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外奇穴颈穴系手三阳经交会,最能通利手三阳经脉,用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肢疼痛、痿痹。

  • 标签: 穴,颈臂 颈椎病 神经根型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分娩性丛神经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所有分娩性丛神经损伤患儿当中随机选择其中的90例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这9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的45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的45例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78.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分娩性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对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明显改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丛神经损伤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小儿丛神经损伤患者,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为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肌力以及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均明显提高,效果优于对照组,通过对2组患者的有效率进行统计,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小儿丛神经损伤采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更佳。

  • 标签: 电针 康复训练 小儿臂丛神经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丛(颈深+颈浅)联合丛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I-II级的锁骨骨折病人128例。采用颈丛(颈深+颈浅)联合丛阻滞麻醉。观察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围术期生命体征变化。结果麻醉阻滞效果完善,病人生命体征基本平稳,结论低浓度局麻药颈丛联合丛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麻醉效果佳,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锁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患者中进行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神经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乳腺癌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神经的乳腺癌手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几率进行对比,研究组的肿瘤复发和转移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60%),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进行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神经手术,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肿瘤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明显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了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保留胸前神经 保留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超声引导下不同横突入路肌间沟丛阻滞在肩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三种不同横突入路肌间沟丛阻滞实施上肢手术150例,C5、C6、C7横突入路分别为52、50和48例。评价阻滞后30min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效果,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总的优良率为98.5%,C5、C6、C7入路分别为94.8%、92.9%和96.1%。其中C5入路对腋神经,C7入路对尺神经阻滞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横突入路的肌间沟丛阻滞,定位简单,成功率高,可满足整个肩部上肢手术的要求。

  • 标签: 低频超声 臂丛神经阻滞 横突定位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丛神经阻滞相对于传统盲探下丛神经阻滞的优越性和实践经验。方法选取我院采用超声引导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20例(超声引导组),同时选择同期采用盲探异感法丛神经阻滞(盲探丛阻滞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各生理指标、生命体征变化、神经阻滞效应和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成功率均优于盲探丛阻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盲探丛阻滞组的并发症高于超声引导组,但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有助于使麻药准确注入至最佳位置,提高麻醉质量。

