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显微外科技术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神经导管材料密切相关。神经导管的构建特别是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材料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目的:探讨生物材料构建的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数据分析。方法:SCI数据库中2001/2010检索有关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导管(nerveconduit);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nerveinjury);神经再生(nerveregeneration);壳聚糖神经导管(chitosan/chitinnerveconduit);高分子神经导管(polymer/macromoleculenerveconduit);胶原神经导管(collagennerveconduit)",共检索文献183篇。结果与结论:神经导管修复法是在神经断端之间留有一段间隙,利用神经导管在神经的远端和近端之间桥接,并创造相对密闭的环境,以充分发挥远端神经的趋化作用,同时阻隔外部的影响,减少瘢痕的产生。目前,已被用于制备神经导管材料分为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探索寻找理想的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始终在进行中。

  • 标签: 神经导管 生物材料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壳聚糖神经导管 高分子神经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治疗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2011年68例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治疗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同期行口服药物、外用药物及针灸理疗(保守治疗)的患者。结果治疗后重新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并综合评估,连续臂丛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4%,对比的保守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为79.0%,两纽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臂丛组治疗后共出现不良反应例数22例,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患区后遗症状,如痒感,蚁行感和牵拉或紧束感仍然存在,19例患者均能够耐受,并在治疗后1个月内缓解。3例患者在天气骤变后出现暂时性疼痛加重,气温升高后缓解。保守治疗组治疗后共出现不良反应例数9例,其中恶心、呕吐4例,复视、视物模糊3例,晕针现象2例,均于停药及停止针炙治疗后好转。结论连续臂丛阻滞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传统的药物和理疗具有治疗效果确切,镇痛完全的特点,可成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

  • 标签: 上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相关分析
  • 简介: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介入放射学迅速发展,已成为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作为一门以医学影像学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学科,介入放射学的持续高水平发展与介入诊疗设备的研究开发紧密相关。秉承"以人为本,简化医疗保健"的品牌理念,以不断满足介入放射学临床应用的发展需求为立足点,飞利浦"炫"系列血管介入新平台(如AlluraXperFD20、FD2020)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神经、肿瘤、外周血管的介入技术工具,为介入放射学与医学前沿技术接轨提供了良好契机。

  • 标签: 介入技术 飞利浦 肿瘤 神经 介入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
  • 简介:患者女,38岁,2年前左膝外侧摔伤,2周后左足及左小腿时有疼痛、麻木,行走、劳累后尤甚,并于左膝下外侧发现5cm×6cm×6cm肿物,逐渐增大;近2个月小腿疼痛加剧,伴左足麻木无力。专科检查:左腓骨头下方见2cm×2cm膨隆肿物,质韧,边界清楚,可推动,未扪及搏动感,有压痛,并向肢体远端

  • 标签: 神经鞘 囊肿 腓总神经 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元样PC12细胞对C3H小鼠成肌干细胞C2C12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建立PC12细胞和C2C12细胞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2C12细胞单独培养;实验组:C2C12细胞与已分化的PC12细胞共培养;阴性对照组:C2C12细胞与未分化的PC12细胞共培养。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生长因子(NGF)对PC12细胞的促分化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条件下C2C12细胞的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qPCR)检测与PC12细胞共培养3、7d后C2C12细胞生肌素、结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体外条件下,NGF诱导PC12细胞呈现神经元样特征:具有细长的细胞突起,并阳性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流式细胞检测证实:已经分化的PC12细胞抑制C2C12细胞的增殖。实验组DNA合成前期的C2C12细胞所占百分比(77.2%±0.4%)较空白对照组(71.0%±0.6%)和阴性对照组(70。8%±0.8%)高,反应增殖活力的增殖指数(22.8%±0.4%)较空白对照组(29.0%±0.6%)和阴性对照组(29.2%±0.8%)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2C12细胞生肌素、结蛋白基因的表达高于同一培养时间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化的PC12细胞抑制C2C12细胞的增殖,但促进其分化。

  • 标签: 成肌细胞 小鼠 近交C3H PC1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 简介: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为目前常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常作为肺结核、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的首选之一,组织渗透性良好,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可延缓其耐药的产生.主要副作用是视功能障碍,表现为眼痛、视力下降、视野损害及红绿色盲等,为乙胺丁醇停药的主要原因[1].

