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紫杉醇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方法,以此考察多(L-谷氨酸)-丙氨酸-紫杉醇偶合物在各种缓冲液和血浆中的稳定性。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BetaBasicC18column(150mm×2.1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甲酸(65:35:0.1),流速:0.2ml/min;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选择离子反应监测,正离子检测模式,前体药物-产物离子转换选择离子反应监测得出紫杉醇的质荷比m/z为854.2→286.1,内标多西紫杉醇的质荷比m/z为808.3→527.2。结果该检测方法的最低定量下限为0.5ng/ml,线性范围0.5~5000ng/ml,r=0.9980;多(L-谷氨酸)-丙氨酸-紫杉醇偶合物在醋酸盐缓冲液中的稳定性高于在磷酸盐中的稳定性,多(L-谷氨酸)-丙氨酸-紫杉醇偶合物在血浆中释放出紫杉醇的量明显高于其在醋酸盐和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出紫杉醇的量。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功应用于紫杉醇含量测定及多(L-谷氨酸)-丙氨酸-紫杉醇偶合物稳定性评价。

  • 标签: 紫杉醇 多聚(L-谷氨酸)-丙氨酸-紫杉醇偶合物 稳定性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
  • 简介:摘要 : 目的:建立注射用 rhCNB成品山梨 80含量测定方法,按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我国现有药用型辅料山梨 80的实际质量情况。方法:对国内 10家药用型辅料山梨 80 展开抽样,并实施检验,最后进行分析,确定该药用辅料存在质量差异,同时掌握注射剂存在的致敏性比较强问题的具体形成原因。结果:结合药用型辅料山梨 80当前的主要质量问题,提出应对措施。结论:应当对注射剂中运用吐温 80的操作进行必要的规范。

  • 标签: 药用型辅料聚山梨酯 80 质量状况 过敏性
  • 简介:羟基脂肪酸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生物材料,可用于制备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多孔支架运用于组织工程。本文用碳酸氢铵为气体致孔剂,采用双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出多孔的羟基脂肪酸膜和微球,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这两种多孔材料的表面和剖面结构进行观察,探讨不同的制备条件对多孔材料的影响。

  • 标签: 生物材料 聚羟基脂肪酸酯 多孔微球 扫描电镜
  • 简介:目的制备氯氮平-氰基丙烯酸正丁纳米粒,研究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水平。方法用界面聚合法制备氯氮平-氰基丙烯酸正丁纳米粒,单因素初选及正交设计分析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比色法测定氯氮平的包封率、载药量。结果影响氯氮平-氰基丙烯酸正丁纳米粒质量的因素有:氯氮平用量、表面活性剂浓度、反应溶液pH值、α-氰基丙烯酸正丁单体用量、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结论氯氮平用量、α-氰基丙烯酸正丁单体用量、介质的pH值、表面活性剂的浓度是影响氯氮平-氰基丙烯酸正丁纳米粒质量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氯氮平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影响因素 正交设计
  • 简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升高是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CI)的危险因素[1,2].而在脑梗死时存在凝血及纤溶活性异常,一般认为有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D-D二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增高反应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可作为纤溶亢进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3].另有报道Hcy与纤溶有关[4],但尚有争议.为此,本研究选择了脑梗死患者,来讨论血浆Hcy水平升高在脑梗死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并探讨在脑梗死中D-D二体和Hcy的相关性.

  • 标签: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D—D二聚体 相关性 凝血 纤溶活性异常
  • 简介:目的建立天冬降糖胶囊中芒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5C18-MS-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12∶88)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58nm。结果芒果苷含量在0.06~0.4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51%,RSD为1.0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天冬降糖胶囊中芒果苷的含量。

  • 标签: 天冬降糖胶囊 芒果苷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祛除诱因、保护肝脏、对症支持用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氨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二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氨酸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效果好,安全性高,方法便宜,是临床治疗肝性脑病的最佳选择。

