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计算机摄影成像板(Computedradiographyimagingplate,CRIP),是成像的关键部件,它由含有微量二价铕的氟氯化钡晶体构成,X线光子能量以潜影形式存储在IP中,成为模拟信息的载体,其作用与胶片相似[1].经激光扫描,IP将存储能量以荧光形式释放出来,其强度与吸收的X线光子能量成正比[2].

  • 标签: 计算机摄影成像板 影像质量 屏胶系统 曝光条件 成像参数
  • 简介:对1199例CT增强检查病人在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护理经验分析。结果1195例检查顺利,轻度过敏反应1例,轻度迟缓过敏反应3例。

  • 标签: CT增强扫描 护理 造影剂 碘海醇 毒副反应
  • 简介: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是一种崭新的成像方法,近来被广泛地用于脑功能研究,特别是大脑功能区的划分,开辟了脑功能研究的新领域。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MR脑功能成像原理磁共振功能成像并不能直接检测神经元活动,而是通过MR信号反映脑血氧饱和度及血流量的变化,从而间接反映神经元的能量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元的活动情况,达到脑功能成像的目的。神经元活动增强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 医学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与钼靶X线成像(MX-rP)诊断乳腺疾病的价值.方法对80例女性患者共105个病灶术前行UE与MX-rP检查,以手术病理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分析UE与MX-rP诊断乳腺疾病的准确性.结果病理诊断良性59例(共79个病灶),恶性21例(共26个病灶).UE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5%、96.2%、94.3%.MX-rP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9.2%、92.4%、86.7%.UE诊断准确性高于MX-rP(P<0.05).结论UE诊断乳腺病变的准确性高于MX-rP,两者结合可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乳房超声检查 乳房X线摄影术 乳腺疾病
  • 简介: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单光子发射机断层显像和内禀光学成像等断层影像技术能直视活体脑的解剖和功能变化,能在屏幕上看到人脑的思维活动,从而将我们推向了绘制人类思维图像(mappingthehumanmind)的时代.

  • 标签: 脑功能 磁共振 成像技术 诊断 脑磁图 MEG
  • 简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急性创伤,常有骨块侵入椎管对脊髓、园锥及马尾神经带来危害,X线检查有其局限,CT扫描具有显著优点;自1994.1~1999.8我院共收治胸腰椎骨折189例,其中爆裂性骨折122例,占64.55%,本文对有关临床资料作一回顾分析,浅析CT扫描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22例,其中男86例,女36例,年龄20~82岁,平均368岁;损伤原因:车祸伤81例,堕落伤31例,重物压伤8例,其他损伤2例;损伤部位:T12骨折43例,L1骨折42例,L2骨折8例,T11骨折7例,L3骨折4例,T9、T10、L4骨折各为2例,T8、L5骨折各为1例;相邻两节段骨折8例。2、方法:全部病例行常规X线正侧位检查,其中114例行CT扫描