  • 标签: 乙胺丁醇 视神经损害 临床分析 口服 结核性腹膜炎 抗结核药物
  • 简介:服用膳食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已经成为不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人们希望通过服用这些膳食补充来改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目前尽管有大量的关于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防病效果和安全性的研究报道,但研究结果仍存分歧。本文就这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矿物质补充剂 膳食补充剂 复合维生素 长期服用 生活方式 健康状况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监测下泡沫硬化对中度以上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临床分级C4~C6的患者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镜下小腿交通静脉结扎+超声监视下大隐静脉主干及小腿曲张静脉泡沫硬化注射,通过随访评估症状的改善程度并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静脉闭塞情况进行观察。结果32例患者共32条肢体(C4~C6)接受治疗。平均结扎小腿交通静脉3.2(1~5)条,每条肢体平均使用泡沫硬化27.5ml。1例术后出现轻度胸闷但CT排除肺栓塞,4例曲张静脉附近呈现明显的炎性反应,3例局部存留迂曲静脉团块但超声多普勒检查未见血流信号,无脑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4.8(1~10)个月,所有患肢术后静脉曲张消失,临床症状明显缓解。C5期9条患肢的溃疡均于术后3个月内愈合。结论泡沫硬化注射可有效治疗中度以上下肢静脉曲张,联合腔镜下交通静脉结扎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可以增加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泡沫硬化剂 超声监测 交通静脉结扎
  • 简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作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疗效好,创伤小、住院费用低,目前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但采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后,若甘露醇采取常规用量使用,可能会致血肿有扩大趋势,对脑出血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E2—3,但对小剂量脱水疗效的研究很少。作者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对高血压脑出血86例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辅以小剂量甘露醇治疗,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小剂量甘露醇 治疗效果 脱水剂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 患者
  • 简介: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胸腰椎及腰椎爆裂骨折所诱发致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存在差异性。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及腰段爆裂骨折后椎管狭窄程度及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1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56例胸腰椎及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进行脊柱CT横断面椎管正中矢状径测量、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估,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9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其损伤程度与椎管占位程度显著相关,其中T12椎管占位程度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关性最高(rs=0.87、P〈0.001),T11节段椎管占位程度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相关性最低(rs=0.59、P〈0.001);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显著相关(OR=3.82,P〈0.001)。提示脊柱胸腰段骨折椎管狭窄程度、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性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 标签: 爆裂骨折 椎管狭窄程度 后方韧带复合体 神经功能损伤 胸椎 腰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颈椎的巨大侵袭性神经鞘瘤(Giantinvasivespinalschwannoma,GISS)的临床特点及结果并讨论外科策略。背景资料:脊柱的巨大侵袭性神经鞘瘤定义为占位损害〉2个椎体水平,侵蚀椎体的骨性结构,并向后侧和向外侧扩展累及肌筋膜组织。因为其临床发生率较低,特别发生在上位颈椎的就鲜有报道。方法:我们分析了巨大侵袭性神经鞘瘤(GISS)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影像学研究。

  • 标签: 神经鞘瘤 临床特点 侵袭性 上颈椎 外科治疗 外科策略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病理特点是慢性滑膜炎,导致关节逐渐退化、破坏、融合,最终可导致残疾。传统治疗RA的药物(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羟氯喹等),只能使部分患者病情达到临床缓解。近年来,随着免疫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炎患者 拮抗剂 TNF HBV 自身免疫病
  • 简介: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4例,卡马西平治疗41例,奥卡西平治疗33例。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卡马西平组和奥卡西平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2.9%和84.8%,生活改善评分分别为2.89±1.58.2.91±1.3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卡马西平组出现9例,奥卡西平组5例,2

