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许多疾病表现有浅表淋巴肿大(superficiallymphnodeenlargement,SLNE),其中包括全身性和局部感染,病毒、细菌(如结核杆菌等)直接侵袭,以及来自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lymphoma/non-Hodgkin'slymphoma,HL/NHL)和许多器官如乳腺、甲状腺、鼻咽部和胸腹腔器官恶性肿瘤的转移。浅表淋巴肿大可以作为上述疾病的诊断线索,甚至是重要的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

  • 标签: 浅表淋巴结肿大 超声检查 非霍奇金淋巴瘤 LYMPHOMA 病理组织学 局部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前哨淋巴活检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将其列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前哨淋巴活检、腋窝淋巴活检,分析前哨淋巴、腋窝淋巴是否存在转移的现象,从而研究前哨淋巴活检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状况的预测效果。结果前哨淋巴活检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状况的预测效果良好,发现前哨淋巴57例,检出率95%,前哨淋巴检出灵敏度95%,准确性95%,假阴性率5%,假阳性0,检出率理想。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活检,能够预测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状况,对患者后期治疗能够起到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活检 早期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对比分析乳腺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活检与腋窝淋巴清扫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治疗的55例患者进行研究,将接受前哨淋巴活检术治疗的28例患设为研究组,另外27例接受腋窝淋巴清扫术治疗的设为参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参照组对比: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较少,引流管拔除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长,并发症发生率1(3.57%),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高,两组各项研究数据存在明显化差异(P<0.05)。结论 经分析,乳腺癌患者接受前哨淋巴活检术治疗的疗效更显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同时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促使患者生活质量提升,较明显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建议此技术广泛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SLN)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合理预测NSLN转移。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前哨淋巴阳性进一步行腋窝清扫的乳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采用χ2 检验 或 Fisher 精确概率法分析SLN 阳性病人发生 NSLN 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2例患者中,非前哨淋巴转移者25例(30.5%),仅前哨淋巴转移者57例(69.5%)。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与NSLN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前哨淋巴阳性数目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非前哨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分析前哨淋巴(SLN)阳性原发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NSLN)转移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SLN阳性并接受腋窝淋巴清扫术的患者资料。获取的SLN均按示踪剂浓度排序并测量浸润灶大小。对各种临床及病理组织学因素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纳入单因素分析有意义(P〈0.05)的预测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提示NSLN转移与SLN转移率(P〈0.001)、SLN阴性个数(P=0.02)、染色剂浓度最小SLN转移(P=0.02)、SLN最大转移灶大小(P〈0.001)有关。全部SLN转移者NSLN转移可能性较非全部SLN转移者大;随SLN阴性个数增加,NSLN转移率下降;染色剂浓度越大SLN转移机会越大,浓度最小SLN转移者较浓度最小SLN无转移者SLN,其NSLN转移几率更高;最大转移灶〉2mm者出现NSLN转移可能性比SLN最大转移灶≤2mm者大。结论SLN转移率(P〈0.001)、SLN阴性个数(P=0.02)、染色剂浓度最小SLN转移(P=0.02)、SLN最大转移灶大小(P〈0.001)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原发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非前哨淋巴结转移 预测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2枚前哨淋巴(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NSLN)状态的影响因素,合理预测NSLN状态。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1-2枚前哨淋巴阳性并行腋窝淋巴清扫且排除前哨淋巴活检(SLNB)后新辅助化疗小于4周期的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χ2 检验或 Fisher 精确概率法分析其 NSLN 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73例患者中,非前哨淋巴转移者19例(26.0%),仅前哨淋巴转移者54例(74.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者两组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SLN阳性数目与NSLN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是否新辅助化疗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乳腺癌,1-2枚前哨淋巴结,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1-2枚前哨淋巴(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NSLN)状态的影响因素,合理预测NSLN状态。