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多动症与血、锌水平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多动症患儿3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的实验室微量元素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儿童的Pb指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Zn、镁指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指标数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儿童的铁指标数与对照组儿童指标数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多动症与血、锌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多动症儿童的Pb指标高于健康儿童,Zn指标数低于健康儿童组,可以作为临床对多动症儿童的检测标准。

  • 标签: 儿童多动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76例老年股骨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术后护理。方法做好一般护理、患肢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重视肢体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结果74例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死亡。结论术后精心护理是老年股骨隆间骨折术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功能的关键。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NFA治疗股骨间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入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隆间骨折患者54例按照Evans-Jensen分型,Ⅰ~Ⅴ型分别有7、8、16、13、10例。同时观察分析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术中平均失血量(301.2±77.8)ml,手术平均用时(88.7±13.8)min。术后进行为期三年的随访,其中有49例骨折达临床愈合,5例因随访时间不足无法判断愈合情况,需进一步观察愈合情况。没有出现感染、内固定失败以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PNFA治疗股骨隆间骨折更为合适。

  • 标签: PNFA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胶体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血的方法。方法全血加TritonX--100及1%硝酸溶液直接进样测定。结果本法操作简单,污染少,重复性好,为0μg/L—4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测定试剂空白标准差,的检出限为3μg/L,加标回收率为98.3%—102.5%之间,准确度好。结论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血检测。

  • 标签: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胶体钯 血铅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隆重建加翻修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9月江西省进贤县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59例高龄股骨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31例,年龄78-95岁。均采用2枚克氏针加钢丝环扎技术重建股骨大隆结构,翻修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术后随访观察关节假体和大隆愈合等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59例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例打入假体过程中出现股骨近端劈裂骨折,予环形钢丝捆扎,长柄假体置入。手术时间80~120min,术中失血量200-400mL,术中、术后输血300-600mL,术后下床时间3~6d,住院时间12-18d。随访6个月,随访期间1例于术后4个月死于慢性多器官衰竭。术后1、3、6个月X线片示假体位置好,无松动塌陷,无髋关节脱位;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疗效优23例,良3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1.38%(53/58)。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大隆重建加翻修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式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股骨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股骨隆间骨折行复位内固定治疗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86里股骨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切开直视下复位DHS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用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DHS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DHS内固定治疗对股骨隆间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只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复位内固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PCCP与PFNA治疗股骨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择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90例股骨隆间骨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45例,实施PCCP术,对照组45例,采取PFNA术。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和治疗优良率。结果2组的手术用时和治疗优良率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的手术切口和术中失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CCP与PFNA治疗股骨隆间骨折的疗效差别不大,但PCCP更加安全,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CCP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FNA治疗老年股骨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1月—12月和2016年1月-12月老年股骨隆间骨折各50例,其中2015年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治疗,2016年的患者给予PFNA治疗,依照围手术期不同护理方法分组。对照组50例,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围手术期采取全面护理。护理后组间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日较短,并发症率低,满意度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采用全面护理,效果显著,推荐临床使用。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治疗 围手术期 全面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隆间骨折术后应用改进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治疗并且护理的股骨隆间骨折术后患者一共88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这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实施改进护理流程,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术后4周,观察组的下肢功能优良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术后2、3、4周两组的膝关节伸肌肌力分级均获得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股骨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给予改进护理流程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隆间骨折高龄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患者例数为45例,对以上患者均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90.3±2.9)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379.33±4.28)ml,住院时间平均为(22.3±2.5)d。手术后,患者的生理功能改善评分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同时在上述患者的住院期间,无死亡的患者,经为期半年的随访,患者恢复均良好。结论高龄股骨隆间骨折的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安全性较高,患者预后理想。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隆间骨折术后应用改进护理流程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股骨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改进护理流程。观察患者护理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患者满意度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结论股骨空间骨折术后应用改进护理流程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提升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改进护理流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股骨隆间骨折分别经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以及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股骨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PFNA组(n=50)和PCCP组(n=5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CCP组的手术时间短于PFNA组,出血量少于PFN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以及PCCP均为治疗老年性股骨隆间骨折的有效方式,但在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合并多类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PCCP的效果更为突出。

  • 标签: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经皮加压钢板 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高龄患者股骨隆间骨折术后护理及压疮预防的措施。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自 2012.1-2015.6收治的股骨隆间骨折并择期手术的 80例高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 40例,观察组 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 7.5%,对照组 32.5%,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给予高龄股骨隆间骨折在术后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褥疮的情况,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术后护理 压疮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依据不同类型不同手术方式将我院骨科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28例患者为一组,将实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42.37±10.37)、手术时间(64.31±8.21)、住院时间(11.38±3.21)均得到显著改善,对比参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与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均有一定效果,但是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