  • 标签: 超声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从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丛麻醉上肢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丛神经阻滞,对照组4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X2=10.530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丛麻醉上肢手术的患者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右旋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丛神经组织下行上肢手术患儿的麻醉效果。方法抽选70例择期行行上肢手术患儿,将其分成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于丛神经阻滞下采用丙泊酚+右旋美托咪啶予以静脉麻醉,对照组丛神经阻滞下仅采用丙泊酚;经静脉诱导,两组均给予面罩吸氧。比较两组患儿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30min(T3)各时段血压、心率、术后疼痛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血压、心率较对照组更稳,疼痛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丙泊酚于丛神经阻滞下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复合麻醉,能稳定患儿循环系统、降低疼痛,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右旋美托咪啶 丙泊酚 臂丛麻醉 苏醒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经单铰链式固定架进行辅助固定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随机抽取于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该院收治的 42例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研究,其中对照组 21例行内固定 +石膏治疗,观察组行内固定 +支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 Mayo评分和预后效果。 结果 经对比,对照组患者的 Mayo优良率为 57.14%,明显低于观察组的 90.48%;且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和前臂旋转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Mayo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两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单铰链式固定架进行辅助固定效果显著,可明显患者的肘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 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单铰链式固定架;辅助固定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one-arm hinged fixator on complex elbow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Methods 42 cases of complex elbow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7. 21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plus plaster.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plus stent. The Mayo score and progno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Mayo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7.1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0.48%), and the elbow mobility and forearm rot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ayo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single arm hinged fixator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elbow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It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elbow joint function,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s safe and effectiv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以低容量局麻药行靶向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72例ASAI或II级急诊或择期丛麻醉下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I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10ml;IIIII组均采用传统异感法行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分别为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10ml和20ml。比较三组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I组丛阻滞成功率高于III组,明显高于II组,起效时间I组快于III组,I组、III组明显快于II组。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低容量局麻药丛神经阻滞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神经刺激器定位 靶向 臂丛神经阻滞 低容量局麻药
  • 简介:摘要目的为研究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收诊时间在2017年2月~2017年5月期间的符合实验研究标准的104名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52名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进行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于对照组的52名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常规性的全身麻醉,对所有患者手术期间的身体情况进行密切的跟踪调查,详细记录相关实验数据,研究进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拔管时间、镇痛药物用量、手术麻醉效果满意度评价等情况。实验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于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效果的满意度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6%。实验组患者手术完成后的准确拔管时间为(8.1+2.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11.0+3.8)min,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镇痛药物的实际使用量为(0.045+0.002)mg,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0.055+0.036)mg。两组患者之间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减少手术过程中镇痛药物瑞芬太尼的使用量,缩短拔管时间,促进手术效率的提升,提高患者对于麻醉手术治疗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进行深入的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肩关节镜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高血压患者丛阻滞麻醉下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入治我院接受丛阻滞麻醉的8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患者行麻醉丛阻滞麻醉之后,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情况的缓解较比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具有一致性,研究组患者的镇静清醒程度比对照组患者的清醒程度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高血压患者丛阻滞麻醉下镇痛的临床效果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高血压 臂丛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啶用于高血压病人丛阻滞麻醉下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68例丛阻滞麻醉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输注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则输注右美托咪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镇痛、镇静效果,以及各临床指标。结果手术10min、45min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和镇静评分(OA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RR)、心电图(EKG)和无创血压(B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丛阻滞麻醉之后,输注右美托咪定,其临床镇痛、镇静效果较为明显,并且患者术后的呼吸、心电图和血压等指标较为优越,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高血压 臂丛阻滞麻醉 镇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高血压患者,在丛阻滞麻醉下,镇痛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入院的4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进行麻醉镇痛,观察组则采用右美托咪啶进行镇痛治疗,对两组患者镇痛疗效做分别评估测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使用了右美托咪啶的观察组,平均动脉压降低、心率变慢,双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讨论在对高血压患者丛阻滞麻醉下镇痛的手术中,大剂量的持续使用右美托咪啶,可以起到控制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能充分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将镇静效果持续。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臂丛阻滞麻醉 高血压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105例行上肢骨科手术患者分为甲组(35例,应用0.3%低浓度罗哌卡因)、乙组(35例,应用0.4%中浓度罗哌卡因)、丙组(35例,应用0.5%高浓度罗哌卡因)。对比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浓度升高,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逐渐升高,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浓度越高时,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镇痛更持久,但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亦越高,为保证安全性,可对患者应用中浓度(0.4%)罗哌卡因。

  • 标签: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乳腺癌单、单中心Ⅱ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一线、二线治疗失败者,且自愿尝试三线治疗,口服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对服药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本组病例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9例,进展10例,疾病控制率达到67.74%;本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35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不良反应为Ⅰ-Ⅱ级腹泻、骨髓抑制,无死亡病例,无患者因为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结论采用靶向药物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乳腺癌,可取得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能够耐受。

  • 标签: 晚期乳腺癌 靶向药物 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娩性丛神经损伤应用神经丛封闭和穴位注射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上肢功能和皮肤感觉情况。方法分析本院于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分娩性丛神经损伤90例患儿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行一般康复治疗4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行神经丛封闭和穴位注射联合治疗45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上肢功能和皮肤感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概率91.11%和上肢功能优良率84.44%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分娩性丛神经损伤应用神经丛封闭和穴位注射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 穴位注射 神经丛封闭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18例上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解剖穿刺定位下神经阻滞麻醉,为常规组,一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丛神经阻滞麻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100%(9例),高于常规组的55.56%(6例),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4±1.3)min,麻醉操作时间为(4.1±1.2)min,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为(332.4±21.3)min,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上臂骨折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或腋路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操作简单,麻醉效果好,推荐在临床中进行使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上臂骨折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