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并用于修复大鼠腹壁缺损,与美国强生公司的ULTRAPROTM补片对比,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SIS)修复大鼠腹壁缺损后的大体效果及局部炎症反应。方法按照文献中报道的方法制作SIS材料并修复大鼠腹壁缺损(S组),并与美国强生公司的ULTRAPROTM补片(P组)进行对比,于术后3、8周取材,观察并评估2组大体修复效果及修复材料-肌肉交界处局部炎症反应。结果术后3周,SIS材料大体外观类似肌肉筋膜组织,缺损修复区域材料增厚;HE染色可见S组与P组大鼠腹壁缺损的修复区域均伴有炎症细胞浸润,SIS部分降解,部分胶原组织生成。术后8周,SIS材料边缘模糊不清,与周围正常肌肉筋膜组织相融合,缺损修复区域组织增厚明显;S组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SIS进一步降解,大量排列紧密、有序的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术后3周及8周,P组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均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S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效果显著,局部炎症反应轻微,并能够促进胶原组织增生。

  • 标签: 腹壁 修复 炎症反应 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复康Ⅵ方治疗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的疗效。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实验组24只,将实验组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模型组与肾复康组,2w时肾复康组给予肾复康Ⅵ方治疗4周。于第2w与第6w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6w时测ALB、TC水平,取肾脏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肾复康组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大鼠一般状态好转,6w时24h尿蛋白定量降低(P<0.05),正常组ALB,TC较模型组与肾复康组高(P<0.05),肾复康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光镜下正常组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正常,肾组织病变程度肾复康组较模型组减轻。结论肾复康Ⅵ号方能够改善大鼠一般状态,降低24h尿蛋白定量,但对ALB、TC不明显,可以改善肾脏病变程度,延缓阿霉素肾病的病情进展,对阿霉素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阿霉素肾病大鼠 肾复康
  • 简介: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在大鼠肝脏缺血后处理中的表达与作用。方法:采用大鼠70%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缺血后处理+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1组(Nec-1组)。取下腔静脉血检测ALT和AST的水平;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进行Suzuki’s评分;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RIP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肝组织病理学表现明显改善,Suzuki’s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ALT、AST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Sham组相比,IR组、IPO组及Nec-1组TNF-α和RIP3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相比,IPO组RIP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IPO组相比,Nec-1组RIP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肝脏缺血后处理中有RIP3介导的程序性坏死的参与,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RIP3的表达从而减少程序性坏死的发生有关。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肝脏损伤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 简介:目的观察硫酸乙酯肝素疗法在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硫酸乙酰肝素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背部皮肤创面模型,采用随机表数字法将30只糖尿病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n=15)采用皮下注射0.5ml硫酸乙酰肝素(0.3mg/L),对照组(n=15)则采取皮下注射0.5ml生理盐水,术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并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两组大鼠创面炎症反应和FGF、KGF、TGF-β和IL-6含量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5天中性粒细胞相对于对照组较少,肉芽组织无明显水肿;术后10天中性粒细胞较前减少,伴有局部毛细血管增生;术后15天新生肉芽组织基本完成修复,而对照组创面仍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术后第10和15天,实验组FGF和TGF-β阳性表达含量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天,实验组KGF阳性表达含量水平较对照组高,而IL-6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乙酰肝素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创面炎症反应,调节FGF、KGF、TGF-β和IL-6含量水平,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从而达到创面愈合。

