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脐缘三与传统三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9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普通腹腔镜手术器械分别行脐缘三与传统三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切口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美容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脐缘三组2例因严重粘连、胆囊三角区显露困难改为传统三法完成,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传统三组相比,脐缘三组手术时间长、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短、切口美容效果更好,且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脐缘三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较传统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稍长,但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可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受益。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经脐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制双钩针做皮下至腹膜的全层缝合,钩针尖端分别带有进线和出线槽,单根直针完成缝线的进入和钩出。2011年1月~2014年6月应用于4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操作简单有效,无穿刺孔出血、感染,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无穿刺孔疝。

  • 标签: 钩针法 缝合 穿刺孔
  • 简介:目的:为有效解决TESSYS椎间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中出血问题,避免微创手术转开放手术,对镜下止血措施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热凝、压迫、增压、填塞及引流5项措施进行术中止血和术毕处理。结果本组120例无1例改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6.3±17.5)分钟,平均出血量(12.5±4.3)ml,无硬膜外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合理综合应用上述5项止血措施,不仅能减少术中出血还能避免中转开放手术,是开展椎间镜手术的有力保障。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孔镜 止血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戳疝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腹腔镜术后戳疝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资料戳疝发生率为0.95%,其中术者因素者占38.9%。18例患者均行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补片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75min。术后下床活动平均时间1.5d,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5d;切口甲级愈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7.5d。术后脐部异物感1例(5.5%),慢性疼痛2例(11.1%)。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结论规避术者因素可降低戳疝的发生率。开放式前入路腹膜前补片无张力修补术是腹腔镜术后戳疝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低是该治疗方法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并发症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治疗近视性源性视网膜脱落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总结经验,为今后临床医学提供资料,便于指导今后工作。方法收集近些年入院治疗RRD的患者200例做为研究样本,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分析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在手术中的临床情况、手术解剖复位情况以及裂孔大小,在总结手术临床方式的同时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分析临床治疗中裂孔大小和视网膜脱离时间的不同对于恢复视力的影响,从而判断手术成功率。结果200例手术治疗患者中,解剖复位通过一次性手术的共计173例,占总患者数的86.5%;经过一次、二次包括三次手术从而复位的总成功率为94.5%。在治疗研究中发现,视网膜的复位情况会受到近视程度以及年龄因素的影响,即在研究治疗中,近视程度越高的RRD患者复位情况越不理想,年龄越大的患者在治疗近视性RRD时复位率低于年龄小的患者。结论临床上针对近视性源性视网膜脱落的治疗手段中,手术治疗是最佳的方式,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临床效果因患者而异。年龄较大的患者在进行视网膜脱落复位手术时成功率较低,近视程度较为严重的患者复位成功率低且视力恢复情况差。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手术过程以及患者手术过后的视功能恢复。

  • 标签: 近视性 孔源性 视网膜脱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操作胸腔镜手术在胸部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3例胸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单操作组31例,常规操作组32例,病种包括肺癌28例、纵隔肿瘤11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8例、其他肺良性疾病16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中出血量、术后当天引流量、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中出血量、术后当天引流量、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单操作胸腔镜手术诊治胸部疾病可以达到常规操作胸腔镜手术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单操作;胸腔镜手术;胸部疾病;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94-02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影像学测量观察,探讨经皮椎间内镜手术入路与椎间、神经根及邻近组织的解剖学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天津市天津医院行腰椎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影像资料,按脊柱序列正常、无畸形、无移行椎的要求共纳入100例正常腰椎的横断面MRI资料和100例正常腰椎正侧位X线图像资料。选取L2/3~L5/S1节段椎间盘上下缘两个层面的MRI横断面图像的,分别测量椎间盘上、下缘的椎间宽度最小值(Gs、Gi)、神经根-椎间盘距离(Hs、Hi)、神经根-关节突距离(Is、Ii)和入路靶角(Js°、Ji°)。选取L4/5和L5/S1节段正侧位X线图像,分别从正位和侧位测量分析髂脊-椎间盘距离(Qa、Qb)和入路靶角(Ra°、Rb°)。结果MRI横断面图像资料分析显示Gs均〉Gi,其中L4/5节段Gi最小[(2.72±1.40)mm],L2/3节段Gs最大[(5.16±1.53)mm]。神经根-椎间盘距离从头端向尾端逐渐减小,并且在椎间盘下缘层面距离最近。L2/3和L3/4节段神经根位于椎间盘的背侧;而在L4/5和L5/S1节段,神经根位于椎间盘的腹侧。Is〈Ii,其中L4/5节段Is最近[(-2.55±4.94)mm],L5/S1节段Ii最远[(-8.23±11.11)mm]。椎间盘上、下缘横断面入路靶角从头端向尾端逐渐减小。L2/3和L3/4节段Js°〉Ji°;L4/5和L5/S1节段Js°〈Ji°。正侧位X线图像分析显示L4/5节段位置与髂脊约处于同一高度,L5/S1节段靶角明显大于L4/5节段。结论下腰椎(L4/5和L5/S1)椎间变小、神经根与椎间盘更近、入路靶角变大变陡,手术入路更复杂、难度更大;行经皮椎间镜手术时需采用环锯扩大椎间,使工作通道充分进入椎管内,减小神经根损伤的风险。

