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自2004年5月~2008年4月,笔者采用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3例(47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 克氏针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拨复位结合中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方法采用柯氏针C型臂透视下拨复位,并结合中药治疗跟骨骨折。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过1~3年随访,治愈31足,好转17足,未愈4例,术后总有效率92.3%。结论拨复位结合中药治疗跟骨骨折简单易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实施。

  • 标签: 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 中药治疗 结果判定
  • 简介:球囊压法是我们首创的一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的操作技巧,可使球囊易于通过主支支架网眼进入分支血管.即以预扩张时已使用过的球囊不能通过主支架支架网进入分支时,将该球囊顶在分支开口处,以6-8atm扩张,随后将球囊送入分支,扩张分支开口.方法连续入选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采用单支架策略或provisionaldoublestent策略,主支支架释放并交换导丝后分支开口受压明显者共152例.以预扩张时已使用过的球囊有78例顺利进入分支开口.不能通过者共74例.随机分为2组球囊压法组38例,传统方法组36例.比较两组球囊进入分支的成功率、球囊使用量、手术时间(从尝试使球囊进入分支至完成分支有效扩张)、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球囊压法组成功率29/38(76.3%),传统方法组成功率25/36(69.4%),P<0.05,所有不成功患者均通过主支支架内球囊锚定完成分支扩张.两组中成功完成分支扩张者的球囊使用量分别为(1.8±0.6vs2.6±0.8,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4.8±3.2vs8.2±4.3min,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球囊压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成功率略高,手术时间缩短,球囊使用量减少,并发症无增加,是一种安全、效果良好且经济的介入技术.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叉病变;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球囊支架对吻术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67-01

  • 标签:
  • 简介:肱骨外科颈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5%,其治疗方法争议较多,因骨折类型、骨折严重度、患者年龄、骨质的不同而异,治疗结果也有较大差异。微创经皮拔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周软组织刺激少,具有足够的抗折弯、抗旋转、抗拔除力,内固定较为稳定,有利于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从而缩短临床愈合时间。笔者采用微创经皮拔空心钉内固定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27例,并与传统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法进行了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肱骨外科颈骨折 内固定法 治疗方法 经皮撬拔 空心钉 微创
  • 简介:目的比较治疗跟骨骨折斯氏针闭合拨复位固定与切开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2000年6月至2008年8月采用斯氏针闭合拨复位固定与切开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共76例87足。其中斯氏针固定34足(斯氏针固定组),切开钢板内固定53足(钢板固定组)。结果随访8~38个月,平均(16.8±4.5)个月。术后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在SandersⅢ、Ⅳ型骨折中,斯氏针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41.7%(5,12)、16.7%(1/6),钢板固定组优良率分别为82.1%(23/28)、73.3%(11/1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应根据骨折分型选取相应的内固定方法。SandersⅡ型骨折宜选用斯氏针闭合拨复位石膏外固定,SandersⅢ、Ⅳ型骨折宜行切开钢板内固定复位。

  • 标签: 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 斯氏针 钢板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对跟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拨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跟骨骨折患者86例为对象,分为拨组和切开组各43例,对手术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拨组患者手术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拨组明显少于切开组。Maryland评分拨组明显高于切开组,且拨组治疗优良率为90.07%明显高于切开组的67.44%(p

