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肠道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小肠肿瘤性病变10例,结肠癌31例,所有患者采用口服使大小肠充盈的肠道准备方法,运用工作站多平面重建及多平面容积重建方法获得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斜面图像重建,结合横断面图像进行肿瘤性病变的MSCT征象分析和诊断价值研究。结果肠道肿瘤性病变累及最多的部位为右半结肠,回盲部和左半结肠,肠道肿瘤性病变CT征象显示最多的为表面毛糙征,在平扫期,增强动脉期和门脉期之间CT值依次升高。结论MSCT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伤和有效的肠道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方法,各种MSCT征象的分析和CT值的测定对肠道肿瘤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 标签:
  • 简介:【目的】本研究分析泌尿系结石的多层螺旋CT(multipleslicespiralCT,MSCT)和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pyehgraphv,IVP)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诊断水平和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平片、IVP及钬激光证实的85例235枚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85例均行腹部平片、MSCT平扫。【结果】结石位于第一节段为肾脏,47例141枚;第二节段为输尿管第一狭窄处,21例54枚;第三节段为输尿管第三狭窄处,9例22枚;第四节段为膀胱,8例28枚。MSCT均显示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肾积水、输尿管炎等。其中第二节段肾积水14例,第三节段输尿管扩张9例,第四节段输尿管扩张、肾积水合并输尿管炎2例,肾囊肿6例,输尿管折曲2例,无阳性结石发现。【结论】泌尿系结石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曲面重组(CUIWerdplanarreformation,CPR)可充分展现泌尿系全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资料。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肾盂造影术 多层螺旋CT 曲面重组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冠状动脉慢血流(SCF)与红细胞压的相关性。方法以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经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40%的205例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01例红细胞压〉42.9%者作为研究组,104例红细胞压≤42.9%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变量。结果研究组年龄低于对照组,而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右冠状动脉TIMI帧数及前降支动脉SCF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r=0.238,P=0.001)、前降支动脉SCF比例(r=0.206,P=0.003)和右冠状动脉TIMI帧数(r=0.209,P=0.003)与红细胞压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等因素后提示,前降支动脉TIMI帧数[OR=1.031,95%CI(1.006,1.056),P=0.014]、前降支动脉SCF的比例[OR=1.919,95%CI(1.038,3.547),P=0.038]与红细胞压独立相关。结论男性前降支动脉SCF与红细胞压独立相关,高水平红细胞压可能促进了SCF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冠状动脉慢血流 红细胞压积 男性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比较腹部Ⅲ类切口采用全缝合法与传统分层缝合法关腹的效果,以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4月~2011年3月行急诊开腹手术且符合Ⅲ类切口标准的患者298例,观察组162例采用全缝合法关腹,对照组136例采用分层缝合法关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9vs.129.7,90.8vs.115.3,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2.2%vs.11.0%,P〈0.05),术后早期(48h内)下床活动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38.3%vs.72.1%,P〈0.01),平均拆线时间延长(15.4vs.8.4,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13.0%),对照组50例(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全裂开、窦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两组术后各种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缝合能降低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窦道形成、全裂开的发生率,但拆线时间延长,术后疼痛感更明显,早期下床活动者减少,更适用于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

  • 标签: 缝合技术 切口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用酶与直接离子电极检测血清钾钠氯离子。方法用真空促凝集试管采集静脉血液,离心机分离血清,取混合血清分别用酶和离子电极,对比重复检测20次,观察仪器及试剂的重复结果。取230例不同患者血清,包括30例有黄疸、溶血和高三酰甘油等血清,其中胆红素最高在45.8μmol/L以内,三酰甘油在6.0mmol/L以内,观察两种方法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与超范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用混合血清样本重复20次比较,钾钠氯各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0份随机样本,包括黄疸、溶血和脂血等血清等样本,两种方法钾钠氯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呈直线相关。结论两种方法检测钾钠氯均有很好的重复性和相关性,非重度黄疸、溶血和乳糜血乳糜等血清对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钾钠氯 酶法与离子电极法 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在慢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急腹症患者80例。分析和观察两组患者应用16螺旋CT影像灌注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100%,且观察组患者胰腺组织血流量(B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着重要的提示意义,其诊断准确率高,数据观察细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06-2012-1160例肋骨及肋软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者均经平片和普通CT扫描检查未清楚显示损伤情况,后所有患者进行MSCT扫描,利用专业工作站进行MPR(多平面重建)和VR(容积再现)的三维重建.结果经MSCT三维重建具体诊断为:单处肋骨骨折损伤22例,多发肋骨骨折损伤38例,伴肋软骨骨折损伤5例,伴胸骨骨折3例;共155处损伤,完全骨折122根,不完全骨折33根;其中4~10肋骨折比例77.42%明显高于其他位置,腋段骨折比例50.79%明显高于前肋、后肋骨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及肋软骨损伤的诊断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肋骨损伤 肋软骨损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解骨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双接骨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32例患者均全部随访成功,所有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在术后2周内切口出现分泌物,换药之后伤口有效愈合;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达90.62%。结论使用双接骨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们具有牢固可靠的优点,优良率较高。