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1-2枚前哨淋巴阳性并行腋窝淋巴清扫且排除前哨淋巴活检(SLNB)后新辅助化疗小于4周期的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采用χ2 检验或 Fisher 精确概率法分析其 NSLN 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73例患者中,非前哨淋巴转移者19例(26.0%),仅前哨淋巴转移者54例(74.0%)。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者两组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R、PR、HER2、Ki-67、SLN阳性数目与NSLN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是否新辅助化疗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乳腺癌,1-2枚前哨淋巴结,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肠系膜淋巴炎小儿发作的特征,并可根据特征,较明确、迅速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经过治疗、观察3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特点,分析总结。结果300例患儿,264例治愈或者好转,有效率88%,36例无效。结论本病多见于12岁以下小儿,多呈阵发性疼痛,脐周疼痛为主,疼痛多可耐受,上呼吸道感染时本病易发作,特别是本病患儿出现发热时,多会出现腹痛或者腹痛症状加剧。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炎 腹痛 治疗总结
  • 简介:小儿肠系膜淋巴肿大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特别是近几年来,高频探头在小儿腹部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淋巴被探及.并且大多数淋巴的长径〉1om,导致淋巴炎诊断急剧上升,然而随访大多数患者短时间不能消失,降低了淋巴炎的可信度.通过对在我院就诊的517例肠系膜淋巴肿大患者的分析,旨在深入探讨超声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超声特征 小儿 淋巴结炎 诊断价值 高频探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淋巴检出数和淋巴转移度(LNR)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7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507例患者共计检出淋巴5801枚;转移淋巴1122枚;淋巴转移数与检出数呈正相关(r=0.171,P<0.01).淋巴检出数大于或等于12枚与小于12枚的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和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Ⅲ期患者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LNR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淋巴转移区域的同一LN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淋巴检出数对Ⅱ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更为明显.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分期及更好的预后,术中应尽量检出12枚/例以上淋巴.LNR是Ⅱ~Ⅲ期结直肠癌的预后因素,用其评估患者预后时应兼顾淋巴转移区域.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度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前哨淋巴活检与腋窝淋巴清扫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 5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 (29例 )和对照组 (29例 ),分别予以前哨淋巴活检术 (ALND)和腋窝淋巴清扫术 (SLNB)进行治疗,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上肢功能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前两组患者的上臂臂围差、肩关节外展度和 Neer评分三项指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P>0.05),术后研究组在三项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仅出现 1例活动受限和 1例上肢疼痛,并发症出现率为 6.9%,显著低于对照组( 27.59%) (P均 <0.05)。结论 前哨淋巴活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更加优质的疗效,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对术后患者上肢功能造成影响较小,同时可大大降低并发症出现率,临床效果明显,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颈部淋巴病变的鉴别诊断及在淋巴核疗效评估中使用超声诊断方式的价值。方法:选取96例我院收治的颈部淋巴肿大患者,均于2020年2月到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围绕在颈部淋巴病变的鉴别诊断及在淋巴核疗效中应用超声检查的评估价值及探讨。方法:本院将2022年1月至6月期间择颈部淋巴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0例),并对所有实验患者实行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检查后,结合患者的病例资料和超声检查结果及影像对患者进行分析和确诊诊断。结果:经过超声检查,所有患者淋巴总数为55个,患者中淋巴核为15例,炎症反应性增生为5例,单纯淋巴肿大5例,淋巴转移为15例。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并且检查淋巴肿大患者淋巴内部快血流速度和 RI 结果均大于其他组,其他组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在颈部淋巴病变的鉴别中能够显示淋巴的具体位置、边缘结构、大小直径及病变形态等,在临床围术期治疗起到了辅助作用,为颈部淋巴病变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 淋巴结病变 疗效评估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38岁,于1979年体检时发现右侧胸腔内有一肿物,约核桃大小,当时无咳嗽、咳痰、低烧、盗汗等症状,故一直未做任何治疗.1999年以来患者自觉胸憋、气短渐加重,随入我院外科治疗.体格检查:t36.8℃、p70次/min、r20次/min、bp15/10kPa.右侧胸廓稍塌陷,语颤增强,叩诊呈实音,右上肺呼吸音消失.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上右上纵隔可见巨大肿块,边缘光整,气管轻度受压左移,(见图1、图2).CT表现:右上纵膈可见7.78cm×10.27cm巨大软组织肿块,几乎占满右侧胸腔上部,CT值为35.4HU,外形光整,肿瘤内密度均匀一致,无分叶、毛刺及钙化(见图3).手术及病理所见:术中见胸腔内有淡黄色液体1500mL,吸除液体后见肿物位于右纵隔约12cm×12cm×10cm,与胸壁、右肺上叶紧密粘连,分离后切除肿物,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上纵隔巨淋巴增殖症,玻璃样变性.

  • 标签: 纵隔巨淋巴结增殖症 外科治疗 体格检查 胸腔内 P70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