  • 标签: 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 切开复位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中应用切开复位与拔复位方案治疗效果对比情况。方法抽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跟骨骨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选择58例采取切开复位治疗方式,参照组选择58例采用拔治疗方式。对比分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感染、切口皮肤坏死、足跟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率为3.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3.8%,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拔复位方案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并发症率以及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切开复位,显示切开复位术后恢复效果更为理想,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撬拔复位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跟骨骨折患者行闭合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筛选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 我科室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方法 1:1 的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 40 例,探究组 40 例,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探究组进行拨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指标和足部功能的恢复状况数据。 结果: 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均显著较小,足部功能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结论: 在跟骨骨折患者中采用闭合复位拨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手术指标,提升足部功能恢复状况,在实际临床中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闭合撬拨复位 螺钉内固定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髓内拨治疗歪戴帽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 对 2013年 6月至 2016年 6月我院收治的 18例单纯桡骨小头歪戴帽型骨折,采用弹性髓内针拨复位并给予康复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 3-12月随访,所有患者在约术后 3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没有畸形发生。与健侧肘关节对比无肘内翻和肘外翻,术后 3月根据 Mayo肘功能评分评定,优 15例,良 3例。优良率 100%。结论: 弹性髓内钉髓内拨治疗单纯歪戴帽型桡骨小头骨折,创口小,骨折愈合快,术后肘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弹性髓内钉 髓内撬拨复位 桡骨小头骨折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腔内后放射治疗的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来我院进行妇科肿瘤后装腔内放疗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程度以及早期放疗的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率、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率、膀胱不良反应率、直肠不良反应率以及皮肤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妇科肿瘤后装腔内放疗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放疗科护士做好腔内后治疗的护理配合工作,给予综合护理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跟骨骨折患者实施顶压手法结合钢针微创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预后状况。方法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治疗方案分为常规组(n=60,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联合组(n=60,顶压手法结合钢针微创拨复位内固定),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联合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负重训练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联合组sandersⅡ型、Ⅲ型舌状骨折患者KerrAtkins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sandersⅢ型关节压缩骨折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高低,P<0.05。结论不同类型跟骨骨折患者实施顶压手法结合钢针微创拨复位内固定治疗预后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跟骨骨折 顶压手法 钢针微创撬拨复位内固定 预后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经皮拨与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患者选择更佳的治疗方式。方法分析在2014年5月-2016年9月期间于我科住院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经皮拨(42例)和切开复位(42例),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①经皮拨组术后1年与术后1周比较,Bohler角及Gissane角减小,跟骨高度减小,跟骨宽度增加。②切开复位组术后1年与术后1周比较,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跟骨宽度均无显著变化。③两组对比术后1年切开复位组较经皮拨组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增大更明显,跟骨高度增加更多,跟骨宽度减小更明显(P<0.05)。结论长期随访后发现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患者愈后更佳,切开复位法可作为该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经皮撬拨 切开复位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利用经皮拨复位空心钉与跟骨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自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本院诊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200例,采用经皮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A组)和跟骨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B组)治疗各100例(102足)。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Kofoed评分、Maryland评分。结果200例均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0.5个月。2组术后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Kofoed评分、Maryland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拨复位空心钉和跟骨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术均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根据软组织条件与骨折走行方向及粉碎程度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跟骨骨折 空心钉 解剖型跟骨钛板 内固定
  • 简介:【摘要】对于宫颈癌患者所实施的腔内后治疗主要是对体外照射治疗的补充,其技术应用优势则体现在微创、效果佳、定位精准等方面,但同时也需要注意该技术及所用设备具有复杂性特点,故实施的安全存疑。为了充分发挥腔内后治疗的技术优势,为宫颈癌患者群体提供安全可靠的治疗,临床认为有必要加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 标签: 宫颈癌 腔内后装治疗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用箱式吸氧进行氧疗对早产儿生命体征、喂养奶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某医院进行氧疗的早产儿3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0例。对照组使用鼻导管吸氧法干预,研究组使用箱式吸氧干预。统计两组早产儿吸氧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新生儿心率、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统计两组早产儿喂养奶量及出院体质量,检测早产儿血气指标,应用酶标分析仪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研究组早产儿吸氧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50.15±5.65)h、(11.56±1.24)d,对照组早产儿吸氧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58.12±6.23)h、(14.02±1.52)d,研究组吸氧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60、17.290,均P

  • 标签: 早产儿氧疗 箱式吸氧 生命体征 喂养奶量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斯氏针三角形拨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优点。方法选择3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三根斯氏针闭合复位固定,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并进行预后评价。结果全部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2)周,无感染,畸形愈合3例,功能恢复优良率90.3%(28/31)。结论经皮斯氏针三角形拨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抗压、抗扭转能力强,其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肯定,具有广泛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行体外照射及腔内放射治疗的护理措施及对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对73例宫颈癌患者行体外+腔内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73例宫颈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结论对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的有效护理干预,是宫颈癌患者放疗成功的重要保证的关键。

  • 标签: 宫颈癌 放射治疗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