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烧伤早期复苏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将1~3岁10~30%面积烧伤小儿患者按伤后入院接受的不同时间分为Ⅰ组(伤后1小时内)、Ⅱ组(伤后1~2小时)、Ⅲ组(伤后2~4小时)。计算各组在不同治疗时段(4小时和24小时)的每小时每公斤体重每1%烧伤面积的胶晶体补入量(ml·h-1·kg-1·%TBSA-1)和每公斤体重每小时的尿液量(ml·kg-1·hr-1)及其比值。结果复苏4h胶晶体输入量与Ⅱ组无显著差别;复苏24h,每1%烧伤面积每公斤体重补入胶晶体量Ⅲ组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Ⅰ组和Ⅱ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儿中、重度烧伤后2~4小时复苏即应归为延迟复苏,且开始的4小时内,该组尿量多于伤后2小时内开始复苏患儿。

  • 标签: 小儿 烧伤 补液复苏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1-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普通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口服与延迟口服的效果对比。方法:抽取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到院接受普通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抽选的方式,其中35例实施早期口服,为观察组,余下35例实施延迟口服,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满意例数有34例,概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总满意例数有27例,概率为77.141%,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改善效果整体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普通外科手术 早期口服补液 延迟口服补液
  • 简介:目的总结成批烧伤患者早期复苏经验.方法对1批25例烧伤中11例危重患者的现场救护和休克期的复苏治疗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例危重患者均平稳度过休克期,全部治愈.结论医护人员快速前伸至事故现场救援,及时实施正确的复苏治疗,能有效地预防休克的发生.

  • 标签: 补液治疗 烧伤 休克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研究小儿肠炎口服的具体护理方法,探索一个对病情更有帮助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的30例小儿肠炎患者,按照入院的顺序进行分组,具体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一组各为15例,实验组主要针对小儿肠炎进行专业的护理,对常规组的小儿肠炎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结果:实验组的小儿肠炎患者在口服的专业护理下比常规组的恢复时间更短,同时患者对护理的服务也更加的满意,实验组恢复比预期更快的有10例,但是常规组只有5例,同时实验组患者在口服护理时加重病情的有例,但是实验组没有,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分析意义。结论:小儿肠炎口服的专业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快速的恢复,同时专业的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伤病疼痛程度。

  • 标签: 小儿肠炎 口服补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羊水过少孕妇的治疗中,应用静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探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羊水过少孕妇,接收时间2019年5月~2021年5月。将“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参考依据,分为参照组(n=20例)执行饮水疗法对孕妇进行治疗,探究组(n=20例)执行静脉对孕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孕妇经过不同治疗方式后的羊水情况。结果 探究组孕妇经过治疗后最大羊水池垂直深度、羊水指数等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羊水过少孕妇治疗中,采用对静脉对孕妇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孕妇羊水情况,这对孕妇妊娠结局改善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价值更加显著。

  • 标签: 静脉补液 羊水过少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盐治疗儿科腹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腹泻患儿70例,随即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患儿采取口服盐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口服微生态制剂等),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例(25.7%),(P<0.05)。结论口服盐在治疗儿科腹泻中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补液盐 儿科腹泻 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41-02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口服盐Ⅲ (ORSⅢ)在小儿发热方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共96例小儿发热患儿,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 48例、占 50%,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 积极给予退热治疗,采取摄入白开水治疗 ;观察组48例、占 50%,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积极给予相同的 退热治疗, 采取ORSⅢ治疗;以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作为观察指标,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总显效率。结果:两组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对比,观察组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临床总显效 41例、占 85.42%,对照组临床总显效 31例、占 64.58%,观察组临床总显效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ORSⅢ在小儿发热方面的临床疗效较为明确,作为对症支持治疗的重要补充,对于加快病情转归、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小儿发热 口服补液盐Ⅲ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腹泻用口服盐联合蒙脱石混悬治疗效果。方法 于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小儿腹泻患儿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口服盐治疗,观察组联合蒙脱石混悬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大便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时间、止泻时间较对照组短,腹泻次数较对照组少(P

  • 标签: 小儿腹泻 口服补液盐 蒙脱石混悬液 疗效 腹泻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限制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1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术后限制,并予以临床护理。结果100例直肠癌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不长,康复情况良好。结论给予直肠癌患者术后限制可以有效的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实施不同手术方案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 标签: 直肠癌 限制补液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对于治疗妊娠期临界性羊水过少采用静脉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例妊娠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产妇,按照抽签的分配形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5例产妇不运用治疗,观察组25例产妇给予静脉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经治疗后羊水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产妇的羊水均有所上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对改善妊娠期晚期临界性羊水过少产妇无明显治疗效果,治疗对产妇腹内胎儿无明显影响,对于胎心监测正常疑似羊水过少的产妇不必进行治疗。

  • 标签: 妊娠晚期 静脉补液 临界性羊水过少 临床价值 动态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控制策略在降低AHRF患儿病死率中的作用,寻找可缩短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AHRF)患儿上机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改善预后的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PICU及NICU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连续5年收治的AHRF207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观察组PICU55例、NICU93例进行控制治疗。对照组PICU24例,NICU35例未实行液体控制方案。监测上机时间、血气PH值、PaO2、PaCO2、PaO2/FiO2和OI,以及是否进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及肺外脏器功能不全数、出现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情况、ICU住院天数、ICU费用、病死率。结果1.研究显示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观察组液体入量为需要量的80%,处于轻度负平衡状态(出量大于入量)。对照组前3天的液体处于正平衡状态(入量大于出量);2.控制组(观察组)上机后24、48及72hPaO2、PaO2/FiO2和OI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上机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AHRF高病死率、高疾病负担的危重症。AHRF患儿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外,适当控制,可以缩短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减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控制补液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案例分析低渗口服盐在医治小儿急性腹泻疾病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单位就诊的40例急性腹泻病人,将所有人员分为了参考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各20人,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的服用盐方案, 参考组病人通过实施低渗口服盐的方案。对比两个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以及表现症状。结果:参考组病人的治疗有效机率有效高于对照组;参考组病人发生呕吐频次、住院时间、大便频次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低渗口服盐医治小儿急性腹泻病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渗口服补液盐 小儿急性腹泻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限制性静脉的护理措施与价值。方法本研究中将我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4年5月~2015年2月期间所收治终末期肝病患者共50例纳入临床范畴,所有患者均采用原位肝移植术治疗。通过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对照组、干预组,每组纳入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术后实施早期限制性静脉治疗与系统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后胸水、腹水的改变情况,同时就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第1d、第5d胸水、腹水检出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8.00%(2/25),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术后早期给予限制性静脉治疗配合系统化护理具有突出的临床效果,是改善患者胸水、腹水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手段,值得重视。

  • 标签: 原位肝移植术 限制性静脉补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以限制性措施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接收的患创伤性休克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40例,行非限制性治疗;观察组共40例,行限制性治疗。观察及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药物用量与参考组相比明显更少,住院天数明显更短,DIC、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针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以限制性措施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及病死风险,值得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中速度的快慢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本院急诊接诊的10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速度进行,观察组患者则依据休克指数公式计算所得速度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准确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的准确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时依据休克指数公式计算所得数据对患者的速度进行调整,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准确率,并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补液速度 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