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氯胺T与多种缓添加剂配伍,研制成复方氯胺T防腐消毒精。实验表明:2%溶液浸泡器械30d,染色织物3d和橡胶制品5d,均不腐蚀、不锈蚀、不脱色。溶液外观无变化,晶粉和水溶液性质稳定、杀灭细菌病毒效果可靠。

  • 标签: 防锈 消毒精 研制 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脱矿方法酸牙根后,根面形貌的变化及胶原纤维暴露面积,探索牙根再植的最佳存活条件.方法收集离体狗牙,制备5mm×5mm大小的根片,随机分为7组:A组未经酸蚀处理,即空白对照组;B组采用30%柠檬酸浸泡处理1h;其余5组使用浸有30%柠檬酸溶液的小棉球擦拭牙面,时间分别为3min、5min、10min、20min和30min,设为C-3、C-5、C-10、C-20、C-30组.处理后样本扫描电镜观察根面微观形貌.热重分析仪SDT检测酸蚀处理对牙根无机物损耗的影响.在根面接种骨髓间充质细胞,观察细胞早期附着及增殖情况.结果未处理的根面可见明显玷污层,经柠檬酸浸泡1h后根表面光滑,未见有暴露的胶原纤维.而使用擦拭方法处理的根面不仅能去除玷污层,而且能暴露胶原纤维,且随擦拭时间的变化暴露的胶原量也有明显差异.C-5组根面暴露的胶原面积高于C-3组,而处理时间超过10min的根面可以发现牙骨质的大面积脱矿,牙本质小管暴露,且胶原纤维也随着牙骨质的剥脱而破坏.此外,接种在酸根面的细胞附着形态较好,增殖活性强于未处理根面.结论柠檬酸根面擦拭处理5min为理想的再植牙根表面处理方式.

  • 标签: 柠檬酸 根面处理 细胞定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免酸窝沟封闭技术在乳磨牙中应用的封闭效果: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龋齿减少率。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4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3-4岁幼儿70人(男36人,女34人)共280颗牙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牙均由同一位医师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第二乳磨牙进行窝沟封闭,封闭后3、6、12个月复查,复查内容包括第二乳磨牙合面封闭剂保留情况和脱落后患龋状况,对所得的数据进行SPSS 15.0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6、12个月复查观察组封闭剂保留率分别为94.29% 、90.71% 、82.14%,对照组为97.14% 、93.58%、85.71%,两组3、6、12个月复查时对照组封闭剂保留率稍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另外,3个月复查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未见龋齿发生;6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一例和两例龋齿发生,龋齿减少率为50%;12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两例和五例龋齿,龋齿减少率为60%。结论 免酸窝沟封闭剂封闭效果优秀,且节省了椅旁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免酸蚀窝沟封闭 乳磨牙 封闭剂保留率 龋齿减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BOND自酸黏结系统用于楔状缺损修复37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7例楔状缺损修复患者(共116颗患牙)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颗患牙)采取Single-BOND全酸黏结系统,观察组(58颗患牙)采取G-BOND自酸黏结系统;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一年,对所有患牙进行拉伸强度测试、剪切强度测试、渗漏评价,根据改良USPHS评价标准,对修复体固位、边缘适合性、边缘着色、继发龋、术后敏感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拉伸强度为31.57±6.39Mpa、剪切强度为38.97±8.74Mpa、洞壁边缘渗漏率为1.72%;对照组拉伸强度为22.46±4.75Mpa、剪切强度为29.85±5.78Mpa、洞壁边缘渗漏率为6.90%;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修复体脱落2颗、修复体固位率为96.55%,1颗边缘适合性评价为B级,2颗边缘着色评价为B级,2颗术后敏感,无继发龋;对照组修复体脱落6颗、修复体固位率为89.66%,5颗边缘适合性评价为B级,7颗边缘着色评价为B级,5例术后敏感,无继发龋;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BOND自酸黏结系统用于楔状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确切,黏结强度大、修复体边缘封闭性好及不良反应发生少,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关键词楔状缺损;自酸黏结系统;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81-0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用氟对碳酸饮料致离体牙釉质酸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正畸减数前磨牙15颗,制备釉质样本30个,两两配对分为0.95%~1.05%氟化泡沫、0.615%氟凝胶、0.1%氟保护漆3个氟化物预处理实验组及其对照组,可口可乐碳酸饮料浸泡样本5min,测量浸泡前后的牙釉质显微硬度。【结果】0.95%~1.05%氟化泡沫组及其对照组、0.615%氟凝胶组及其对照组、0.1%氟保护漆组及其对照组的釉质显微硬度分别下降25.47%(42.88%)、28.91%(38.25%)、36.62%(41.13%),碳酸饮料浸泡后氟制剂预处理组与相应无氟对照组间釉质显微硬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种氟化物处理组釉质硬度下降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用氟可部分抑制碳酸饮料所致釉质硬度下降,高浓度氟的抑制作用更强。

  • 标签: 牙酸蚀 氟化物 碳酸饮料 牙釉质 显微硬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牙釉质在酸过程中次氯酸钠与酒精消毒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收集离体恒牙70颗进行研究,将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5颗,所有恒牙均进行酸,对照组使用酒精消毒,观察组使用次氯酸钠,对牙釉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孔隙直径、抗剪切力强度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酸过程中,次氯酸钠对牙釉质的积极影响优于常用酒精消毒,提升粗糙度和清洁度,具备优势,要重视。

