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45岁,因于化粪池旁吸烟被沼气烧伤,伤后1h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90mmHg(1mmHg=0.133kPa).意识清楚,面部、胸背、双上肢、双大腿及臀部表皮部分脱落,创面红白相间.部分皮肤苍白、质韧、无水疱、感觉迟钝、温度低.诊断:沼气烧伤,总面积75%,其中浅Ⅱ度15%、深Ⅱ度40%、Ⅲ度20%TBSA.入院后立即给予止痛、消炎、补液、扩容等治疗.第1个24h补液量为8850ml,电解质、胶体之比为1.6∶1.0,尿量1000ml.患者血压偏低,一度降至90/70mmHg.考虑血容量不足,第2个24h补液6800ml,并输入全血600ml,电解质、胶体之比为1.5∶1.0,尿量2400ml,病情趋于平稳.第3个24h补液量为5800ml,电解质、胶体之比为1.0∶1.0,尿量2600ml.同时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4g,2次/d,七叶皂苷钠20mg,1次/d,以控制感染、减少渗出.入院第5天行四肢切削痂异体皮(其上涂抹自体皮浆)移植术:用滚轴取皮刀取患者头皮及左小腿刃厚皮片共5%TBSA,制作皮浆,切削痂面积约50%TBSA,供、受皮面积比为1∶10.术中输血1600ml.术后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1g,2次/d,连用1周.植皮前后和术中共输全血5400ml,20%人血浆白蛋白40g.术后植皮成活率95%,浅度及残余创面外涂磺胺嘧啶银治疗.住院52d患者痊愈出院.

  • 标签: 沼气 烧伤 体温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卧床患者加温雾化吸入对改善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术后卧床的恢复期患者5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8例患者采用加温雾化护理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雾化护理治疗;以排痰量、血氧饱和度、胸片为观察参数评价两种雾化方法的治疗效果;除以上常规治疗外,对照组及观察组术前3天及术后5天停止。结果加温雾化治疗组患者的排痰量、血氧饱和度和胸片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雾化治疗组。

  • 标签: 雾化吸入 药液温度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达到更好的研究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持续加持加温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1月到2018年07月的86例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其后随机性的将全部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划分为人数均为43例的对比组及研究组这两个小组。其中对研究组中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持续加湿加温的气道湿化方法,对对比组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常规气管内滴入药液的气道湿化方法。结果研究组的治疗状况明显好于对比组,可以得出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给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采用持续加湿加温的气道湿化方法,可以看到有极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建议持续加湿加温的气道湿化方法应该成为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和气道湿化的主要方法。

  • 标签: 神经外科患者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持续加温加湿
  • 简介:摘要: 目的:为需要加温湿化吸氧的患者减少冷空气对气道的刺激,自制了一种吸氧连接装置。方法:对 我科 2019年 11月到 2020年 3月针对需要加温湿化吸氧的 23例患者,应用自制的加温湿化吸氧连接器进行吸氧, 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加温湿护效果理想,对气道刺激减少,利于痰液排出。结论:连接器使用方便、经济实惠、安全,实用于需要加温湿化吸氧的患者,减轻气道刺激,利于痰液排出。

  • 标签: 吸氧 加温 自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经鼻加温湿化氧疗在儿童重症肺炎中的疗效。方法 入组病例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入院,筛选出的70例儿童重症肺炎患儿以随机、单盲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在治疗中给予鼻导管吸氧干预,观察组以经鼻加温湿化氧疗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PaO2、PaCO2、SpO2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童重症肺炎 鼻导管吸氧 经鼻加温湿化氧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加温输液输血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本院重症监护室(ICU)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依据早期抗休克治疗中是否加温输液输血分为2组,每组均为30例,观察组加温输液输血,对照组未性此操作,对比两组寒战、死亡率,另比较两组ICU驻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观察组ICU驻留时间、PT、APTT相比对照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10.00%)、死亡率(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16.67%,P<0.05)。结论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通过开展早期加温输液输血,能改善机体凝血功能、组织灌注与供氧,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加温输液输血 寒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应用加温压缩雾化器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压缩组(n=29)和加温组(n=29)。压缩组患者接受压缩雾化器治疗,加温组患者接受加温雾化器治疗,雾化药物均选择布地奈德+沙丁胺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咳嗽、哮鸣音、喘息、呼吸困难)和临床疗效(显效、好转、无效)。结果 加温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咳嗽、哮鸣音、喘息、呼吸困难)均优于压缩组患者,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支气管哮喘老年患者给予加温雾化器雾化治疗,相较于常规压缩雾化器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症状消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加温 压缩雾化器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加温对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应用肠内营养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温营养制剂,实验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加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腹泻天数、腹泻得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腹泻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腹泻天数(11.59±2.64)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对肠内营养患者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加温可有效降低腹泻发生率,缩短腹泻天数,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肠内营养制剂 加温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温加湿暖箱应用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新生儿4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加温加湿暖箱,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日均增加体重、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加温加湿暖箱效果显著,能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护理前景,值得推广。

