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治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腹部创伤急救患者48例,对其均进行临床症状及CT或X线检查,并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然后观察其疗效及病情分型。结果48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1.67%;死亡率为8.33%;根据RISS与ISS评分标准,属于中型腹部创伤者最多,属于极重型者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创伤急救患者进行病症分析及CT或X线等相关检查,待病情确诊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可大大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部创伤 急救 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220例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精心全面的护理。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完善、细致的急救护理后,除6例因合并肺部感染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他214例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控制,治愈率为97.27%。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成功救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心力衰竭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心力衰竭 急救 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93-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急救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2例,对其进行心电等检查及监测,并采取电击除颤和心肺复苏治疗,然后对比治疗前后的心律结果及成功率。结果治疗后的心律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时的心律,且治疗时的心律明显高于治疗前心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92例患者经及时治疗后,成功的有68例;死亡的有24例;总结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等。结论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电监护、按规定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击除颤和心肺复苏等治疗,可提高其救治的成功率,而导致心律失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其次是急性心肌梗死等。

  • 标签: 恶性心律失常 急救 心肺复苏 电击除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溺水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急救中心收治的溺水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没有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而由家属或者警察送入院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通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后,观察组死亡率为2.4%,对照组死亡率为9.8%,观察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7.6%,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7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溺水患者在院前实施急救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溺水 院前急救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91-02
  • 简介:近年来,我国较大规模的突发事件频发,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亦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将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和北京市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北京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与完善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

  • 标签: 北京 卫生应急 救援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人们的社会活动日益频繁,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和灾害性事件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引发的创伤正在成为危及国民生存的"第一杀手",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提高道路交通事故伤害者的院前急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现分析襄阳市急救中心近2年接诊的6056例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病人的特点以及发生规律,报告如下。

  • 标签: 事故 交通 急救医疗服务信息系统 病人转送
  • 简介:目的:了解黄石地区院前急救的主要疾病谱以利于“120”院前急救水平的提高。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全年共1596例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占前5位的依次为创伤(包括车祸伤)、神经系统疾病(以脑血管病为主)、心血管系统疾病、醉酒,腹痛查因(包括泌尿系结石)。结论:以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为相关依据,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急救培训,更好的提高“i20”院前急救水平。调度指挥中心能根据黄石地区特点,合理配置资源,更好的完善院前急救体系。

  • 标签: 院前急救 疾病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早期静脉溶栓用于脑梗死患者临床急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激酶在发病前6小时进行溶栓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在发病前12小时进行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2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IHSS评分、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采用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不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而且可以有效减少症状缓解时间和治疗时间,提高急救效果,所以,进行静脉溶栓的时间越早,临床治疗效果越好。

  • 标签: 静脉溶栓 脑梗死 急救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指导应用于小儿高热惊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到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等待护理人员到达以后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患者使用院前急救指导,可以降低小儿患者的损伤,稳定家长的情绪,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指导 小儿高热惊厥 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8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55-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进传统急救护理过程的必要性,对提高严重的创伤病人急诊护理实效的路径进行研究探讨。方法使用统计中随机抽样的方法把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本医院进行急诊治疗的360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80例)和常规组(180例),对常规组的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般的急救护理,观察组的严重创伤病人则给予改进后的急救护理照顾。改进急救护理的方法有提前做好抢救准备、选择合适的护理人员、创立风险预警系统和完善抢救流程等。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看哪个组的护理效果好。结果对照组的严重创伤病人的死亡率低于常规组,而且其住院手术的时间也显然低于常规组。经过改良后的急救护理方法比传统的护理方法更有优势。结论经过改进的急救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效果,提高急救护理的时效性。

  • 标签: 严重创伤者 急救护理 时效 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过去两年间我院急诊科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名。其中对照组患者20例为家属或他人送至医院抢救,观察组患者22例为急诊医护人员出车抢救,入院前进行急救护理干预,以患者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为考察指标,比较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院前护理不仅能缩短救治时间,还能降低死亡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作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51-01
  • 简介: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抢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3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正压呼吸机辅助通气,动态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h动脉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38例患者中23例经NIPPV治疗2h后,Pa0。明显升高(P〈0.01),PaCO2明显降低(P〈0.01),pH升高(P〈0.05),有效率达63.2%(23/38)。对病因为AECOPD、间质性肺炎、急左心衰及肺部感染的患者,疗效显著;而对病因为支气管哮喘、肺癌、ARDS及MOF患者疗效差。其中I型呼衰成功率40.0%(6/15),Ⅱ型呼衰成功率78.5%(i8/e3),NIPPV对Ⅱ型呼衰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I型呼衰(P〈0.01)。结论:NIPPV在急性呼吸衰竭急救中疗效确切,应用时应掌握指征以提高疗效。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院前急救诊治经验,从而更好的进行临床急救。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的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院前急救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32例未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最终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措施,能够为临床急救提供依据,因此能更好的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院前急救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院前急救在交通事故伤中的效果与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急救的交通事故伤患者17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实施院前急救的17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经过院前急救,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2.4%,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75.8%,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交通事故伤患者在院前实施急救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不仅可以增加抢救的有效率,而且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交通事故伤 院前急救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