  • 标签: CT扫描 临床价值 胸腰椎爆裂骨折 急性创伤 爆裂性骨折 常见
  • 简介:目的:了解矽肺的CT特征和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例矽肺患者的CT和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患者CT和HRCT清晰地显示小结节、肺气肿、小叶间隔增厚、纤维化、块状影及其它病变。结论:CT尤其是HRCT在矽肺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矽肺 诊断 CT HRCT
  • 简介:目的:探讨移植肾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对35例移植肾进行MRI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生化资料将其分成三组,即非排斥组22例;排斥组(急性、慢性)5例;少尿、无尿组8例。MRI观察项目:(1)移植肾大小,(2)移植肾皮髓质分辨率(四级),(3)移植肾血管能见度(四度)。结果:非排斥组,肾脏外形无增大,皮髓质分辨率Ⅱ级以上达95%,血管能见度Ⅱ度以上达95%,排斥组,急性:肾脏外形均增大,皮髓质分辩模糊均在Ⅱ级以下,血管能见度在1~0度范围;慢性:肾脏稍偏小,皮髓质分辨率及血管能见度均在Ⅱ~Ⅰ级(度)范围。少尿、无尿组,早期肾脏无增大,皮髓质分辨清楚,Ⅱ级达75%,而血管能见度差,Ⅰ度达75%。本文重点讨论少尿、无尿组的病因,MRI特征及血管能见度改变的临床意义。结论:MRI能较好地显示移植肾的变化,并对其CMD和PVV级别进行判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移植肾 排斥 非排斥
  • 简介:目的:评价腹部冠状血管成像的临床实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随机选择检查27例。正常表现8例,动、静脉血管病变17例,非血管病变2例。依病变需要确定MR轴位像扫描范围,用二维TOF法间断闭气扫描,用最大强度投影显示。结果:可宏观显示腹部大血管。腹主动脉及病变显示良好,人造血管的通畅情况显示良好,血管原始图象显示腹部脏器对比好,下腔静脉显示差。结论:腹部血管成像能显示腹部血管的全貌,动、静脉同时显示,扫描范围明显大于传统的轴位血管成像。在临床应用中需将血管原始像和投影像结合运用,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 标签: 腹部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原始像 血管投影像 综合分析
  • 简介:补骨脂酊系补骨脂单味中药制成的酊剂,为治疗白癜风的常用外用药。本文通过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补骨酯酯中补骨脂素(psoralen),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的含量。选定波长,补骨脂素λs=272nm,λR=305nm;异补骨脂素λS=275nm,λR=310nm。以正已烷:乙酸乙酯(8:2V/V)为展开剂。该法操作简便,分析迅速,结果准确。

  • 标签: 补骨脂酊 补骨脂素 异补骨脂素 薄层扫描法 含量测定 中药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内耳膜迷路成像的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公司1.0TMAGNETOMIMPACT超导型MR扫描机(软件版本VB33D),采用梯度回波序列中的三维镜像稳态快速成像序列(3D-PSIF),对10例疑有内耳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作MR内耳膜迷路成像,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MR扫描,并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结果10例先天性感音性耳聋患者中,包括功能性(毛细胞)及器质性(耳硬化)等畸形;20例健康志愿者中,17例均能满意显示双侧内耳膜迷路及内听道的精细解剖结构,2例显示不佳,1例无法显示.结论内耳膜迷路MR成像为一种有效且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它不仅可以显示内耳膜迷路、内听道的立体解剖结构,而且能够清晰显示其通畅程度,这样就可以帮助临床耳科医生分析病情,同时为内耳外科手术,尤其是电子耳蜗植入等手术提供重要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排除一些绝对或相对禁忌症,大大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内耳 膜迷路 内听道
  • 简介: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在肾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经手术和临床证实为肾外伤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患者中,CT平扫能肯定肾外伤诊断的34例.可疑肾损伤诊断的9例、未见异常的8例(敏感性84.3%、特异性66.7%);行CT增强扫描后,全部患者均能确诊为肾外伤(敏感性100%.特异性100%)。依据其CT表现将肾外伤分为四型:(1)肾挫伤(肾内血肿)24例;(2)肾包膜下血肿18例;(3)严重肾损伤(肾横断或肾破裂)6例;(4)单纯肾周血肿3倒。结论增强扫描在肾外伤的CT诊断中非常重要,它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破裂 体层摄影术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正>我院于1996年引进德国Brain-LAB头部X-刀治疗计划系统,并与CT室GE9800GuickCT影像数据记录载体相互配合,至今已实施X-刀治疗患者300余例。CT在定位扫描行X-刀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扫描技术的应用除可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范围外并通过增强薄扫,达到定位定性的目的,更重要的作用是确定颅内病变区域三维空间的位置,为X-刀治疗的进行提供靶区信息,使X-刀能够准确无误地将X线聚焦于病变部位,达到治疗目的。因此,X-刀