  • 标签: 加温加湿暖箱 新生儿护理 睡眠时间 日均增加体重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输血加温仪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7月15日期间在我院及外院出生及外院出现胆红素脑病征象并接受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治疗的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进行相同的换血操作,观察组40例,静脉输入通道中输入的血液为经过输血加温仪加热至37℃的血液,对照组40例,将血液取回后静置30min后再由静脉输入通道对新生儿进行输血。通过观察两组患儿的肛温、生命体征以及其他指标的情况,看有无低体温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观察组有2例患儿出现了打寒颤和体温下降现象,但心率、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有17例患儿出现了打寒颤和体温下降现象,其中有13例患儿心率和呼吸减缓,血压下降,并有4例患儿出现休克现象。结论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中应用输血加温仪对血液进行加温,能够有效减少术后患儿低温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输血加温仪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 低温并发症
  • 简介:哮喘性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雾化平喘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临床传统的雾化使用的氧疗湿化液为室温蒸馏水或凉开水,在雾化过程中患者常感到鼻咽部有干、冷等不舒适的感觉,以至于很多患者拒绝氧疗,影响雾化效果.如何减少雾化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提高雾化效果,成为临床护理函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次研究对哮喘性支气管肺炎患儿在常规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施行加温湿化吸氧2h,临床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雾化吸入 湿化治疗 哮喘性 婴幼儿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伞形刺加温针和齐刺温针两种方法对粘连期肩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粘连期肩周炎患者18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齐刺温针)和试验组(伞型刺加温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及临床疗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伞形刺加温针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效果更好,能够更好的降低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伞形刺加温针 齐刺温针 粘连期 肩周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在ICU患者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所收治病患142例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71例病患。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路径,常规组则为基础护理路径。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病患气道湿化指标、耐受性指标及舒适度指标的评分、护理干预效果指标评分,均略占据一定临床应用优势,组间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接受经鼻导管加温湿化高流量吸氧治疗的ICU病患,实施护理干预路径,能改善病患气道湿化指标、耐受性指标及舒适度指标,提升护理干预效果,促进病患早日疾病转归。

  • 标签: 鼻导管 高流量 加温湿化 吸氧 ICU 疗效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输液加温仪的应用意义。方法:纳入86例择期手术患者,均实施库存红细胞悬液输注,随机分组,研究组使用输血输液加温仪,对照组在室温中自然复温30min,做好输注。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输注后30min的体温明显更高、寒战发生率明显下降、输注红细胞悬液速度变慢情况明显更少,P<0.05;对比两组患者加温/复温前后的红细胞指标、血清离子指标,P>0.05。结论:在库存红细胞悬液输注过程中将输血输液加温仪应用,效果确切。

  • 标签: 输血输液加温仪 库存红细胞 悬液输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充气式加温毯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护理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到2023年7月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42人,其中男16人,女26人,年龄50岁至87岁。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在手术过程中不使用充气式加温毯,仅通过常规的手术室温度调节来维持患者的体温。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联合充气式加温毯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直肠温度和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实验分析,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直肠温度和并发症各项明显优于对照组。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明显的(P<0.05)。结果 充气式加温毯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护理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维持患者的正常体温,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充气式加温毯,以改善老年患者的手术护理效果。

  • 标签: 充气式加温毯 老年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ICU患者施以经鼻导管高流量+温湿化吸氧疗法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1.4~2022.4就诊于我院的ICU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疗法,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施以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分入对照组,施以优质护理的35例患者分入研究组,对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舒适度、耐受性、气道湿化评分均明显较好(P

  • 标签: ICU患者 经鼻导管高流量 温湿化吸氧疗法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加温营养泵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持续昏迷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前急诊重症监护室持续昏迷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分次定量以注射器抽吸营养液胃管内缓慢灌注方法,实验组采用加温营养泵治疗方法,观察、对比2组并发症、热卡达标时间。结果 实验组较之对照组,反流/呕吐/腹胀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热卡达标时间也明显缩短;上述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持续昏迷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应用加温营养泵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同时还能有效缩短热卡达标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加温营养泵 持续昏迷患者 肠内营养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中间采取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过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基础无创机械通气中间采取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可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减少住院费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