  • 标签: 硫酸乙酰肝素 糖尿病大鼠 创面愈合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 简介:目的探讨CEUS评价不同时期大鼠肝泡状棘球蚴病(HAE)血流灌注的价值。方法采用CEUS观察70只成功感染HAE的大鼠在接种后不同时期(9、28、50周)的血流灌注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接种9周时55个(55/70,78.57%)病灶表现为高回声,15个(15/70,21.43%)病灶表现为混合性回声,病理表现为乳白色单/多囊泡样结构。随接种时间的延长(28、50周),病灶最大径逐渐增大,病灶内部实性成分及钙化灶逐渐增多,部分病灶可出现液化坏死。镜下病灶周边纤维组织逐渐增厚,周边见微血管聚集区。接种9周时CEUS显示病灶呈环状强化及分隔样强化,28周及50周时呈环状强化或伴细线样强化及无强化。CEUS后病灶边缘增强带最大宽度与病灶最大径比值随接种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P=0.02)。结论接种后不同时期大鼠HAE病灶的超声征象渐趋复杂,坏死区及钙化灶增加,CEUS可显示不同时期病灶周边及内部的血流灌注特征。

  • 标签: 泡状棘球蚴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测量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及海马区Caspase-9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可能的损伤机制并为以后研究调控其表达而阻断脑细胞凋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闭塞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20min后恢复再灌注24h。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50±10)g,随机分为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组(n=12)。依据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9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出现任何神经缺失症状;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HE染色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神经元形态结构正常;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半暗带(部分额叶皮层及纹状体内侧区)及海马CA1区脑组织结构变疏松,间质水肿有空腔形成,神经元数量减少,体积缩小,排列紊乱疏松,神经元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免疫组化假手术组Caspase-9蛋白微量表达;缺血再灌注组表达明显增强(P<0.05)。

  • 标签: Caspase-9,缺血再灌注,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合理饮食、体育锻炼、减少心理伤害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饲喂和链脲佐菌素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设计单纯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减少超声波刺激和综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进行护理干预,研究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对空腹血糖、血脂和糖耐量的影响。结果干预2周后,各干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各护理干预组血脂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评分干预组(干预4组)最明显。结论合理饮食能缓解血糖升高,对降低血脂、改善糖耐量异常也有显著作用;体育锻炼对血糖、血脂和糖耐量异常具有一定作用;单纯减少心理伤害对糖尿病大鼠的作用并不明显;综合护理干预优于单项措施的实施。

  • 标签: 2型糖尿病 护理干预 大鼠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的炎性因子表达,并且重点分析炎性因子与胃黏膜病变之间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后2h和12h后分别各取8只动物经肠系膜上静脉采血,检测血清TNF-α、IL-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测定胃黏膜血流和损害情况及NF-κB蛋白活化水平。采用SPSS17.0和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炎性细胞因子和胃粘膜血流量(GMBF)等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模型组建模后2h的TNF-α、IL-1水平显著高于建模前和对照组(P〈0.05)。模型组建模后12h的NF-κB、TNF-α、IL-1水平显著高于建模前和对照组(P〈0.05)。模型组造模后2h出现出轻微的泡壁水肿,但无炎细胞浸润,无出血发生。12h后观察到黏膜充血、水肿、粗糙不平,点状出血、淤点或淤斑,点状或者斑片状糜烂,黏膜可见血管显露或者是粗大皱襞及结节。模型组的GMBF表达量与血清NF-κB表达水平之间呈密切负相关(P〈0.05)。而与TNF-α、IL-1无相关性(P〉0.05)。结论炎症介导了NF-κB的活化,导致了胃黏膜局部缺血发生,并最后导致了胃黏膜的损伤。而且NF-κB的活化同时也在不断的反向调节TNF-α、IL-1的升高,加重了急性胰腺炎的发展。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胃粘膜 NF-κB 白细胞介素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乘气汤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胰腺腺胞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平均体重200g),将大鼠按照随机表分为模型组、大承气汤组。其中模型组30只,大承气汤组30只。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模型采用L-精氨酸腹腔注射,造模成功后3小时后,大承气汤组采用灌胃针灌服大承气汤,模型组灌服等计量生理盐水。在灌服后采用断颈法处死大鼠,开腹采取大鼠胰腺组织,利用TUNEL检测技术,分批进行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模型组与大承气汤组大鼠胰腺腺胞细胞凋亡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承气汤可以提高胰腺腺胞细胞凋亡率,改善胰腺组织坏死,缓解重症胰腺炎症状。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大承气汤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复方不同剂量给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的影响。方法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各9只,均进行心梗后心力衰竭处理,A组采用益气活血复方中药灌胃,B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组,两个月后检测两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结果A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气活血复方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清中TNF-α、IL-6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发展。