  • 标签: 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冬氨酸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氨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门冬氨酸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便于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肝性脑病
  • 简介:目的观察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STK15)沉默后对胃癌细胞MKN45凋亡的诱导作用,阐述STK15基因对胃癌细胞生存的关键作用。方法化学合成小片断干扰RNA(siRNA)抑制MKN45细胞STK15基因的表达;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STK15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MKN45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变化;Hoechest染色观察凋亡形态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pro-caspase3水平的变化。结果经靶向STK15的siRNA作用48h后,STK15siRNA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下降;较多MKN45细胞呈现岛期细胞DNA含量(P〈0.05);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伴随pro—caspase3水平下降。结论抑制STK15基因表达通过caspase3途径导致MKN45细胞凋亡,STK15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存活起着关键作用。

  • 标签: 胃肿瘤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 RNA 小分子干扰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肝性脑病采用门冬氨酸氨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位我院近年收治的肝性脑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实施基础治疗。对照组联合应用谷氨酸钾以及谷氨酸钠,观察组联合应用门冬氨酸氨酸。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应用门冬氨酸氨酸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下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对照组仅为83.33%。结论在常规基础上联合应用门冬氨酸氨酸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改善状况更为显著,多数患者可在用药一至两天内恢复自主意识,治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 肝功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精制工艺研究活动,对精制精氨酸的可靠手段进行探究。方法:针对精氨酸物质具有的特点,选择通过正交实验来探究精制精氨酸时的最佳生产条件。结果:在针对精氨酸展开的正交实验结束后,确定了最佳工艺生产条件,如下:物质结晶最佳温度为 -5℃,溶解时的最佳温度为 65℃,溶解时的最佳时间为 0.75hr。结论:本次正交试验获取的生产参数是可靠的,能够将生产效率提升到 90%,生产成本也被降低,与现代精氨酸生产系统改进需求相符。

  • 标签: 精氨酸 精制工艺 研究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纳洛酮联合门冬氨酸氨酸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12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各组56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纳洛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纳洛酮及门冬氨酸氨酸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中毒清醒时间。结果经对比可知,对照组治疗前后ALT及AST各项指标均远远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对比较为明显,2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可知,对照组中毒清醒时间远远高于观察组二者差异对比较为明显,2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酒精中毒实行纳洛酮及门冬氨酸氨酸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快速恢复肝功能损伤缩短中毒清醒时间,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纳洛酮 门冬氨酸鸟氨酸 急性酒精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9月本院6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与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两组均接受hs-CRP、Hcy和D-二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D-二体、Hcy、hs-CRP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脑梗死 D-二聚体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性脑病患者采用门冬氨酸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模式的效果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肝性脑病患者78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9)与参照组(n=39)。其中,单一应用乳果糖治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联合应用门冬氨酸氨酸及乳果糖治疗的患者纳入实验组,对比2组治疗后肝部功能参数及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白蛋白参数明显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组间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门冬氨酸氨酸与乳果糖联合治疗模式在肝性脑病患者中具有显著成效,应予以临床推广普及。

  • 标签: 门冬氨酸鸟氨酸 乳果糖 肝性脑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亮氨酸/缬氨酸不平衡状态对胃癌细胞营养代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根据正常MEM营养基L-Val和L-Leu浓度,配制12种不平衡支链氨基酸培养基.观察胃低分化腺癌细胞株SGC-7901和胎肝细胞在形态学、蛋白质总量的变化;并检测对SGC-7901细胞L-Leu、L-Val和葡萄糖的消耗量的影响.结果:限制L-Val至正常的1/8和增加L-Leu至4倍,SGC-7901细胞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蛋白质总量减少,葡萄糖的摄取增加.增加L-Leu显著减少了SGC-7901细胞对L-Val的摄取.结论:限制L-Val供给量,可抑制胃癌细胞生长.胃癌细胞对L-Val的高摄取,用于蛋白质合成和糖异生提供能量.增加L-Leu至正常4倍可显著增强L-Val缺乏状态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氨基酸 支链 肿瘤细胞 培养的 胃肿瘤 体外研究