  • 标签: 椎间盘 磁共振成像 放射摄影术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脊柱椎间镜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和脊柱椎间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7.45%、76.9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脊柱椎间镜手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确切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得到更快康复.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椎间镜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4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间镜对腰间盘突出症进行靶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患者120例,在手术前对患者的腰腿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治疗后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采用核磁共振进行术后复查。结果患者术前的疼痛评分为8.1分,术后为3.3分,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中,治疗效果优、良、可、差分别82例、23例、10例、5例。有3例患者治疗失败,其他患者在治疗后其症状彻底或者部分消失。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采用经皮椎间镜技术治疗具有安全、恢复快的特点,对其进行适应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保证其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微创外科 椎间孔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同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慢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和同组,每组34例。三组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经脐三切除术,同组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同切除术,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结果。选择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处理,三组和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和同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7.2±13.8)min比(64.3±9.5)min、(41.2±8.3)ml比(24.0±7.7)ml、(8.2±2.6)d比(4.1±1.8)d,两组比较发现同组明显优于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6,2.998,2.571,P〈0.05)。术后并发症,同组无有病例,三组有1例发生胆囊胆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同切除术,经一次手术同、同时处理两个疾病,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胆囊切除术 阑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探究腰1/2椎间封闭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以评价其对于DLBP的治疗价值.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9月,共有92例患者行经腰1/2椎间封闭,分别采用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VisualAnaloguescores(VAS)和Macnab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前腰痛VAS评分对比术后即刻腰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ODI评分对比术后1月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5.7%.结论经腰1/2椎间封闭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确切.关键词椎间盘源性;疗效;前瞻性TheclinicaleffectivenessofL1/2transforaminalinjectionofsteroidstowardsDiscogeniclowbackpain.AbstractObjectiveAprospectivestudytoexploretheclinicaleffectivenessofL1/2transforaminalinjectionofsteroidstowardsDiscogeniclowbackpain.MethodsFromOctober2010toSeptember2014,92patientsunderwentL1/2transforaminalinjectionofsteroidstotreatDiscogeniclowbackpain,usingOsweGstryDisabilityIndex(ODI),VisualAnaloguescores(VAS)andMacnabcriteriatoevaluatethetherapeuticeffect.ResultThedifference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GcantbetweenpreoperativeVASscoreandimmediatepostoperativeVAS,preoperativeODIscoreandODIscoresofpostoperative1thmonth,withMacnabstandardgoodrateof95.7%.ConclusionL1/2transforaminalinjectionofsteroidstowardsDiscogeniclowbackpainiseffective.KeywordsDiscogenic;Clinicaleffectiveness;Prospective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2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71例经皮腰椎间盘镜摘除髓核并臭氧消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7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12专用穿刺经皮由椎旁入路达骶点,与X线定位后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并臭氧消融。结果171例患者均定成穿刺及切吸,臭氧消融治疗,平均随访1年以上,总有效率88%。结论经皮腰椎间盘的切吸落实氧消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髓核摘除术 臭氧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苏肽生对椎间镜术后残余神经症状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逐渐镜术后残留神经症状,VAS评分在5分以上的患者49例,苏肽生组25例和安慰剂组24例.苏肽生组给予苏肽生每日30μg,一日1次,连续使用4周;安慰剂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静脉点滴500μg/次,每周3次,两组其他保守治疗方法相同.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和麻木感变化情况.结果术后7、14、21、28天两组间疼痛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8天时两组的显效率为79.2%、28.4%;有效率为97.4%、55.8%;49例患者中有30例有麻木症状,术后7、14、21、28天两组间麻木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8天时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3.0%和16.0%;有效率为66.6%和25.0%.结论苏肽生对椎间镜术后残留的疼痛感和麻木感有缓解的效果.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残余症状;苏肽生中图分类号R27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4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享椎间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配合过程及经验。方法在局麻下行俯卧位或侧卧位,进行椎间镜手术。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安返病房。结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充分准备,考虑全面,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密切关注手术需求,给予连续有质量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节。

  • 标签:
  • 简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开展。LA的阑尾取出是难点之一,操作不当可导致阑尾破溃、污染切口导致感染等[1],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们采取经脐Trocar置入约50cm长的丝线,线尾留置腹腔外,距盲肠1.0~1.5cm处结扎切除阑尾后,牵引线尾经Trocar取出阑尾,操作简便,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切口污染,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27例,女33例;15~62岁,平均(33.5±10.3)岁。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线尾外置 腹腔镜检查 经脐
  • 简介:目的探讨单操作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科施行单操作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47例,术中观察位于腋中线第8或第9肋间,长1.5cm,操作位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2~3cm。术后常规放置1~2根胸腔引流管。结果2例分别因支气管残端漏气和静脉回流不畅而转肺叶切除,余45例顺利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后病理:良性病变10例,原发性肺癌35例,转移癌2例。手术时间(164.5±33.7)min,术中出血(125.6±46.4)ml,术后胸管引流(4.2±1.2)d,术后住院(5.6±1.6)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1例随访1~18个月,(7.9±1.6)月,未见复发和转移,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单操作电视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作为部分不能楔形切除的良性病变患者、术前无法明确性质又不能楔形切除的肿瘤患者和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或预计肺叶切除后易发生并发症的早期肺癌患者的选择。

  • 标签: 胸腔镜 单操作孔 肺段切除 肺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