  • 标签: 益气活血复方 慢性心力衰竭 大鼠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分别建立假手术组20只,吡格列酮干预组20只以及模型组20只,心脏缺血前30min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吡格列酮以及生理盐水,分析三组大鼠心脏缺血30min心脏梗死面积、再灌注2h肌酸激酶(CK)以及乳酸脱氢酶(LDH)。结果心肌缺血30min,比较aar/lv,吡格列酮干预组及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无差异(P?0.05);比较aar/lv、nec/lv及nec/aar,吡格列酮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再灌注2h后,假手术组、模型组LDH及CK活性均不如吡格列酮干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明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吡格列酮在临床的应用机制。

  • 标签: 吡格列酮 大鼠 心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羊膜间充质干细胞(amniotilmesenehymalstemcells,AMSCs)对严重烧伤大鼠早期肾脏损害的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A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烧伤组、AMSCs治疗组。处理后48h收集3组大鼠肾脏组织标本及腹主动脉血,ELISA法检测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分离培养的AMSCs传至第三代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均表达CD29、CD44、CD90、CD105,阳性率分别为96.4%、89.8%、94.2%、98.3%,而CD34阳性率为2.1%。单纯烧伤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含量高于假伤组(P〈0.05)。AMSCs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单纯烧伤组(P〈0.05)。单纯烧伤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NF-α、caspase-3、IL-1β的mRNA表达量高于假伤组的(P〈0.05)。AMSCs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中IL-1β、caspase-3、TNF-α的mRNA表达量低于单纯烧伤组(P〈0.05);AMSCs处理组大鼠肾脏组织中IL-10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假伤组、单纯烧伤组(P〈0.05)。结论AMSCs可显著降低烧伤大鼠肌酐、尿素氮水平,减轻肾脏组织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表达、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可能对严重烧伤大鼠肾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烧伤 肾脏 细胞凋亡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当归挥发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肝脏脂代谢的改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将40只8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并用同周龄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4周后,取大鼠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TRIB1、TRL3、AHSG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当归挥发油各组病变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缬沙坦组未见明显异常;TRIB1、TRL3、AHSG蛋白在模型组,当归挥发油中、高剂量组表达上调,且呈差异性表达,在当归不同剂量组之间亦呈差异性上调表达。结论当归挥发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脂代谢有调节作用,可能通过上调TRIB1、TRL3、AHSG等蛋白的表达量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脂代谢而达到降压的目的。

  • 标签: 当归挥发油 脂代谢 TRIB1蛋白 AHSG蛋白 TRL3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分析比较自体血注入法和胶原酶注入法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方法的优缺点,为以后的相关脑出血研究提供资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米诺环素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闭塞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20min后恢复再灌注24h。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50±1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组(n=12)、米诺环素治疗组(n=12)。采用TUNEL方法对缺血损伤的神经细胞DNA损伤情况进行观察,评价米诺环素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1、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能使脑组织细胞凋亡增加。2、缺血再灌注组与米诺环素干预组细胞DNA损伤明显。3、米诺环素对缺血半暗带、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有抑制作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米诺环素,缺血再灌注,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便秘的护理措施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2例老年便秘患者临床资料,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临床效果。结果62例患者经有效治疗,并实施护理干预后,41例患者显效,心理状态良好,每日可规律排便,大便排空后无不适感;21例患者有效,排便困难症状有所缓解,排便次数增加,大便排空后不适感减轻,患者精神状态有所好转;62例患者中58例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3.5%。结论有效治疗结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老年便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便秘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