  • 标签: 牙釉质 次氯酸钠 酒精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酸粘接修复系统对老年牙体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修复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110例老年牙体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对照组55例开展全酸粘接系统修复,观察组55例自酸粘接系统修复,观察不同修复系统对老年牙体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咬合力、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牙齿敏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酸粘接修复系统对老年牙体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修复效果更为显著,可提高患者咀嚼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自酸蚀粘接修复 老年牙体缺损 重度磨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酸粘接修复系统对老年牙体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老年TD伴SA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全酸粘接修复系统,观察组采用自酸粘接修复系统。记录口腔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口腔恢复情况对比:治疗后1周,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3个月,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3个月,组间对比(P

  • 标签: 自酸蚀 粘接修复系统 老年牙体缺损 重度磨耗 修复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酸粘接修复系统对老年牙体.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修复效果。方法:在我院就诊的DD伴重度磨耗老年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均衡的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60例患者行口腔常规消毒,除去口腔内杂物、菌斑。将全酸粘接系统修复给予对照组,将自酸粘结修复系统给予观察组,对比组间咀嚼功能、组间敏感性,同时观察组间治疗1年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经治疗,组间咀嚼功能对比P=0.000,组间牙齿敏感性对比P=0.000,经治疗1年后,观察组出现1例继发龋,占比3.3%,对照组6例继发龋,2例修复体脱落,占比26.7%,组间发生率对比X2=12.074,P=0.000。结论:DD伴重度磨损老年患者治疗时选择自酸粘结修复系统,疗效显著,可选用。

  • 标签: 自酸蚀 粘接修复系统 老年 牙体缺损 重度磨耗 修复效果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外科史上有3次伟大的飞跃,第1次是1906年Carrel完成了微小血管吻合,为现代血管外科和移植外科奠定了基础,1912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第2次是1954年Murrey完成了同卵双生兄弟间肾移植,从此揭开了器官移植的篇章;第3次是1987年法国妇产科医师Mouret完成了第1例LC,从而拉开了创外科的帷幕。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快速康复外科 循证医学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新的创技术开始融合进入医院的各个科室领域之中。与此同时,骨科是医院众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年承担着大量的医学研究和治疗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骨科治疗和创技术的有机融合就显得尤为必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具体介绍创技术的具体含义,对目前创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范围进行介绍,并对创技术精确度高、针对性强、安全保障度高的特点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进而分析出创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发展进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微创技术 骨科 综述
  • 简介:创是外科学的一贯宗旨,是外科界追求的境界。创手术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切口小及更具美容效果的特点。1987年PhilippeMouret完成世界上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创外科革命性的进步,传统的“大瘢痕手术”变成了“小瘢痕手术”,如今创手术已经渗透到外科领域的各个专业。

  • 标签: 微创外科 NOTES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放手术 微创手术 美容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Y型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根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行密闭式预冲+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Y型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行密闭式预冲+综合护理。对比两组预冲时间、废液总体积、残余气泡情况、医护人员收集废液满意度、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管路凝血率及透析器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预冲时间(407.23±18.42)s,短于对照组的(429.54±19.77)s,废液总体积(37.51±6.47)kg,小于对照组的(50.74±7.35)kg,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残余气泡评分低于对照组,医护人员收集废液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职业暴露风险低于对照组,管路凝血及透析器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Y型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减少管路污染率、透析器反应发生率,缩短预充时间,增加工作效率,减少职业暴露,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

  • 标签: [] 血液透析 Y型导管接口废液收集袋 综合护理 管路凝血率 管路污染率 预充时间 透析器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创理念和创技术是现代外科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要求“尽可能少或小的创伤”使患者达到和保持最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病人付出尽量小的代价”)而达到同样良好的效果。如何将创理念与创技术应用于肛肠外科是目前肛肠科专业医生积极探索的问题,也是肛肠外科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 标签:     微创理念,微创技术,痔病诊治中的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ERAS理念指导下对比25G笔尖型腰椎穿刺针创腰麻(A组)和传统“针内针”腰麻(B组),两种法麻醉穿刺方法在肛肠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肛肠手术10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A(n=50)、B(n=50)两组。A组采用25G笔尖型腰椎穿刺针创腰麻,B组采用传统“针内针”技术腰麻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穿刺时出血量、穿刺并发症、病人满意度。结果:A组和B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 98%(49/50)和88%(44/50),A组穿刺所需时间显著少于B组,A组穿刺时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A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A组病人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ERAS 微创 25G穿刺针 腰麻 肛肠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ERAS理念指导下对比25G笔尖型腰椎穿刺针创腰麻(A组)和传统“针内针”腰麻(B组),两种法麻醉穿刺方法在肛肠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肛肠手术10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A(n=50)、B(n=50)两组。A组采用25G笔尖型腰椎穿刺针创腰麻,B组采用传统“针内针”技术腰麻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穿刺时出血量、穿刺并发症、病人满意度。结果:A组和B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 98%(49/50)和88%(44/50),A组穿刺所需时间显著少于B组,A组穿刺时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A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A组病人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ERAS 微创 25G穿刺针 腰麻 肛肠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