体(medialpivot,MP)有着接近于正常膝关节力学特点的设计,但是仅有少数的研究进行了MP假体与其他设计理念假体的对比。本研究选择后稳定型假体(posteriorstabilized,PS)与MP假体进行对比。目的:研究MP假体与PS假体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关节外科接受双侧TKA患者142例,分为MP组和PS组,对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societyscore,KSS),膝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OntarioandMcMasterUniversitiesOsteoarthritisIndex,WOMAC)、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orgottenjointscore,FJS)、影像学资料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了对比。结果:两组临床评分、影像学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均随访53个月(34~67个月)在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尤其主观感受方面,MP假体与PS假体近中期疗效大致相同。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轴膝假体 后稳定型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肌电图检查在足下垂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价值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0例足下垂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实验分析,全部患者均行相同检查,患者的胫神经MCV(运动传导速度)和AMP(波幅)、腓浅神经SCV(感觉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以及腓肠神经患者均行表面电极检测,患者的腰椎旁肌、腓总神经、臀上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坐骨神经、胫神经均行肌电图检测,观察患者的诊断情况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20例足下垂损伤患者中,3例腰骶神经丛损伤,占比为15.00%,2例坐骨神经损伤,占比为10.00%,1例腰神经根损伤,5.00%,14例腓总神经损伤,占比为70.00%。结论通过对足下垂神经损伤患者行肌电图检查,能够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有效判断,同时能够判断患者损伤的程度,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从而能够使患者得到对症治疗。

  • 标签: 肌电图检查 足下垂神经损伤定位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超声引导下不同横突入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肩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三种不同横突入路肌间沟臂丛阻滞实施上肢手术150例,C5、C6、C7横突入路分别为52、50和48例。评价阻滞后30min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总的优良率为98.5%,C5、C6、C7入路分别为94.8%、92.9%和96.1%。其中C5入路对腋神经,C7入路对尺神经阻滞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横突入路的肌间沟臂丛阻滞,定位简单,成功率高,可满足整个肩部上肢手术的要求。

  • 标签: 低频超声 臂丛神经阻滞 横突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在血尿定位检验中的应用情况,为以后“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分别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的MCV测定结果。结果经过测定和统计,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的平均值为65.6fl,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的尿MCV值为92.4fl,两组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测定患者的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尿MCV值1,可以准确、灵敏地对“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进行鉴别,能作为血尿定位检验的重要指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尿红细胞平均体积 血尿定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护士三人定位方式在患者心脏复苏抢救配合中的运用效果与价值,并为今后患者抢救配合工作提供一定经验。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1月-2017年4月,共计选择患者人数为60人。将60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时,使用护士三人定位方式配合患者抢救,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配合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抢救数量与效果。结果经过心肺复苏抢救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跳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讨论针对心跳骤停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时,辅以护士三人定位方法配合抢救开展,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心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够有效降低医患矛盾。护士三人的配合使用,优势较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士三人定位 心肺复苏 抢救配合
  • 简介:目的乳腺X线摄影引导下导丝定位穿刺在乳腺簇状钙化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分类(BI-RADS)分类为Ⅳ类和Ⅴ类的簇状钙化病变的患者68例,采用乳腺X线摄影定位下穿刺的方法,导丝留置于簇状钙化目标病变区,在导丝引导下进行手术切检,切除标本再次钼靶摄片,确认钙化灶完全切除后,送至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乳腺钼靶摄片发现簇状钙化病变的68例患者均一次性导丝定位成功,手术均完整切除。病理检查:恶性病灶52例,良性病灶16例;术前X线摄影对乳腺簇状钙化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2%、75.00%、91.67%和60.00%,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为0.549(P〈0.05)。结论乳腺X线摄影引导下导丝定位活检技术不仅可以发现容易漏诊的乳腺不可触及病变,还可以明确簇状钙化病变性质,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是集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准确,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疾病 钼靶 导丝定位 簇状钙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以低容量局麻药行靶向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72例ASAI或II级急诊或择期臂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I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10ml;IIIII组均采用传统异感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分别为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10ml和20ml。比较三组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I组臂丛阻滞成功率高于III组,明显高于II组,起效时间I组快于III组,I组、III组明显快于II组。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低容量局麻药臂丛神经阻滞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神经刺激器定位 靶向 臂丛神经阻滞 低容量局麻药
  • 简介:目的探讨单人操作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实施包皮环切术,术中进行精准定位切割的技术要点及术后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完全单人操作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实施的包皮环切术患者70例,其中包茎12例,包皮过长58例,术中应用标记切割线法对包皮切割部位进行精准定位,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及切口疼痛评分;术后充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观察患者切口出血、感染及愈合情况,进行全程管理。结果本组70例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5.6~9.8min,术后出血2例,术后疼痛明显3例。常规于术后第1天及第4天时进行切口换药,切口少量渗血16例,19例患者在术后第7天拆除纱布后出现轻度水肿;术后出现系带对合不良1例,钉夹嵌顿1例;未发生系带损伤、阴茎头坏死、系带过短等并发症。结论单人操作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简便、可行的治疗方式,术中进行精准定位切割及术后进行密切随访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包皮环切缝合器 包皮环切术 单人操作 精准定位 术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