  • 标签: X-刀治疗 颅内病变 CT定位 扫描技术 X一刀治疗 扫描过程
  • 简介:目的:确定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时CT扫描的最佳位置。材料与方法:利用作者自行设计的一个可调节角度的倾斜木架,对16例疑有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行半坐卧式胸部冠状面CT扫描。结果:气管、左右主支气管、上下叶支气管,以及部分段支气管呈树枝状被显示在同一层面上。在所有16例患儿中,6例为正常,而另10例则见异物附着于其气管、支气管的管壁上,或嵌顿于气管、支气管的管腔内。结论:本项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诊断效果。作者认为,选择CT扫描的最佳位置,是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关键性因素。

  • 标签: 气管 支气管 异物 CT 冠状面扫描 倾斜木架
  • 简介:<正>浏览近期文献报道,目前在国外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研究,仍不失为影像界关注的“热点”课题。肝脏影像学新进展使小型肝细胞癌(smallHCC_s)的发现成为可能,而且随着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得以诊断的无症状病例数已有显著增加。有人曾评价了各种影像技术对直径小于3厘米的肝细胞癌的相对探测能力,超声的敏感度为55%

  • 标签: 肝细胞癌 影像研究 加权像 MR成像 肝肿瘤 造影剂
  • 简介:病人的影像资料是整形和美容外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连续的标准的摄像能对病人治疗前后的美容特征进行严格的分析.有时,对照片进行分析,将会发现检查病人时未曾注意到的某些不对称的地方.有句名言是,术前对病人讲述这些不对称被认为是"忠告",而术后的解释则被病人认为是对手术欠佳所作的"谅解".由此可见,影像资料在整形外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电脑成像 面部 整形外科 病人 影像资料 不对称
  • 简介:目的重点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4例患者的全身不同各部位肿瘤行MSCT灌注成像,在常规CT平扫的基础上确定肿瘤中心部位后进行肿瘤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DW4.2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以及肝脏肿瘤的肝动脉灌注指数.结果74例患者的灌注成像中,除3例未能捕捉肿瘤中心的灌注图像外,其余71例肿瘤的灌注图像均清晰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和轮廓,并可定量检测肿瘤内部的组织灌注状态,听有肿瘤灌注参数明显变化,肺部肿瘤灌注成像受呼吸运动影响最大.结论MSCT的肿瘤灌注成像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定量分析肿瘤血流灌注状态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肿瘤 血流灌注
  • 简介: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和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在体生物光学成像倍受关注,已经开始应用于对生物组织的生理或病理过程的无损实时动态成像.光子在生物组织中的传输模型和光学仿真环境的建立是开展在体生物光学成像前向问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实现了在体生物光学成像前向问题的仿真,采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光子在生物组织中的传输规律及光子被CCDCamera吸收的过程,并对仿真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 标签: 在体生物光学成像 MonteCarlo方法 前向问题 仿真环境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三维多普勒超声对肝脏实性占位病变形态、大小及内部血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灰阶超声显示有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患者28例,采用腹部彩色三维超声成像仪自由臂方式对肝脏病变处及其周围进行扫查取像,取样结束后在三维超声仪上进行脱机后处理,以病变处为中心,对X、Y、Z3个互相垂直切面上的病变范围进行勾划,生成三维的肿瘤球体,计算程序可自动计算球体体积、内部血流容积及两者之比.结果肿瘤体积最大为117cm3,最小为2.0cm3.三维超声可显示肿瘤供给血管走行及其分支情况,并可透视肿瘤内部血管分布情况.部分病变在二维图像上显示为"晕环"、"绕行"的肿瘤周边血管,在三维重建后显示出"抱球征",展现血管全貌,进入肿瘤内部后呈现出"提篮征",发出多支小血管,显示了恶性肿瘤的血供特征.结论彩色三维超声可对肝脏实性占位性病变的形态、体积、周边及内部血供进行综合评价,丰富了超声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肝肿瘤 三维成像 三维超声成像 肝脏肿瘤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