  • 标签: 三叉神经痛疗效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奥卡西平
  • 简介:第二种层面的服务:服务项目1:可提供临床试验的“北美临床注册”服务:凡从事临床实验研究者,均应在课题进行前即认真注重和完成此项目,为临床稿件发表奠定基础。服务项目2:可为优秀科研成果向国际影响因子较高杂志投稿提供策划方案:为文章撰写设计提供合理化的咨询服务。服务项目3:可提供邀请国际一流期刊主编讲座并与其见面沟通交流了解国内优秀团队的服务:

  • 标签: 服务项目 国际 神经再生 投稿 杂志 SCI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相连多节段颈椎减压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方法:研究对象为颈椎行多节段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后路植骨融合、颈椎后路椎板切除、植骨融合及椎板成形术的手术患者。而没有定期随访、脊髓损伤造成术前及术后无法查体对比、手术范围不在颈5水平的患者都被剔除研究组。观察颈5神经根麻痹是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翻修、术前身体状况、糖尿病、吸烟、

  • 标签: 多节段颈椎 减压术后 神经根 发生率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 麻痹
  • 简介:目的探讨坦索罗辛作为一种潜在的男性避孕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按依次交叉的方式给予安慰和坦索罗辛(单次口服剂量为0.4mg或0.8mg),每次给药之间有7天的间歇期。每次给药后4~6小时,评估每个受试者的射精情况,同时记录性欲和坦索罗辛的不良反应。结果服用0.8mg坦索罗辛后,所有受试者均发生了不射精症;服用0.4mg的坦索罗辛后,有功能的精子总数显著减少。6名受试者表示服用0.8mg的坦索罗辛后出现可忍受的不适,其中1名出现眼睑下垂、2名出现鼻塞、3名出现乏力。症状在服药10小时后消失。结论坦索罗辛可导致男性射精异常,且存在剂量相关性。α1A-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坦索罗辛在将来可能成为一种男性避孕药,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标签: 男性避孕 α1A-受体拮抗剂 射精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疗效。方法:将确诊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38例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B组37例予黛力新早晨、中午各1片,C组40例予柴胡疏肝散+黛力新联合治疗,共治疗8周,在4周及8周时观察疗效。结果:C组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治疗有效率达97.5%,与A和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下降,C组效果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优于单独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柴胡疏肝散 黛力新 心脏神经官能症
  • 简介:目的:探讨五常法区域化管理在神经外科病区中的作用。方法对开展五常法区域化管理活动前后8个月科室五常法检查的平均优秀达标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患者对病区环境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与开展五常法活动前相比,科室五常法检查的平均优秀达标率54%上升至75%(P〈0.0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从13件减少至5件(P〈0.05)、患者对病区环境满意度评分从平均住院满意度(21.5±6.5)分上升至平均分数(26.4±2.6)分(P〈O.05)。结论开展五常法区域化管理能美化工作环境,护士可控区域改善明显,能加强护士的主人翁精神,促进医护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促使护理管理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公平化,杜绝差错。

  • 标签: 五常法 区域化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肺癌临床病理分类中的诊断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10例肺癌患者血清NSE的检测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数据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510例肺癌患者中共有150例患者血清NSE检测阳性,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126例,占全部NSCLC患者的26.27%(126/462);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24例,占全部SCLC患者的80.0%(24/30).SCLC患者的血清NSE检测阳性的比例(80%)与NSCLC患者相比显著增高(*9字2=10.64,P<0.01).此外,NSCLC患者血清NSE为13.99±0.52ng/mL,SCLC患者血清NSE为45.50±19.61ng/mL.SCLC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NSCLC患者(P<0.01).结论NSE对SCLC患者是一种较好的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可以用于肺癌的诊断并指导治疗.

  • 标签: 肺癌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志物
  • 简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的发育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语言障碍等,症状在2岁前出现。我国小儿脑瘫的患病率大约为1.7‰-2.26‰,其中痉挛型占60%~70%。脑瘫患者其功能改善必须经康复训练才能达到,但痉挛的持续存在使康复训练疗效很局限。解除痉挛、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第一步。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主要方法之一。

  • 标签: 脑性瘫痪 小儿 选择性神经根切断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