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分析对T细胞淋巴病患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期间~2016年期间共收取20例T细胞淋巴病患,对其治疗方式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对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结果病情缓解率为90.00%,病患死亡率为10.00%;本次护理中病患护理满意度为(46.9±2.0)分,而家属为(47.9±2.5)分,总计优秀(94.8±2.3)分。结论对T细胞淋巴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给予综合护理,是保障治疗成功率、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故该种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T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淋巴细胞淋巴/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LPL/WM)骨髓细胞形态学主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1一 2017年确诊 LPL患者 15例的骨髓增生程度,淋巴样浆细胞 (LPC)比例及分布,浆细胞比例,骨髓活检免疫标记,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 LP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较活跃占 66.6% (10/ 15),极度活跃 13.3% (2/ 15);淋巴样浆细胞可见集簇分布患者占 86.7% (13/ 15),骨髓浆细胞占肿瘤细胞比例平均为 9%; IgM免疫球蛋白升高占 93%( 14/15)。结论 LPL/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淋巴系统肿瘤, LPL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有独特的特征,系统掌握 LPL临床、骨髓形态学特征可以快速、准确诊断。

  • 标签: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骨髓形态学 免疫球蛋白
  • 简介: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其可侵犯所有年龄段的患者,且具有广泛的临床表现。上世纪70年代DLBCL是以蒽环类药物作为基础化疗,而现在利妥昔单抗的出现,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成为所有年龄段治疗DLBCL的一线治疗方案。但仍有较多患者出现复发和原发耐药,这也是DLBCL病死率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对DLBCL免疫分型、细胞形态、诊断、治疗等最新进展作如下综述。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非霍奇金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治疗方案 蒽环类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subcutaneouspanniculitis-likeT-celllymphoma,SPTCL)的临床表现、18F-FDGPET/CT显像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例SPTCL患者的18F-FDGPET/CT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皮肤损伤6例,病变多位于躯干和四肢;1例单发,位于面部;5例伴有疼痛,3例伴有溃疡,2例淋巴结受累,2例结外受侵。躯干皮肤病灶的SUVmax为3.9(1.0-10.1),四肢病灶的SUVmax为3.8(1.1-11.3),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48,P=0.804);皮肤病灶CT值〉0HU组的SUVmax明显高于CT值≤0HU组[7.0(3.0-11.3)vs1.8(1.0-6.9);Z=-7.523,P=0.000]。所有皮肤病灶、受累淋巴结及结外软组织病灶的SUVmax分别为SUVmax为3.9(1.0-11.3)、5.2(2.1-13.1)和6.2(4.0-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外软组织病灶的SUVmax明显高于皮肤病灶(P〈0.05),却与受累淋巴结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病灶的SUVmax与受累淋巴结的SUVmax差异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7例SPTCL患者中,死亡4例,均为多发,其中3例伴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3例皮肤病灶SUVmax中位数≥3.0,2例淋巴结及结外脏器受侵。结论:SPTCL临床无特征性,18F-FDGPET/CT可以提供病变的发生部位、范围、受累程度及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能够帮助临床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判,为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皮下纸膜炎样 T细胞淋巴瘤 PET/CT临床表观
  • 简介: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B-LAH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B-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确诊时的中位年龄55.5(31-88)岁,自起病至确诊的中位时间2月(2周-4月)。经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大B细胞淋巴7例,套细胞淋巴2例,不能分类的小B细胞淋巴1例。临床均以持续性发热(100%)和脾肿大(90%)为突出表现,而呼吸系统受累和消化系统受累表现为常见,以全身的肌痛和乳酸性酸中毒为首发表现1例;实验室检查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显著的铁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外周血涂片发现异常的淋巴细胞,骨髓涂片易见噬血细胞现象,流式细胞仪均检测到异常前向散射/侧向散射光(FSC/SSC)的呈轻链限制性B淋巴细胞。4例接受以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免疫化疗患者截至随访日期维持完全缓解(CR)。结论:B-LAHS临床差异极大,疾病快速进展,骨髓活检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流式细胞仪的免疫表型分析可改善B-LAHS的早期诊断。

  • 标签: 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B细胞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参考WHO(2008版)造血和淋巴肿瘤分类标准,对22例淋巴临床特征、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对淋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类的认识。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22例患者,复习其临床资料,观察HE切片病理组织学形态与细胞学形态,并对淋巴的类型、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按WHO(2008版)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与分类分型。结果(1)22例淋巴中,非霍奇金淋巴(NHL)21例(95.4%),霍奇金淋巴1例(4.6%)。NHL21例中B细胞淋巴15例(71.4%),T和HK细胞淋巴6例(28.5%)。B细胞淋巴15例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L)11例(73.3%),套细胞淋巴2例(13.3%),滤泡性淋巴1例(6.6%),小B细胞淋巴1例(6.6%);T细胞和NK细胞淋巴6例,其中NK/T细胞淋巴4例(66.6%),其中鼻型NK/T细胞淋巴3例,鼻外型NK/T细胞淋巴1例,周围T细胞淋巴非特异性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ALK-1例。(2)22例HL和NHL中,男性18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4.51,发病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0岁,病位以颈部淋巴结多见。结论22例淋巴中,NHL发病远多于HL,NHL中以DLBCL多见;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患者多见,以颈部淋巴结为多见起病部位。

