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叙事护理应用在乳腺癌病人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乳腺癌手术治疗后化疗的患者60名。根据患者入院床位的单双号分组,将6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叙事护理。对两组的心理痛苦、躯体症状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痛苦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躯体症状总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社会心理适应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叙事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心理痛苦程度,减轻躯体症状不适,提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叙事护理 乳腺癌 化疗患者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心智发育水平与其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2016年 7月— 2017年 7月之间的 40例由于存在语言问题的患儿有关资料进行研究,对患儿测试《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及 0~ 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中的有关指标,对不同 DQ水平儿童的 ABAS-II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并较深入地分析了 spearman相关性。结果:在 ABAS-II评分方面,正常 DQ水平儿童明显高于其它儿童,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DQ与 ABAS-II评分相关系数( r=0.522)与显著性检验值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 P< 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在心智发育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其心智发育水平的明显改善对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儿童发育 心智发育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结果对照组在焦虑/抑郁、自尊、自我接纳、态度、归属感、自我控制和自我效能感的得分均低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心理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将入伍2年的北方籍战士60名分成3组:Ⅰ组、Ⅱ组分别服用人参多糖、刺五加口服蔽,Ⅲ组服用安慰剂,观察各组对冷适应能力的效应,结果表明.①Ⅰ、Ⅱ组尿VMA排出量第10、20天与实验前比有明显增加(P<0.05和P<0.01).Ⅲ组第10、20天尿VMA排出量低于Ⅰ、Ⅱ组(P<0.05),②Ⅰ、Ⅱ组实验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变化(P<0.05).③手指在0℃冰水中服药后Ⅰ、Ⅱ组与实验前比较.疼痛有明显减少,到第20天Ⅰ、Ⅱ组无疼痛者,而Ⅲ组仍有20%人有疼痛。本次实验观察表明.人参多糖.刺五加有提高和加速冷适应能力的作用。

  • 标签: 人参多糖 刺五加 疼痛 冷适应 观察 服用
  • 简介:摘要目的就心理护理对老年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和适应能力的干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本次入选对象均选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院我院接收的老年膀胱癌患者,对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进一步促进了生活质量及适应能力的提高。结论针对老年膀胱癌患者而言,心理护理的实施极为关键,有利于生活质量及适应能力的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膀胱癌 生活质量 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医生的跨文化沟通与适应能力对女性不孕诊疗的影响。方法:通过随机将98名女性不孕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心理健康状况和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差异。实验组的医生接受了跨文化沟通与适应能力的培训,而对照组的医生未接受特定培训。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心理健康状况和治疗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这表明医生的跨文化沟通与适应能力对女性不孕诊疗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医生 跨文化沟通 适应能力 女性不孕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完成能力和临床实习适应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5月至8月选取在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吉林省某高校172名护生,应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生完成能力量表、临床实习适应不良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科实习护生护生完成能力总分为(187.34±37.39)分,临床实习适应能力总分为(97.11±19.11)分;护生完成能力与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呈正相关(r=0.427,P<0.01)。结论:本科护生完成能力和临床实习适应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尚有提升空间。可根据本科护生具体情况通过培养完成能力、临床实习适应能力,以提高护生在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和实习教学效果。

  • 标签: 本科护生 护生完成能力 临床实习适应能力 相关性
  • 简介:摘要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营造多媒体教室,模拟病房、演示实训操作室,三位一体的教室环境。制作多媒体课件,灵活应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实训,角色扮演,课堂回示,师主导,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推动了学院教学工作的发展。培养护理工作岗位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使护生形成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既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有创新意识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

  • 标签: 一体化教学 护生 岗位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护理干预改善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5例。其中,给予观察组的患者护理干预,对照组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结果应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提高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以及满意度,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脑梗死 常规护理 护理干预 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护理干预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方法:将 114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护理干预治疗。结果:经统计实验数据显示,观察组的各项心理社会适应状况评分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 94.74%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44%( P<0.05)。结论:应用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升整体的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应用护理干预改善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接受治疗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为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最后,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相互比较,评价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优劣。结果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53.33%,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81.66%,观察组的满意明显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的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综合的护理模式,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满意度的提升,以及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改善,这一护理方法可以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应用护理干预 脑梗死患者 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探究分析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方法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应用常规护理,在观察组中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CL-90自评量表评分较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明显较优(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可对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梗死 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应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观察对象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 60名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治疗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恐怖、敌对、精神病、抑郁、焦虑等方面的情况皆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比常规护理方法更有利于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 ]脑梗死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社会适应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胃癌化疗患者适应能力、治疗依从性、消化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46例胃癌化疗患者,按随机数表字法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理适应性评分较对照组高;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胃癌化疗患者适应能力,减少消化道反应,进而改善生活质量,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胃癌化疗 护理干预措施 适应能力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适应问题以及康复疗法的应用。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精神障碍患者在社会适应方面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包括社会排斥、就业机会有限以及社交障碍等。康复疗法被证明是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社会适应的有效手段,其中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等多种方法。本研究强调了康复疗法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入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以促进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适应和康复。

  • 标签: 精神障碍 社会适应 康复疗法 心理治疗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对心理社会适应状况与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SCL-90)评分。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更高,各项SCL-90评分更低(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状况,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 标签: 脑梗死 医护一体化护理 心理适应状况 独立生活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梗死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采用集中式护理所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9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临床实验的观察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分别将每31例患者纳入在参照组以及观察组当中,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各项数据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各项指标数据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的患者采用集中式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各种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集中式护理 脑梗死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脑梗死患者,分析家属参与式心理护理配合临床护理对社会适应、不良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于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开展研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实施家属参与式心理护理配合临床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SAS、SDS、SDSS、NIHSS评分偏低,Barthel指数偏高(P<0.05)。结论:家属参与式心理护理配合临床护理可调节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减轻不良情绪,改善神经功能,并提高自理能力

  • 标签: 脑梗死 家属参与式心理护理 社会适应 不良情绪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精神病患者的社会适应性与康复护理,通过深入分析影响其社会适应性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康复护理策略。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的社会适应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个体因素如疾病类型、病程等,社会环境的支持程度以及康复护理干预的质量等。结合相关研究和案例分析,本文旨在为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社会适应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致力于为临床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以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社会适应性 康复护理 因素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