  • 标签: 双接骨板内固定 治疗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缺损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本科室近两年收治的28例新生儿胃破裂患者分为干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干预护理组14例进行围手术护理,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常规护理组14例进行一般性的护理。结果干预护理组有利的支持了新生儿的正常治疗,14例患者中痊愈13例,死亡1例。常规护理组14例,痊愈11例,死亡3例。结论围生期的特殊温煦护理对于新生儿的病情康复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胃壁肌层缺损 围生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64螺旋CT对胃癌诊断及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胃癌35例患者的64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CT诊断胃癌中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与术后大体测量数值差异显著(P〈0.05);显示胃壁溃疡与术后大体观察的差别较大;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胃壁溃疡、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显著(P〈0.05)。血管造影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患者共计35例,显示率均达100%;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分别显示34例、35例,显示率分别为97.14%、100%;胃短动脉、胃后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左动脉分别显示20例、23例、34例、33例,显示率分别为57.14%、65.71%、97.14%、94.29%。结论64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胃癌 64层螺旋CT 肿瘤血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64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63例进行64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死亡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依次为13.33%、86.6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64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64 层螺旋CT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家住辽南石碣村、现已86岁的黄阿婆在生命旅程中,总结出了“三不”养生,即:不闲着,不忌口,不抱怨。

  • 标签: 养生法 老年人 饮食习惯 体育运动
  • 简介:目的比较单孔及三孔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单孔及三孔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穿刺孔漏气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膜穿破率、术中增操作孔率、取石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方法穿刺孔漏气率、取石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腹膜穿破率及术中增操作孔率三孔组较优(P〈0.05)。结论单孔较三孔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具有微创及美容等优势,须在不断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明晰该技术的潜力及应用范围,以达减少手术创伤和美容效果的医、患追求。

  • 标签: 单孔法 三孔法 后腹腔镜 输尿管 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5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对其予以小创口锁定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通过12-24个月随访,患者未出现术后感染、内固定失败等情况,术后8-12周骨折愈合Bohleers角、Gissane角均获得明显改善,且手术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VAS评分均值是(1.5±1.6)分,未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症状。结论微创锁定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简单,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

  • 标签: 微创 锁定板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HPLC(高效液相色谱)诺氟沙星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Dionex色谱柱C18(5μ,250×4.6m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5nm。结果诺氟沙星在0.20053mg?mL~2.0053mg?mL之间时出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达到99.85%,检测限达到0.005ng。结论HPLC操作简便、精准快速、重复性高,可以被用以有效控制诺氟沙星的质量。

  • 标签: 诺氟沙星 HPLC(高效液相色谱) 含量测定
  • 简介:绕肝提拉最早由Belghiti提出,在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时采用止血钳插入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建立肝后隧道并留悬吊带提拉肝脏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难点是建立肝后隧道,其严重并发症是损伤血管引起出血。本文对肝后隧道建立的解剖学基础、手术技巧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医师在肝切除、肝移植及肝外伤等肝脏外科手术中应用绕肝提拉提供参考,旨在降低采用该方法行手术治疗的并发症,提高其应用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 标签: 肝切除 肝移植 绕肝提拉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能否加速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8月至2012年9月住院分娩的产妇、年龄在17~33岁、孕周在37~40周、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无骨产道及软产道异常,无合并症,分为观察组(气囊仿生助产)和对照组(自然分娩)各50例。对比观察两组产程缩短情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各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 标签: 气囊仿生,助产,缩短,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