  • 标签: 恶性淋巴瘤 临床病理分析 分类分型
  • 简介:目的:研究套细胞淋巴(MC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的66例MCL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价各化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结果:66例患者男女比例3.71∶1,发病中位年龄为59岁,AnnArbor分期以Ⅲ-Ⅳ为主(90.9%)。R-HyperCVAD化疗方案的CR率最高,达到55.6%,其次为R-CHOP方案,CR率为44.4%。预期5年OS为35.5%±11.5%,预期5年PFS为8.8%±5.6%。患者起病时WBC异常(〉10×10^9/L或〈4×10^9/L),LDH异常,骨髓受累及,Ki-67指数,是否合并B症状,发病时MIPI分期是否为高危组及治疗过程中是否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均为M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CL患者预后较差,多见于男性,易累及骨髓及胃肠道等结外部位,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及预后。

  • 标签: 淋巴瘤 非霍奇金 临床特征 利妥昔单抗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中 药海藻昆布药对治疗淋巴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自拟海藻昆布汤 (海藻 ,昆布 ,党参 ,获答 , 三棱 ,我术等药 )治疗淋巴 30例。结 果30例中 CR 4例 (13.3%),PR 19例 (63.3%),SD 3例 (10.0%),PD 4例 (13.3%),总缓解率 (CR+ PR)为 73%。长期用药后生存期或 5年生存率 :生存 3年以上 24例,生存 5年以上 12例 ,生存 8年以上 1例。 5年生存率为 40.0%。结论 海藻昆药对治疗淋巴具有可靠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海藻昆药对 淋巴瘤 软坚散结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淋巴病理诊断的临床因素,为提升淋巴划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3 年 1 月到 2015 年 1 月间收治的淋巴患者 200 例为研究对象,将 200 例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治疗史、影像学资料、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充分收集,对已存有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根据患者近期临床病症表现、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的临床诊断结果与现有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 结果: 影响淋巴病理诊断的临床因素为取材方式、肿瘤类型、病理类型等,结内淋巴和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的病理诊断可靠性分别为 85% 和 81% ,明显高于结外淋巴和非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的 72% 和 60% ,切除的病理诊断可靠性最高,为 70% ( 140/200 )。 结论 :临床结合病理,才能提高准确率。

  • 标签:  影响 淋巴瘤 病理诊断 临床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运用美罗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救治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综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运用美罗华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美罗华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罗华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91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所选的治疗方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两个组别,分别为其提供常规治疗和美罗华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悸发生率2.44%、头晕发生率4.8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心悸发生率17.50%、头晕发生率20.00%,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的疗效显著,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美罗华 B细胞性非霍西金淋巴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护理措施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26例淋巴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效果。结果26例淋巴患者护理效果良好,未出现1例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在淋巴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淋巴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恶性淋巴化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6例儿童恶性淋巴化疗治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常规行恶性淋巴化疗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化疗不良反应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近期疗效为(63.16%)显著高于对照组(47.39%),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84%)显著低于对照组(60.53%),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患者均经治疗后好转。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60.63%),组间差异p<0.05。结论儿童恶性淋巴化疗中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举措,可有效提升患儿临床疗效,降低化疗不良反应风险,且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恶性淋巴瘤 临床护理 观察
  • 简介:摘要肺癌被认为是免疫原性肿瘤,肺癌患者大多存在免疫抑制,机体免疫中T淋巴细胞发挥着重要的抗肿瘤作用。但T淋巴细胞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T淋巴细胞在肺癌中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医生使用甲氨蝶呤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3例非霍奇金淋巴患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并用亚叶酸钙解救后,通过检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考察患者对甲氨蝶呤的代谢清除情况,利用MTHFR677C〉T基因型检测、肝肾功能检查和药物相互作用分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甲氨蝶呤排泄延迟影响因素。结果2例患者出现甲氨蝶呤排泄延迟,其原因可能与MTHFR677C〉T基因多态性阳性、肝肾功能损伤及质子泵抑制剂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相关。结论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应发挥专业所长,密切关注甲氨蝶呤排泄情况,从而更好地协助临床医生降低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甲氨蝶呤 非霍奇金淋巴瘤 药物排泄延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美罗华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6例非霍奇金淋巴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美罗华治疗联合全方位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情绪情感和领悟社会支持方面均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观察组在不良症状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低于对照组,两组相对比,存在一定的差距(P<0.05)。结论对非霍奇金淋巴进行美罗华治疗,同时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整体治疗效果非常理想,降低不良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符合当前临床和患者需求。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罗华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在体外对套细胞淋巴Jeko-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及P2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组蛋白H3K4单甲基化、双甲基化、三甲基化及组蛋白H3乙酰化状态的变化,以及Wn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可上调Bax、caspase-3、P21蛋白表达,下调Bcl-2,抑制Jeko-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r=0.981);苯乙肼上调Jeko-1细胞组蛋白H3K4me1和H3K4me2水平及H3乙酰化水平,而组蛋白H3K4me3水平无明显改变;苯乙肼处理24h后Jeko-1细胞的WNT通路蛋白p-GSK-3β、β-catenin、c-myc、cyclinD1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单胺氧化酶抑制苯乙肼能调控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有望成为套细胞淋巴的靶向治疗药物。

  • 标签: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苯乙肼 套细胞淋巴瘤 组蛋白甲基化 WNT信号转导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