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训练疗法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4月至2012年4月间于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42例,按其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各运动功能指标并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MAS量表(仰卧-健侧卧、仰卧-坐床、坐位、坐位-站立、上肢功能、手部功能、手精细功能、步行)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治疗中,强制性运动训练疗法疗效确认、安全、有效,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预后及转归,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及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单侧空间忽略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应用强制运动锻炼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选择主动运动锻炼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选择强制运动锻炼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运动锻炼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8.0%,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应用强制运动锻炼实施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的使患者运动功能得到改善,并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其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强制运动锻炼 帕金森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3-01
  • 简介:由剧烈运动所致的横纹肌溶解称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以肌痛、乏力、肌肉肿胀、深色尿及血中肌细胞内容物(特别是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的含量增高为临床特征。严重的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可并发急性肾衰竭、急性筋膜间室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2012年,我院军人病区收治了2例因体能训练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横纹肌溶解 运动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起病48h内的急性皮层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包括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手指轻叩实验和握力检查。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FMA评分及食指轻叩实验、握力检查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d,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FMA评分及食指轻叩实验、握力检查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6个月的效果优于治疗后7d,实验组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尿激肽原酶对脑梗死患者的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远期效果更明显。

  • 标签: 脑梗死 运动功能 人尿激肽原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治疗骨质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4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骨质增生症患者10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以此为基础采用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与临床疗效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腰椎活动度、活动痛、扣押痛均有明显改善,评分远小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腰椎活动度、活动痛、扣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4.0%,观察组有效率为94.0%,后者大于前者,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腰椎增生症时采用运动疗法能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运动疗法 腰椎骨质增生症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7-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中风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康复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中风患者200名,并将该20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位100名。对于对照组的100名患者采用西医干预治疗的治疗方案,对观察组100名患者采用以针灸推拿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风患者治疗后14d的肢体运动功能的评分(98.10±39.71)要明显高于对照组(81.11±35.26)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效果良好。结论以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为主的康复疗法对脑中风患者运动恢复功能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针灸推拿 脑中风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4-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移植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大鼠运动功能及脊髓有髓神经纤维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4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将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用大鼠脊髓匀浆与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做抗原单点皮下注射造模,造模后观察发病情况,并用BBB标准进行临床评分,约1周左右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入少突胶质细胞,移植后观察大鼠运动功能并用BBB标准评分,连续观察约4周后,所有大鼠灌注处死,取脊髓制成切片,用HE染色法染色并观察。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BB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BB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HE染色光镜切片比较,模型组明显出现髓鞘肿胀、脱失,局部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髓鞘肿胀有所缓解,炎性细胞数量减少。结论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移植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及脊髓有髓神经纤维髓鞘的修复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细胞移植中图分类号R32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33-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中西医药物结合的方式之上再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老年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应用运动疗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治疗16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步行试验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加明显(P<0.05);经过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指标明显改善(P<0.05),且生化指标和治疗前相比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再应用运用疗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症状。

  • 标签: 中西药结合药物 联合运动疗法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