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依据颈椎不同曲度确定开门宽度在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76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8例。根据术前颈椎曲度不同分为3组:颈椎前凸角〈10。为A组(21例),〉40。为B组(16例),10°~40°为C组(39例)。根据开门宽度不同A组分为A1组(12mm)和A2组(10ram),B组分为B1组(8ram)和B2组(10mm),C组开门宽度均为10mm。分别对术前和术后1周时神经功能JOA评分,记录术后各组出现神经根麻痹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27个月,平均(19.3±4.7)个月。术后各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1周与术前JOA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神经功能改善率A1组为50.21%±18.77%、A2组为42.06%±15.21%,B1组为53.53%±13.78%、B2组为57.89%±19.05%,C组为55.73%±14.59%,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A1组及A2组均为0,B1组为1/9、B2组为2/7,C组为5.1%(2/39),其中B2组发生率较其他组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7.322,P〉0.05)。结论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简单、可行,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前根据不同颈椎曲度选择不同的开门宽度,在获得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前提下,有可能减少c,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

  • 标签: 颈椎病 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曲度 后纵韧带骨化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摸索与探究超声对妇科体内盆腔积液的实际确诊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这一时段内,在我院进行医治的盆腔积液40例病人为主要实验对象,开始本次临床诊断探讨。将40例盆腔积液病人全部进行超声检查以及影像分析;结果:通过妇科超声确诊的盆腔积液病人,其中8例正常排卵,5例黄体出现破裂,10例盆腔出现脓肿,6例炎性渗出,3例巧克力囊肿,8例宫外孕破裂;结论:通过妇科超声对盆腔积液病人实施确诊,能够确保医疗

  • 标签: 妇科超声 盆腔积液 诊断 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对妇产科患有盆腔积液患者采取超声检查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接受护理治疗的100例患有盆腔积液患者为分析研究对象。医护人员通过对这100例盆腔积液患者采取超声图像检测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医护人员通过对这100例盆腔积液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后,可以发现有30例患者可以正常排卵,有26例患者患有盆腔感染,有20例患者患有宫外孕破裂,有10例患者患有盆腔脓肿,有4例患者患有黄体破裂。医护人员通过借助超声图像检查技术对盆腔积液患者患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论:医护人员通过对100例盆腔积液患者进行超声图像检查,可以有效的提高病因检查的准确率,便于操作,具有较高的护理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值得在临床护理治疗过程中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妇科超声 盆腔积液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有针对性的探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于我们医院在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的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 针对脊椎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基于实际情况采取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要方法,这样能够呈现出比较理想的疗效,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避免或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通过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缝线悬吊和钛板固定对颈椎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颈椎管狭窄并且可进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的患者40例,经告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缝线悬吊进行治疗的的缝线组及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的钛板组,各20例。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的JOA的评分、颈椎曲度、C5节段椎管矢状径,观察记录患者的门轴侧骨融合状况,对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椎管扩大程度以及维持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案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中的出血量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的出现率分别为缝线组70%,钛板组20%,有明显差异(P<0.05)。缝线组和钛板组的术前颈椎曲度分别为19.3°±2.4°、19.1°±2.6°;手术12个月后的颈椎曲度分别为19.1°±2.3°、17.9°±2.5°;门轴侧骨融合率为95%、100%,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使用卫星钛板对椎板进行固定的稳定性更好,效果更明显,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以及颈椎曲度的丢失,有利于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 缝线悬吊 微型钛板固定 颈椎管狭窄 临床效果
  • 简介:颈椎后路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较低,合并感染后处理更加复杂。早期有效的治疗可避免二次手术,但对于相关治疗经验的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一例颈椎后路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合并中枢感染的病例,为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颈椎手术 术后脑脊液漏 术后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多节段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4例颈椎多节段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丝线缝合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感染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了脑脊液漏,有2例患者出现了再关门,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7%,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多节段间盘突出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 颈椎多节段间盘突出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82-0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3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的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手术 急性阑尾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刺干预糖耐量受损兼痰湿体质人群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9月-2022年4月接收84例糖耐量受损兼痰湿体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生活干预,实验组实施生活干预+针刺干预。结果:实验组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水平及痰湿体质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干预糖耐量受损兼痰湿体质人群的临床改善效果显著。因此,针对糖耐量受损兼痰湿体质人群可将针刺干预广泛推广其中,不断促进患者身体改善。

  • 标签: 针刺干预 糖耐量受损 痰湿体质 血糖水平 胰岛素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结合微型钛板置入治疗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治疗氟骨症性颈椎管狭窄症患者51例,A组27例,男10例,女17例,年龄47岁-65岁;采用微型钛板固定。B组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53岁-66岁,使用传统缝线悬吊固定。两组均行C3-C7节段椎板减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24个月,采用“JOA评分”评定神经功能;应用日本庆应大学整形外科的12分法进行量化评定轴性症状(axialsymptom,AS)发生率,通过影像学资料的测定评价颈椎曲度的变化及椎管矢状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均获术后24个月随访。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JOA评分A组术前、术后24个月分别为(7.8±1.2)、(14.4±2.0)分,改善率为65%±8%;B组为(8.2±1.0)、(14.0±2.0)分,改善率为50%±12%。轴性症状评分A组术前、术后24个月分别为(6.4±1.8)、(9.4±0.5)分,改善率为68%±5%;B组为(6.1±2.0)、(8.2±0.3)分,改善率为40%±3%。术前、术后及组间JOA评分及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曲指数A、B两组治疗前分别为(14.4±5.5)、(14.7±4.9),治疗后为(14.1±4.2)、(11.5±3.8)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值分别为(0.3±1.2)、(3.2±0.9),两组颈曲指数差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术后一周、术后24个月颈椎管矢状径测定,A组为(7.4±3.8)mm,(12.5±2.1)mm;(12.3±2.0)mm,B组为(7.2±4.1)mm,(13.3±1.6)mm,(11.6±1.1)mm,手术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个月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微型钛板 氟骨症 颈椎管狭窄症 椎管成形术
  • 简介:背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常易出现门轴侧骨不连及椎板再关门,导致相关并发症或复发。目的: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SODL)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MTPI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SCSM)的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就诊的MSCSM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行SOLD联合MTPIF治疗,对照组行SODL联合丝线缝合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锻炼时间,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颈椎椎管矢状径,两组末次随访的颈椎轴性症状、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切口均甲级愈合,术中及术后围手术期未见脑脊液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2.3年,平均(1.8±0.2)年。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的实验组JOA得分、颈椎椎管矢状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15.6%)低于对照组(35.6%)(P<0.05),实验组未见微形钛板变形、松动以及椎板塌陷现象。结论:SODL分、内固定牢固等优点。

  • 标签: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后路单开门 微型钛板内固定 丝线缝合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数量为30例,起始时间2022年8月份,截止时间2023年8月份,所有患者均提供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通过12-36个月的随访,患者的切口愈合良好,开门的椎板无再关门的情况,未出现严重的感染。结论: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患者提供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