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安全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实践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在20181月实施PIVAS安全管理,选择我院20171-12月期间的配置静脉药物的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选择选择我院20181-12月期间PIVAS配置静脉药物的工作情况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药物配置情况与配药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药物污染、液体标签贴错、药物剂量差错、运送窜科、药物装错、停药处理错误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配药服务满意度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2%,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IVAS实施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减少PIVAS安全隐患,提高配药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各类错误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与积极推广。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安全管理 实践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减少差错率的实际措施。 方法:我院于 2018 年后实施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模式 ,以 2017 年 -2018 年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排药结果 作为对照组, 2018-2019 年 静脉药物配置排药结果 作为实验组, 对比实验组 静脉药物 的 排药差错率 。 结果:实验组细胞毒性药物排药差错率 0.50% 低于对照组 4.00% ;普通药物排药差错率 2.50% 低于对照组 6.00% ; 实验组平均排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中 通过使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行模式 ,可以显著降低静脉药物的 静脉药物 的 排药差错率 ,保障患者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差错率 实际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收集的医院病区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 2018年 1月一 2019年 12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电子处方资料,对超说明书用药医嘱在临床各科室的分布进行整理归类,根据相关用药说明书,对其中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病区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包括给药剂量不当、低龄用药不当、用药配伍不当、溶媒用量不当以及给药频次选择不当。在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医嘱临床科室分布总结中,神经外科不合理用药所占比例达65.34%。 结论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药师审核医嘱,发现超说明书用药医嘱,通过与临床科室的医师沟通进行用药干预,可有效降低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显著提高静脉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超说明书用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以静脉药物配置实训中心为平台的现代模拟教学方式在药学生技能培养中的作用。方法 以 2016年到 2019年间在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等对药学生进行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物的配置能力的培养。利用现场点评和考核的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评价,并通过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模拟教学的信息资料。结果 所有学生均顺利通过考核。调查结果显示: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操作水平、无菌意识有明显提高,但部分配伍禁忌药物识别有待于进一步培训。结论 基于实训中心的模拟教学对全面培养药学生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模拟教学是培养药学生技能的重要方法,可以弥补传统实训教学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难题,值得大力推广。模拟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培养药学生技能,同时也有助于缓解静脉药物配置课程岗位对接不完整状况。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 模拟实训中心 PIVAS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青霉素及头孢类常用药物皮试的配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方法: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选择本科室406例皮肤试验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皮肤试验方法治疗,研究组的患者接受新的皮肤试验治疗。比较测试准备方法,两种皮肤测试配置方法所需的时间,皮肤测试结果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研究组的患者的皮肤测试准备时间为80s,明显优于常规组的240S。皮肤检查的结果,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新型皮试组合法制备了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常用的药物皮试,操作简便,可有效减少组合时间,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青霉素 药物 皮试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 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5月 -2020年 7月 122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基于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的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观察组患者对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能够进一步优化重症监护病房人力资源配置,有助于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 重症监护病房 人力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